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工程建设领域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有效方法
作者:娄明生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2年第12期
2010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要求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以及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在工程建设领域,落实好“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应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在调研中发挥集体智慧,找准决策制度落实的着眼点
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决策内容和范围制定得比较宽泛,导致个别单位和个人在物资采购、工程分包等敏感工作中有漏洞可循。因此,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集合领域集体优势,制定实践性、针对性较强的实施细则,是决策制度贯彻落实的基础。
一是广泛征求专业部门意见。“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涉及行政党群各个领域,必须要广泛征求各部门的意见,由牵头部门制定《征求意见单》,各专业部门总结一年工作中有哪些事项是隶属于“三重一大”内容,需要用何种形式进行集体决策,然后对其进行汇总、分项、讨论,最终确定《实施细则》中的决策内容和形式,使《实施细则》能够与单位的生产经营实际更切合。
二是结合基层单位工作方法。在《实施细则》制定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给基层增加额外的、重复的工作量。在决策形式上,充分利用基层经理办公会、会议和党政班子会等形式,将“三重一大”决策记录与会议记录相结合。例如,可制定《“三重一大”决策台账》,以台账的方式记录单位进行的“三重一大”决策,既便于汇总统计,也便于监督检查。
三是明确责任追究相关事项。责任追究作为《实施细则》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是对违纪单位和人员追究责任、提出处理意见的重要依据。在制定责任追究工作程序的同时,免责条款也是必不可少的,应规定“参与决议的人员经证明在会议表决时曾表明异议并在会议记录中有明确记载的,可免除相应责任”,让参与决策的人敢于发言、愿意发言,使集体决策不流于形式。
二、在落实中强化有效监督,突出决策制度落实的发力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目前,监督检查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问题,致使在制度贯彻中监督缺位、错位,甚至越位。因此,强化有效监督,是决策制度有效贯彻执行的关键所在。
一是监督要抓住重点。针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这一实际,在工程建设领域“三重一大”监督过程中,每次检查都要抓住生产经营时期的1-2个重点来开展工作。在施工初期,将物资采购、工程分包、外雇人员计划等作为重点;在年终岁尾,将年度工作报告、管理办法修订、后备干部推荐、各类先进评选等作为重点;在领导干部调整时期,将领导干部交接、管理人员选聘作为重点。
二是监督要有灵活性。除查看会议记录、与领导班子谈话常用方式外,监督要有一定灵活性。可定期召开专业部门联席会议,调动各部门联合监督积极性;采取调查问卷方式,请领导班子填写近段时间决策过的“三重一大”事项;在分包队伍选用、年度预算的制定、重要规章制度的修订等方面,随机询问相关人员是否真的召开了集体决策会议进行讨论、表决,提高监督实效性。
三是监督要有持续性。监督检查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只做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在常态化监督、月度考核的同时,每年要针对生产经营敏感时期进行2-3次专项检查,使各单位、各级领导干部能够时时刻刻绷紧集体决策这根弦,不存侥幸心理,不报得过且过心态。同时,监督检查部门也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各单位实际,便于发现问题,也便于跟踪检查。 三、在总结分析中整改提高,保障决策制度落实的关键点
监督只是过程,是手段,把“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贯彻执行好才是最终目的和落脚点,切忌“雷声大雨点小”,监督后的整改工作也是确保制度落实的重中之重。
一是做到监督必有反馈。“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监督检查,要通过当面谈话、书面通知、下发通报等形式向被检查单位反馈检查情况。对于执行较好的单位进行表扬,对于好的执行方法进行吸纳、推广,对于发现的问题进行指正、纠正,对于问题严重的领导班子或个人进行警示谈话、诫勉谈话。通过反馈,及时纠正错误、吸取经验,提高决策制度的执行力。
二是做到整改必有复查。检查发现问题后,要制定整改措施、撰写整改报告,并在其整改后进行复查,检查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整改是否达到标准。对决策程序不规范等短期可整改的问题,可将整改情况汇报到监督部门;对领导沟通不畅等需长期提高的问题,可作为重点内容长期跟踪检查;对于进行警示谈话的领导干部,可通过日常谈话、年终考核等方式复查整改情况。
三是做到漏洞必有修订。随着生产经营情况的变化和上级管理办法的变更,《实施细则》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漏洞,必须对其进行修订。每年组织专业会议,结合年度决策制度执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