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丰五中2019-2019下半学年度高二地理周练二
出题人:谢健 审题人:高二地理组 2019.03.14 星期四
读右图回答1—2题
1.2002年3月17日,河流在P处突然决堤泛滥,这主要是因为( ) A.上游开河解冻,漂流的冰凌阻塞河道而造成的 B.上游水库大量泄水而造成的 C.河堤防洪标准过低所导致的 D.上游突降大暴雨而引起的
2.Q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
A. 光照 B.土壤 C.水源 D.地形 图中甲、乙为我国的两个盆地,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甲、乙两盆地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B.①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 C.②河有结冰期且持续时间长 D.②河汛期短于①河 4.甲盆地小麦品质优于乙盆地,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热量 B.光照 C.地形 D.水源 读某区域等年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5—7题。
1
5.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A.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B.C.由西向东逐渐减少 D.
6.下面四图中,能正确反映图中河流②处月平均流量分配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7.沿图中甲乙线,从甲至乙地理事物的变化正确的是 A.高寒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干旱、水土流失、台风
C.地势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 D. 青稞、小麦、水稻
读某区域河流与湖泊分布图,回答8—9题。
8.近年来L湖泊由淡水湖演变成微咸水湖,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B.过度引用甲河河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C.过度引用乙河河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D.过度引用湖水,导致湖泊水量减少
9.与东岸相比,L湖西岸发展灌溉农业的优势
2
不包括( )
A.西岸水源更加充足 B.西岸坡度平缓 C.西岸土壤肥沃 D.西岸降水更多 读河套平原周边地区图,完成10~11题。
10.河套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断裂下陷、流水堆积 B.断裂抬升、流水侵蚀 C.断裂下陷、风力堆积 D.断裂抬升、风力侵蚀
11.造成河套平原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原因有
①地下水位高 ②蒸发大③降水少④地势平坦⑤降水强度大⑥植被丰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⑥ D.①③⑤⑥ 阅读材料,完成12~13题。
近日,批复设立兰州新区。兰州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浙江舟山群岛之后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距离兰州市区38.5千米,其区位优势明显。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节点。 12.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关于兰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我国石油化工基地,但酸雨危害较轻 B. 所在地区大风日数多,空气污染较轻 C. 沿河设市,城市结构呈紧密型
D. 附近地区资源丰富,今后应重点发展资源导向型工业 13. 根据材料二分析,兰州新区的设立有利于( )
3
①进一步完善兰州的城市功能和规划布局 ②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 ③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 ④增强兰州市作为西北地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读右图,回答13—15题。
14.①地降水多于②地,其主要原因是
A.①地位于沿海,②地位于内陆 B.①地位于山地迎风坡,②位于内陆盆地 C.①地受准静止锋控制,②地受副高控制 D.①地有暖流经过,②地有寒流经过
15.有关③④⑤所代表的三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③河为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B.③④两河注入印度洋 C.④河是我国径流量最大的河流 D.⑤河为内流河 16.有关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区有丰富的水能、地热能资源
B.图中甲处自然带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C.图中河谷成因与东非大裂谷相似
D.图中甲处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是地形
4
读“塔里木盆地示意图”(图12),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利。据此完成16-20题。
17. 塔里木盆地内部分布有大量沙漠,说明该地
①气候干旱 ②河、湖的水量较少 ③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 ④土壤肥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8. 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
A. 山间盆地 B. 山谷地带 C. 盆地中部 D. 山前冲积扇 19. 影响图中城镇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气候 B. 地形 C. 水源 D. 土壤 20. 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
A. 网状分布 B. “之”字形分布 C. 线状分布 D. 环状分布 21. 盆地四周的山区适合发展的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
A. 水稻种植业 B. 林业 C. 畜牧业 D. 渔业 读“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完成22—23题。
22.下列关于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拔高,冰川广布,湖泊稀少 B.均为外流区
5
C.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呈西北多、东南少
D.城镇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的谷地
23.青稞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多种植于河谷地带,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带 ①热量更充足 ②降水量更大 ③光照更充足 ④土壤更肥沃 A.①② B. 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读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路线示意图。回答24-25题。
24.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遇到的最大地形障碍及图示地区农业生产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分别是
A.秦岭山脉 地表崎岖 B.昆仑山脉 水源缺乏 C.祁连山脉 光照不足D.巴颜喀拉山脉 热量不足 25.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河,航运条件优越,水运便利 B.该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C.图示区域南部森林覆盖率高,滑坡、泥石流等不易发生 D.修筑梯田是协调本区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姓名: 班级: 得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14 2 15 3 16 4 17 5 18 6 19 7 20 8 21 9 22 10 23 11 24 12 25 13 6
26.阜阳是安徽的西北门户,这座享誉盛名的农业大市,也是安徽省劳务输出最大城市。“十二五”期间,阜阳市提出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倍增计划,力争实现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500亿元,由“百亿粮仓”向“江淮厨房”转型。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5)题。(25分)
安徽省区域图 2010年安徽全省和两市经济数据统计图。
(1)安徽省最主要的地形类型为_______________,贯穿该省南部的长江大致流向是_______________。每年7、8月淮河以北地区经常出现暴雨天气是由_______________(天气系统)过境时形成的。(3分)
(2)阜阳市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_,其所在地区的自然带类型为_______________。(4分)
(3)与全省相比,马鞍山市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 ;为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今后马鞍山市要调整产业结构,应大力发展第_______________产业。(6分)
(4)2012年春运期间阜阳火车站对外输出劳务人员大约接近两百多万人。试分析阜阳市成为安徽省劳务输出最大基地的原因。(6分)
(5)阜阳由“百亿粮仓”向“江淮厨房”的产业转型对当地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进程将产生哪些影响?(6分)
7
附加题——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必做)。
湟鱼是溯河洄游性鱼类,一生是在咸水和淡水中交替度过的,育肥期和成熟期主要生活在青海湖里。春夏之交,湟鱼进入周边的河道中逆流而上,繁衍后代。湟鱼以湖中刚毛藻为食,一条幼鱼长到500克,大约需要10年的时间。湟鱼是迁徙候鸟的主要食物来源。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加上降水减少,青海湖水位下降,草场沙化,湟鱼生存环境不断恶化,1995年湟鱼资源量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的1/10。现在,我国已禁捕湟鱼,其数量正缓慢增加。 (1)读图甲,简述该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8分)
(2)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湟鱼数量减少对青海湖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6分)
(3)图甲所示地区戈壁广布,草原低矮稀疏,请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
(4)格尔木是在戈壁上建成的一座新型城市,简要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8
参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A 14 B 2 C 15 C 3 B 16 C 4 B 17 A 5 D 18 D 6 C 19 C 7 B 20 D 8 B 21 C 9 D 22 D 10 A 23 C 11 A 24 D 12 A 25 B 13 B 26.(1)平原(1分) 西南流向东北(1分) 冷锋(1分) (2)冬小麦(小麦)(1分)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分)
(3)人均GDP高(人均收入高)(1分) 第二产业比重大(1分) 三(1分) (4)阜阳市农业人口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丰富;经济相对落后,人均收入水平低;
处于铁路干线交汇处,交通便利,利于劳务外输;距离经济发达的江苏省比较近,就业机会多。(答对其中三点给3分)
(5)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了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迁出人口减少,迁入人口增加;区域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3分)
9
木盆地附近有丰富的钾盐、石油、煤等资源资源丰富;有公路、铁路交汇,对外联系便利。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