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宫颈癌实验室筛查方法的选择

宫颈癌实验室筛查方法的选择

来源:测品娱乐
・462・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年2月第8卷第4期 La ! !竖 ・!: ! : : !:! 综 述・ 宫颈癌实验室筛查方法的选择 黄敏,余冬娥综述,梅玉峰审校(湖北省鄂州市鄂钢医院436000) 【关键词】宫颈癌; 巴氏涂片法;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人乳头瘤病毒 DOI:l0.3969/j.issn.1672—9455.2011.04.0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9455(2011)04—0462—02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是妇科三大恶性肿 瘤之一,并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但是,宫颈癌前病变发 辨认,尤其是对于细胞数量少,体积小的鳞状上皮高度病变,大 大提高了其阳性诊断率,减少了漏诊率。TCT技术不仅提高 展成宫颈癌,是一个较为长时间的过程,大约是1O年。因此宫 颈癌是一种可预防、可治愈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 预防宫颈癌发生的关键,前提是进行早筛查,防患于未然,及时 发现早期宫颈癌,及时恰当的处理,治愈率几乎达100 ¨l~。 在发达国家其发生率明显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对宫颈癌 前病变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也就是实验室筛查工作做得 比较好。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不发达,条件有限,宫颈癌筛 查工作不完善,宫颈癌的发生率是发达国家的6倍 ,并且其 中8O 的患者确诊时已是浸润癌。因此急需选取一种比较适 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验室筛查方法,满足人们的需要。现将近年 来有关官颈癌实验室筛查诊断方法进行分析。 1脱落细胞学检查 脱落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癌及其浸润前病变筛查或诊断的 最为主要的方法l= ]。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到目前为止,宫 颈的脱落细胞学检查依然是宫颈癌早期发现的最为有效的方 法。在世界范围内,不管采用何种筛查或检查程序,宫颈脱落 细胞学检查都是最基本的方法。脱落细胞学检查包括传统的 巴氏涂片法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 1.1传统的巴氏涂片法传统的巴氏涂片法是用一个软木刮 板,在宫颈外口鳞一柱状上皮交界处轻轻刮取采集宫颈脱落的 细胞,涂在玻璃片上,经固定、晾干、巴氏染色,在显微镜下观 察。依据细胞的改变,来诊断宫颈炎症、癌前病变和宫颈癌。 由于其简单易行、费用低廉,半个世纪以来传统的巴氏涂片作 为一种基本的筛查方法被广泛应用,对降低宫颈癌的死亡率发 挥了重要作用 ]。但传统的巴氏分类法已不能适应现代临床 细胞学诊断的要求。作为早期发现、诊断宫颈癌的重要手段, 筛查中宫颈细胞学诊断的准确率与涂片的制作质量有重要关 系,涂片厚薄不均,细胞重叠较多,且背景不太干净,存在大量 的红细胞、白细胞、黏液及脱落坏死组织都会对阅片产生影响。 再加上很多医院目前依然采用HE染色,最重要的是缺乏对涂 片诊断的随访调查。由于细胞学诊断的不稳定性,使得临床对 细胞学检查的可信度降低,甚至减少了该项技术的应用,使得该 项检查在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假阴性率 较高,容易延误病情。传统的巴氏涂片法的应用由于其假阴性 率较高,灵敏度低已不能适应现代临床细胞学诊断的要求 ]。 1.2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 液基薄层制片技术是标本 采集及玻片制备的重大,极大地改善了涂片质量。该方法 对沿用了5O多年的巴氏涂片法带来了性的冲击。液基细 胞学以其独特的取材方式与制作方法,使取材器上的标本几乎 得到了全部保留,标本经系统程序化处理,将黏液、血液和炎性 细胞与上皮细胞分离,制成均匀的薄层涂片。这种薄层涂片, 细胞成分齐全,结构清晰,背景干净,不正常的上皮细胞很容易 细胞学诊断率,还能从微生物角度作出诊断,能识别出滴虫、念 珠菌、疱疹病毒和乳头状病毒等感染,比传统的巴氏涂片法检 查更全面.、更实用、更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computer assistant cell test,CCT) 是阅片技术的进步,也称细胞电脑扫描,是读片程序的计算机 化,可有效地降低细胞学检查的假阴性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明显高于传统的手工巴氏检查。CCT技术能避免肉眼观察的 人为主观误差和工作疲劳所引起的过失误差,能够准确、快速 地提高细胞学诊断率。 总之液基薄层制片技术和CCT技术显著提高了细胞学筛 查灵敏度,将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推向了新高度和新水平,但同 时也增加了筛查费用。