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治疗进展
作者:李庆玲 何晓娟
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19期
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DPN起病隐匿,发展缓慢,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寿命,因此,DPN的治疗研究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起病隐匿,发展缓慢,以肢端的感觉异常及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的特点。临床上大约有7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DPN[1],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寿命,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措施有着重大的临床意义。多项临床及基础研究认为,DPN与慢性高血糖及血糖波动有关[2-3],高血糖可通过氧化应激、细胞内皮损伤及自由基增加等机制参与DPN的发生发展,而血糖是DPN发生众多危险因素中唯一可控制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因此,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是防治DPN最重要最基础的治疗。
大量研究显示,DPN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4],糖代谢紊乱、血管内皮损伤、神经营养因子缺乏、氧化应激、自由基损伤和免疫损伤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DPN的发病及病情进展[5]。因DPN病因存在争议,因此尚没有针对病因的有效治疗药物,目前临床上虽然有多种药物用于DPN的治疗[6]。 1 神经营养及修复药物
研究认为,长期高血糖导致神经内缺血、微血管损伤和神经退行性改变,造成DPN的发生发展[7],神经营养因子主要通过增强神经元内核酸、蛋白质及磷脂的合成,刺激轴突再生、促进神经修复,从而改善神经传导。维生素B1、甲钴胺、神经节苷酯、神经生长因子等属于神经营养药物,临床常用的有甲钴胺。王东强等[8]的研究发现,甲钴胺还可通过增加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代谢活性,改善神经传导。 2 改善微循环药物
该类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微小动脉,改善微循环灌注,从而提高神经元的血供氧供。临床应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双嘧达莫等,扩血管药物如ACEI、ARB、CCB等均可有效改善微循环,有利于延缓DPN的进展。近年常用药物前列地尔属于天然前列腺素(PG)类物质,具有扩张血管平滑肌、抗血小板聚集和细胞保护作用,可有效改善微循环,减少或延缓DPN的发生发展,改善预后[9]。刘霞[10]等的研究表明前列地尔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及抗氧化作用,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下肢血管,减轻血管损伤,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改善下肢微循环,从而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有一定的积极防治作用。潘丽燕、刘荣的研究[11]也显示,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明显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3 抗氧化应激药物
常用药α-硫辛酸具有抗脂质过氧化、增加神经营养血管血流量、改善神经传动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Ziegler等[12]的α-硫辛酸治疗DPN的大规模临床试验ALADINI、ALADINⅢ研究及系统性糖尿病神经病变试验SYDNEY等临床试验表明:α-硫辛酸可增加神经反应性和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刘伟等[13]的研究也证实,α-硫辛酸和甲钻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优于单独应用甲钴胺治疗。另外,临床应用的依达拉奉是一种具有捕获羟自由基活性的抗氧化剂,可以通过抗氧化应激、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改善糖尿病损伤的周围神经功能,达到防治DPN的目的[14]。 4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一项通过收集近10年来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文献的Meta分析[15]结果显示,依帕司他在改善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方面的疗效与甲钴胺相似,客观评价了依帕司他的疗效。王杨等的报道认为,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使神经传导速度加快,有效缓解DPN的临床症状,与甲钴胺相比疗效更佳,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的抗氧化应激能力和降低氧化应激对组织损伤有关[16]。 5 对症止痛治疗药物
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对治疗糖尿病神经痛有效,常用药物有阿米替林、丙米嗪及新型抗抑郁药西肽普兰。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此类药物可通过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而减轻疼痛,有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阿片类药物;还有部分中药及中成药治疗,多项临床研究[17]显示中药汤剂能改善循环和组织缺氧,从而改善神经功能,消除肢体麻木、疼痛及和感觉障碍症状。胡运平、王凤艳等的研究[18]应用中药注射液及中成药治疗DPN,结果显示中药注射液及中成药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与营养神经的药物合用能明显提高疗效,对DPN有防治作用。
综上所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目前尚无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未来我们可增加一些联合治疗试验,对于一些新方法、新技术可通过增加病例数和延长随访时间来证实其治疗的有效性,以期延缓DPN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减轻医疗负担。 参考文献:
[1]林豫路,钟润芬.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2):53.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Tesfaye S,Selvarajah D.Advances in the epidemiology,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J].Diabetes Metab Res Rev,2012,28(Suppl 1): 8.
[3]刘颖,张玉娴,杨叔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2015,9(6): 999.
[4]聂发传,石英.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机制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5,44(1) : 122.
[5]王国凤,徐宁,尹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5C): 1661.
[6]Pluijms WA,Slangen R,Joosten EA,et al.Electrical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in painful diabetic polyneuropathy,a systematic review on treatment efficacy and safety[J].Eur J Pain,2011,15( 8) : 783.
[7]Knopp M,Srikantha M,Rajabally YA.Insulinneuritis and diabetic cachectic neuropathy :a review[J].Curr Diabetes Rev,2013,9(3): 267.
[8]王东强,郭义,李志军,等.甲钴胺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J].天津医药,2012,38(3):223.
[9]周如君,武英.前列地尔的剂型及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11):1883-1887.
[10]刘霞,吕肖锋,高晓晓,等.前列地尔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3):2.
[11]潘丽燕,刘荣.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20):2.
[12]Ziegler D,Nowak H,Kempler P,et al.Treatment of symptomatic diabetic
polyneuropathy with the antioxidant alpha-lipoic acid: a meta-analysis[J].Diabet Med,2004,21 (2):114.
[13]刘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硫辛酸和甲钴胺联合治疗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3):169.
[14]李颖,杜晓红,赵晓薇.依达拉奉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J].海峡药学,2009,21(8):103.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5]贾佳,余江毅.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9):782.
[16]王杨,刘畅.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93.
[17]王众.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7):217.
[18]胡运平.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中国医刊,2013,48(13):56. 编辑/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