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各地ZHONGZHOUGEDI该模式实施以来,方城县国土资源局先后与柳河乡、四里店乡的7个行政村的村委会分别签订了补充耕地协议,协议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约定。工作中,县国土资
方城县改进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的运作模式,变投资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有效调动基层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成倍提高。今年以来,该县国土资源局以此模式,先后与两个乡的7个行政村签订了补充耕地项目实施合同,实现补充耕地5000亩。
近年来,该县耕地占补平衡项目一直采取投资,即项目选定实施前,县委托财政部门对项目预算进行评审,国土资源局根据评审结果进行项目招标后,由中标单位施工,施工环境的协调由项目所在乡镇及村组负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该县新增建设用地需求量不断增加,用地报批的压力越来越大,投资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的弊端也日益凸显:一是项目运作周期长。项目从选址、入库、设计、投资评审、招标、协调、施工到通过验收,一般需要一年半至两年的时间;二是环境协调难
度大。受利益等因素影响,项目区内村组及群众时常出现阻工行为,使中标单位无法正常施工;三是监督管理不到位。补充耕地地块一般比较分散,加之项目施工季节性强,项目监管单位受各种客观因素无法严格管理;四是项目后期管护难。由于没有项目后期管护资金和机制作支撑,所补充耕地的经济效益不能有效发挥。
为满足用地报批的需要,确保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今年4月初,该县国土资源局会同财政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报经县同意,决定采取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实施补充耕地项目,项目完工并经上级部门验收合格后,县财政按上级验收合格的净增耕地面积,从耕地开垦费专户中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每亩3000~4000元补助。补助款主要用于村委会支付的施工费、协调费、补偿费及工程后期维护费。
源局联系测绘单位、设计单位对进入市局项目库补充耕地地块进行现场测量和规划设计,并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后,通知拟实施补充耕地地块所在村村委会。村委会进行现场协调、土地调整及附属物清理,按规划设计自行组织施工,施工费由村委会支付或由村委会联系的施工队垫支。国土资源局随时进行技术指导。工程完工,国土资源局会同财政部门组织初步验收,提出整改意见。整改合格后,国土局组织竣工验收资料,申请上级部门验收。上级部门验收合格,县财政按实施项目新增耕地面积给予村委会定额补助。
这种让利基层、让利群众的模式,激活了基层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了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截至目前,该县已完成补充耕地5000亩,预计下半年再完成补充耕地5000亩。(作者单位:方城县国土资源局)
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模式方城县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增速提效上半年,实现补充耕地5000亩□郭晓峰 陈建林
郏县地质找水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牛洪桥
“以前没有井,庄稼只能望天收,现在好了,县国土资源局协调上级地勘部门给俺村打了两眼井,今后俺家6亩多责任田旱涝保收了!”郏县茨芭镇茨芭村村民王怀堂高兴地告诉笔者。
据了解,今年以来,由于干旱,郏县一些边远山区的群众和牲畜饮水都很困难。面对旱情,郏县国土资源局积极协调并配合河南省地矿局测
绘队在安良镇、茨芭镇缺水区开展找水工作,克服种种困难,先后在安良镇和茨芭镇山区电测深点29个,定井11眼,最终确定在比较缺水的安良镇山头张村打井3眼,水泉寨村、王楼村、神前村各打井1眼;茨芭镇茨芭村打井2眼,苏坟寺村、庞庄村各打井1眼,全县共计施工成井10眼,成井率100%,全部下入钢制管材和桥式滤水管,总钻探深度1425米。单井出
水量120~600立方米/日,10眼井总出水量可达3168立方米/日。
截至目前,这10眼井的抽水设备和井台建设已全部配齐,不仅解决了当地16500人和1370头牲畜饮水问题,又可兼顾当地农田灌溉,受到山区群众一致好评。(作者单位:郏县国土资源局)
24资源导刊 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