此外由于目前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鱼 龙混杂,相当多的“液基技术”没有经过严格的检验,涂片质量 和阳性检出率也令人怀疑。 ‘ 2人乳头瘤病毒检测 宫颈癌位居全球妇女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其发病的 首要因素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 illomavirus, HPV)感染。HPV感染可分低危和高危两大组,低危组主要 是HPV一6、HPV一11型等,与性病湿疣有关,较少恶变;高危组 主要是HPV一16、HPV一18型等,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关系密切,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病情进展起着密切的促进作 用,其病毒负荷与癌的发生呈正相关L6]。100 的宫颈癌患者 的高危型HPV感染为阳性,高度瘤变(CIN2和CIN3)中97 为阳性,轻度瘤变(CIN1)中的阳性率为61.4 [7]。因此进行 高危型HPv的检测,可以最大限度地筛查出高危人群,从而 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的主要方法有HPV分型基因芯片技 术 、流式荧光杂交法 。 和HPV DNA技术等。由于HPV分 型基因芯片技术、流式荧光杂交法在检测HPV感染的灵敏度 低于HPV DNA技术,而且实验条件都要求比较高,因此难以 在临床上推广。目前实验室HPV感染检测技术主要是HPV DNA技术,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第2代杂交捕获HPV检测 (HC2),目前已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HC2是美国FDA唯一 批准用于临床检验HPV DNA技术。HC2法有高危型和低危 型两种探针,基本原理是对抗体捕获信号的放大和化学发光信 号的检测,可同时检测13种高危型HPV,工作效率高,操作简 便,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阴性预测值较高 。但HC2 检测的不足在于不能测定HPV的分型及检测成本昂贵,因此 开发新的简便、价廉、敏感、特异、检测分型同时进行的HPV 检测方法很有必要 。 3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宫颈癌包括其前驱病变的最终诊断,所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年2月第8卷第4期 I ab Med Clin,February 2011,Vo1.8,No.4 ・463・ 有其他检查方法发现的异常都必须经过组织病理学的确认。 要获得准确的病理组织学诊断,首先要求取样的准确性。通过 E33周先荣.病理学检查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及注 意事项[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7):507— 508. 阴道镜仔细的评估可以大幅度提高点活检的准确性。阴道镜 辅助下的活检是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和临床早期宫颈浸润癌的 标准方法[1 。病理诊断只要发现空泡细胞和角化不全细胞者 视为阳性,是目前最可靠的诊断,可是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当瘤 [4]Kitchener HC,Castle PE,Cox JT.Achievements and limi— tations of cervical cytology screening[J].Vaccine,2006, 24(3):63-70. 体较小或者没有瘤体时病理就无法给出诊断。 综上所述,宫颈癌包括其前驱病变的实验室筛查中,脱落 [5]余英豪.液基细胞学技术与宫颈癌防治[J].中国误诊学 杂志,2006,6(10):1913 l915. 细胞学检查是降低宫颈癌发病率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传统的巴 氏涂片虽然有诸多缺点,假阴性较高、灵敏度较低,但是操作简 单、费用低廉,在发展中国家,比较贫穷的地区进行大面积的妇 [6]Tsai HJ。wu CH,I ai HI ,et a1.Association between quantitative high risk human pap illomavirus DNA load and cervical intra epithelial neop lasm risk[J].Cancer Ep idemiol Biomarkers Prcv,2005,14(1 1):2544 2549. 科体检筛查仍是首选方法,Ⅱ级或Ⅱ级以上的人群建议进一步 做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液基薄层细胞 学检查使被检细胞单层化,提高了涂片质量,显著提高了细胞 学筛查灵敏度,将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推向了新高度和新水平, [73 Munoz N,Bosch FX,Sanjose S,et a1.Ep idemiologic clas— sification of humanpap illomavirus types associated with cervical cancer[J].N Engl J Med,2003,348(12):5l8— 5l9. 