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村落评价指标体系

传统村落评价指标体系

来源:测品娱乐
附录四: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

一、村落传统建筑评价指标体系 类序指别 号 标 久 1 远 度 指标分解 现存最早 分值标准及释义 明代及以前,4分;清代,3分; 满分 得分 建筑修建年代 ,2分;建国至1980年以前,1分。 传统建筑群 清代及以前,6分;,4分; 4 集中修建年代 建国初至1980年以前,3分。 国家级,5分,超过1处每处增加2分;稀 2 定 量 评 估 3 规 模 传统建筑 占地面积 传统建筑用地面积占全村建设用地面积比例 建筑 功能种类 缺 度 文物保护 单位等级 省级,3分,超过1处每处增加分;市县级,2分,超过1处每增加处1分;列入第三次文物普查的登记范围,1分,超过1处每增加1处分。满分10分。 5公顷以上,15-20分;3-5公顷,10-14分; 1-3公顷,5-9分;0-1公顷,0-4分。 60%以上,12-15分;40-60%,8-11分; 20-40%,4-7分;0-20%,0-3分。 居住、传统商业、防御、驿站、祠堂、庙宇、书院、楼塔及其他种类。每一种得2分,满分10分。 1、现存传统建筑(群)及建筑细部乃至现存传统建筑(群)及其建筑细部乃至周边环境保存情况 周边环境原貌保存完好,建筑质量良好且分布连片集中,风貌协调统一,仍有原住居民生活使用,保持了传统区的活态性,12-15分; 2、现存传统建筑(群)及细部乃至周边环境基本上原貌保存较完好,建筑质量6 10 20 4 比 例 丰15 5 富度 定 性 评 估 6 定 性 评 完 整 性 10 15 估 较好且分布连片,仍有原住居民生活使用,不协调建筑少,8-11分; 3、现存传统建筑(群)部分倒塌,但“骨架”存在,部分建筑细部保存完好,有一定时期风貌特色,周边环境有一定破坏,不协调建筑较多,4-7分; 4、传统建筑(群)大部分倒塌,存留部分结构构件及细部装饰,具有一定历史与地域特色风貌,周边环境破坏较为严重,0-3分。 1、现存传统建筑(群)所具有的造型(外观、形体等)、结构、材料(配置对比、精细加工、地域材料)、装修装饰(木雕、石雕、砖雕、彩画、铺地、门窗隔断)工艺7 美学价值 等具有典型地域性或民族性特色,建造现存传统建筑(群)所具有的工艺独特,建筑细部及装饰十分精美,工艺美学价值高,9-12分; 12 建筑造型、结构、2、建筑造型、结构、材料或装饰等具有材料或装饰等美学价值 本地域一般特征,代表本地文化与审美,部分建筑具有一定装饰文化,美学价值较高,5-8分; 3、建筑造型、结构、材料或装饰等不具备典型民族或地域代表性,建造与装饰仅体现当地乡土特色,美学价值一般,0-4分。 传统8 营造工至今仍大量应用传统技艺营造日常生活建筑 1、至今日常生活建筑营造仍大量应用传统材料、传统工具和工艺,采用的传统建筑形式、风格与传统风貌相协调,具有传统禁忌等地方习俗,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工艺水平有典型地域性,8 艺传承 8-10分; 2、至今日常生活建筑营造较多应用传统材料、传统工具和工艺,采用的传统建筑形式、风格与传统风貌相协调,具有传统禁忌等地方习俗,技术工艺水平有地域代表性,5-7分; 3、至今日常生活建筑营造较少应用地域性传统材料、传统工具和工艺,采用的传统建筑形式与风格或与传统风貌一定程度上协调,营造特色有地域代表性 0-4分。 合计 100 二、村落选址和格局评价指标体系

类序指标 指标分解 分值标准及释义 别 号 久远村落现有选址 明清及明清以前,5分;,3分;1 度 形成年代 新中国成立后,1分。 定 量 古河道、商业街、公共建筑、特色公共评 丰富现存历史环境 活动场地、堡寨、城门、码头、楼阁、2 估 度 要素种类 古树及其他历史环境要素种类。每一种得2分,满分15分。 1、村落保持良好的传统格局,街巷体系完整,传统公共设施利用率高,与生产生活保持密切联系,整体风貌完整协调,格局体系中无突出不协调新建筑,定 26-30分; 性 2、村落基本保持了传统格局,街巷体评 格局系较为完整,传统设施活态使用,与生估 村落传统格局3 完整产生活有一定联系,格局体系中不协调定 保存程度 性 新建筑少,不影响整体风貌,16-25分; 性 3、村落保留了一定的集中连片格局,评 保持了较为完整的骨架体系,能较为完估 整看出原有的街巷体系,传统设施基本不使用,格局体系中不协调新建筑较多,影响了整体风貌,6-15分; 4、传统区保持了少量的传统基本骨架满分 5 得分 15 30 科学4 文化价值 5 协调性 体系,能零散看出原有的街巷体系,传统设施完全不使用,传统区存在较多新建不协调建筑,风貌非常混乱,0-5分。 1、村落选址、规划、营造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定历史背景或民族特色,村落与周边环境能明显体现选址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或历史背景,有很高的科学、文化、历史、考古价值,25-35分; 村落选址、规2、村落选址、规划、营造具有一定地划、营造反映域和文化价值,村落与周边环境能体现的科学、文化、选址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或历史背景,历史、考古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考古、历史价值,值 15-24分; 3、村落选址、规划、营造保持本地区普遍的传统生活特色,村落与周边环境勉强体现选址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或历史背景,科学、文化、历史、考古价值一般,0-14分。 1、村落周边环境保持良好,与村落和谐共生,清晰体现原有选址理念,11-15村落与周边优分; 美的自然山水2、村落周边环境有一定程度改变,但环境或传统的与村落较和谐,能够体现原有选址理田园风光保有念,5-10分; 和谐共生的关3、村落周边环境遭受较为严重的破坏,系 与村落建设相冲突,几乎不能体现原有选址理念,0-4分。 35 15 合 计 100 三、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指标体系

类序别 号 指标 指标分解 分值标准及释义 满得分 分 1 稀缺度 世界级15分;国家级10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级别 省级5分。 15 (多项不累加) 2 丰富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 省级,每项1分;国家级,每项2分。满分5分。 5 定 量 3 评 估 连续性 至今连续传承时间 至今连续传承100年以上,15分; 15 连续传承50年以上,8分。 全村参加5分;30人以上4分; 10-30人3分;10人以下2分。 有,且为省级以上,5分; 有,且为市级以上,3分;无,0分。 4 规模 传承活动规模 5 5 传承人 是否有明确 代表性传承人 5 6 定 性 评 估 7 1、传承良好,具有传承活力,25分; 活态性 传承情况 2、传承一般,无专门管理,25 18分; 3、传承濒危无活力,10分。 1、遗产相关生产材料、加工、活动及其空间、组织管理、工艺传承等内容与村落特定物质环境紧密相关,不可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离,26-30分; 的仪式、传承人、材料、2、遗产活动空间、工艺传承依存性 工艺以及其他实践活与村落空间具有一定依赖30 动等与村落及其周边性,活动组织与村系密环境的依存程度 切,具有民间管理组织,16-25分; 3、遗产活动组织与工艺传承与村落较为密切,为本地域共有特色遗产,具有代表性,6-15分; 4、遗产可不依赖村落保持传承,0-5分。 合 计

1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