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知道这些兢兢业业的劳动者
励志的劳动故事
时传祥:永远听党的话,当一辈子掏粪工
时传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在旧中国,掏粪工不仅受到社会的歧视,还要受行业内部一些恶势力的压榨和盘剥。时传祥在这些粪霸手下一干就是20年,受尽了压迫与欺凌。后,新中国给了他做人的尊严,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使他扬眉吐气,他对党充满感激。他用一颗朴实的心记住了一个通俗的道理:掏粪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他把掏粪当成十分光荣的劳动,以身作则,以苦为乐,不分分内分外,任劳任怨,满腔热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52年,他加入了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继续从事城市清洁工作。此时,北京市为了体现对清洁工人劳动的尊重,不仅规定他们的工资高于别的行业,而且想办法减轻掏粪工人的劳动强度,把过去送粪的轱辘车全部换成汽车。运输工具改善之后,时传祥合理计算工时,挖掘潜力,把过去7个人一班的大班,改为5个人一班的小班。他带领全班由过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则每班背90桶,最多每班掏粪背粪达5吨。管区内居民享受到了清洁优美的环境,而他背粪的右肩却被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因而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也赢得了很多荣誉。1954年,他被评为先进生产者,1956年当选为崇文区人民代表,同年6月加入中国党。
1959年,时传祥作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群英会”,国家刘少奇握着他的手,亲切地说:“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分工不同。”时传祥高兴地表示:“我要永远听党的话,当一辈子掏粪工。”自
此以后,他更加努力,更加热爱本职工作。
时传祥1975年病逝,终年60岁。去世之前他还反复叮嘱,让儿子继承父志,也当一名称职的环卫工人。
孙志宝:为美容城市而微笑
1995年,孙志宝从河北省承德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毕业后来到北京环卫集团,成了一名普通的环卫司机。如今他是北京环卫集团北京固废物流有限公司清运三中心抽车班驾驶员。
“作为一名农民工,和其他人比没有什么优势。”孙志宝说了当年的想法。
今年春节,孙志宝和往常一样没有回家过年。如今已是替班司机的他,对自己作业路段的大街小巷了如指掌。但当年作为初来乍到的外地人,他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北京的城市路况。
为了熟悉北京的地形,他把每次出车清运的地段都标注在地图上,下班后还跟着其他班的司机出车摸路况。不到半年时间,地图上密密麻麻地标满了东运中心所有的地段,每个地段的平均误差不超过5米,这成为了孙志宝的一项“法宝”。
20多年间,孙志宝结合工作经验编写完成两万多字的驾驶员操作规范,研究并编写多组环卫车改装培训教材(PPT),设计制作汽车电路和电控燃油喷射等教学模板,制作大型货车制动系转向操作教学平台……电大毕业的他研究不断更换的最新车型电路、成为奥运服务车辆应急维护技术成员、驾驶彩车穿越长安街庆祝祖国60华诞、担任“李春国课堂”
教员、获得北京市“职工技协杯”职业技能竞赛冠军、被评选为北京市劳模、全国劳模……一项项荣誉撑起了今天的最美微笑。
一路走来,最让他不愿提及的是2014年。那一年,孙志宝先后送走了三位最亲的人。
一向身体健朗、跟随他居住多年的父亲在一次回老家探亲的路上,突发心脏病,倒在了庄稼地里。他因为工作耽搁了赶回老家的时间,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时间不长,岁高龄的奶奶也突然去世。
当年7月份,北京市“职工技协杯”职业技能竞赛拉开帷幕,他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通过初赛。正当他集中精力准备后续比赛时,岳父来北京看病,确诊为胃癌晚期,他白天上班,晚上一边复习一边照顾住院的岳父。就这样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岳父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
此时正值北京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汽车驾驶员技能复赛阶段,面对短短半年来连续失去三位亲人的痛苦,他怀着沉痛的心情,坚持复习和训练,取得了复赛第二名的成绩,但是他并不气馁,很快调整好心情,做好比赛的一切准备。
除了每天出车,他还要组织车队的队员一起复习。最终,在决赛中,他一举拿下大赛冠军。车队另外的8名司机也在他的辅导下,在大赛100多名选手中排列前20名,其中1人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从内心充满危机感的少年,到事业有成的青年,推动孙志宝前行的,是回报企业知遇之恩的感激,是献身环卫事业的志向,更是能为首都北京的天更蓝、水更绿、环境更优美做点事情的情怀。“我不是这个城市的农民工,我是这个城市的美容师。”孙志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