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拳多年,功夫少有长进,原因竟然是这个
很多练拳的朋友讲“腰劲”,“腰马合一”才能发劲,其实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人体的脊柱类似于“筷子”,有纵向的支撑力,但是缺乏横向的劲力,可以挑起几百斤的重担,但是却很容易在弯腰一瞬间,将腰“折了”,引起“椎间盘突出”之类的问题。这也就反应出脊柱横向的支撑拧转不是很强,主要是“腰椎”比较细的缘故。人体最宽的关节除了“肩”就是“胯”,胯跟腿离得更近,更加擅长于发劲,我们通常所说的“腰马合一”是胯跟腿的结合。我们都知道,练身法要练就龙身,龙是虚构的,我们以蛇为例,就是“蛇身”,有朋友问,为什不是“蛇腰”,那如果给蛇系一条皮带,我们应该系在哪个地方呢?所以练拳用身,而不用腰!我们在练习“拨胯”的过程当中,为什么要固定“脊柱”,合肩夹肘,目的就是使“胯”的劲力直接到“手”,整个身体发劲,而非某个部位!--典传国术陆功翰 练拳多年 ,您的胯大筋能弹抖吗? 请看典传学员张冰的开胯视频, 方法决定了最终的结果 功夫展示(典传学员 张冰,习练一年多,获得首届网络"功夫大比武"第1名) 开胯的检验标准:
第三阶段(自动回弹)注:劲力,无蓄力,手臂无小幅度的抖颤。无蓄力,手臂从起点到终点,一气呵成,无二次发力。无小幅度的抖颤,正确的胯的回弹劲力是:从起点打到终点,
会自动再返回到起点。(这样才更有利于快速的连续打击)很多朋友在打拳时,手臂会有小幅度抖颤,这说明劲力还不够整,不利于更好的连击。
武友来信我是一位功夫爱好者,痴迷者,跟练习太极拳已有二十余年,说实在的,功夫很好,在国际上也非常有名,桃李满天下。虽然今年已经70多岁了,但是发力依然虎虎生威,尘空振动,能发出很大“嘭嘭嘭”的声音,让大家都感到很震惊,不由赞叹“太厉害了”,有几次问,这声音是怎么出来的?怎么才能练出来这种发力和声音?只是回答了一句“就这样练,早晚会练出来的!”,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个朋友的朋友圈看到典传国术公开课陆老师讲解的拳理和功夫展示,让我顿时感觉眼前一亮,这不正是我身上体现的“大筋崩弹”和“筋骨齐鸣”吗?并且,陆老师用内脏,横隔膜的位移把我一直没有弄明白的“丹田”讲解的如此透彻,实在太好了,实乃公德无量!怀着很迫切,很激动的心情加了管理周辉的微信,经过详细了解,典传不持门派之见,不谈师承,有各门各派的功夫爱好者,还有很多是在海外的,首先,我觉得这点非常好,不管练任何功夫,都离不开我们的身体结构,具体地讲,离不开关节,筋骨,内脏,其核心都是一样的。其次,典传采用微课程结合实体馆的教学模式,解决了平时无法在老师身边,导致没有人学习指导的问题,这是非常先进的理念,任何事物都应是与时
俱进的,武术也不能例外,固步自封,最后只能自取毁灭!另外,在报名体验群看到每周二有公开体验课,记得那次公开课,下班后来本公司有应酬,为了听课,找了个理由推掉了, 八点钟课程准时开始,陆老师用语音结合他自身的动作展示,把武术的起源,构成,筋骨,关节,内脏等传统武术的核心讲解展示的近乎完美,听完课便果断加入了系统。感谢典传国术,感谢陆老师和典传的团队!希望更多的武友一起来了解典传,在武术爱好,健身养生这条路上少走弯路,少花冤枉钱!在此,衷心希望祝福典传国术越办越好,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附(内有公开课内容讲解): 典传国术微课程介绍(点击即可阅读) 开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