因此门诊宫颈癌包括其前驱病变的实验室筛查 首选TCT。 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因素,HPV检测目前还术单独 作为首选筛查实验,主要与细胞合应用以提高敏感件,或 作为筛选手段来判定哪些巴氏涂片可疑结果的妇女需要阴道 镜检查。主要适应证是在巴氏涂片结果为未明确意义的不典 型细胞(ASC2US)的妇女中,只有高危 HPV DNA阳性者需 要进行阴道镜检查和活检,这样可以减少做阴道镜的患者数 Es]Hwang TS,Jcong JK,Park M,et a1.Detection and typing of I]PV genotypes in wl rious cervical lesions hy HPV oli— gonucleotide microarray[J].(}ynecol()ncol,2003,90(1): 5卜56. [9]廖光东,张小燕,章文华,等.流 荧光 交法榆洲高危型 人乳头瘤病毒的临床验 试验[J].1fl IX ’ 科 院 报,2007,29(5):603 607. 量。实验室筛查必须重视质量控制,严格遵照质啦管理体系文 件进行操作,才能尽可能避免假阳性和假阴件,提高检出葺墨。 在宫颈癌的诊断中,无论细胞学方法还是HPV检测只是一项 筛查技术,尤其对于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最终的诊断 需要组织病理学进行进一步的确定。 。。 参考文献 [1O]乔友林,章义华,李凌,等.子竹领痂筛 ‘法的横断面比 较研究[J].1fl国医学利- 、 院 、 {f{,2002,2,1(6):50 53. r11]Nicolas FS,Audrea T,Eliane I),ct a1.Viral load as a P re dictor of the risk of cervical int raep ithelial ncop lasia[J]. Int J Cancer,2003,103(5):51 9 524. [12]卜美璐.WHO(2006年)官颁痛综合防治实践指m简介 [J].IfI国实川妇科与广:科杂忠,2007,23(7):557 560. [1]郎景和.予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女J产 科杂志,2001,36(5):26卜263. [13]Bonfiglio TA.Historical pcrspeclivc currclll status and future outlookEJ].PathoI Case Rev,2005,l0(3):98~1()5. (收稿H期:2010 11 08) E2]沈宏伟,柯佩琪,杨国奋,等.人乳头瘤病毒1 6、1 8型检测 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中同现代医学杂志, 2O03,13(18):104 l06. 骨代谢实验室诊断进展 柳振华综述,李庆国审校(山东省聊城市光明眼科医院/聊城市光明肿瘤治疗中心 252000) 【关键词】骨代谢; 碱性磷酸酶; 骨连接蛋白 DOI:10.3969/j.issn.1672—9455.2011.04.0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 9455(2011)04 0463 04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实验室诊断近年来发展迅速,对骨代 (FGF)、骨形态蛋白(BMP)等和一些与骨吸收有关的因子如白 细胞介素1、2、4、6、1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 集落刺激因子(CSFs)等,这些部分构成观察骨代谢的间接实 谢性疾病的诊断、监测、治疗效果观察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观 察指标。骨的塑建(modeling)和重建(remodeling)是骨组织的 不断更新、骨代谢的主要形式。在骨重建过程中,许多激素和 细胞或体液因子影响骨的重建过程,通过促进或抑制成骨细胞 和破骨细胞的发育及提高或抑制其活性对骨转换起加速或延 迟作用。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alcitonin,CT)、1,25 双羟维生素DE1,25(0H)D]、雌激素、甲状腺素、糖皮质激素、 验指标。骨重建过程中破骨细胞分泌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CP)、骨基质吸收的各种胶原裂解产物、成骨细胞分泌的 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和前胶原在细胞外断裂的多肽物构成了观 察骨代谢的直接实验指标。 1 骨代谢实验室检测项目 前列腺素等都属于全身性骨代谢调节激素。一些与骨形成有 关的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TGF ̄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OF)、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1.1 直接指标 直接反映骨重建过程中破骨(骨吸收)和成骨 (骨形成)状态的生化指标;又分为骨形成和骨吸收两类。(1) 骨形成指标:如检测血清中总碱性磷酸酶、骨特异性碱性磷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