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会计职业教育存 黄勇明 农村会计职业教育是乡镇企业会计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我 国乡镇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农村会 计职业教育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既不利于我国乡镇企业会计 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农村会计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 一、农村会计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会计职业教育的功利化思想及短视行为。在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中小乡镇企业作为会计需求的主体,对 会计工作的要求也不再是简单的记账员,更多的是财务分析、 预测、决策等。会计职业范围不断扩大,会计核算内容日趋复 杂。目前有些农村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为了追求短期利益 的最大化,在会计专业设置、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会计人才培养 过程及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存在严重的功利性思想和短 视行为。他们为减少办学成本,压缩生均图书和电脑的占有量, 压缩老师的数量,提高生师比率,实习、训练基地远远落后于教 学的需要,学生的实践训练时间减少。有些职业学校为追求利 润的最大化,尽可能地降低人才培养质量,他们没有从发展的 角度、而是从培养熟练操作工的角度去训练学生,结果虽获得 了短期利益,但很难满足新形势下乡镇企业对当前会计工作的 需求,农村会计职业教育自身也难以长期持续地发展下去。 2.农村会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下降倾向。随着经济的 快速发展,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在会计领域广泛应用,企业对 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实践中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高水 平的要求,也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许 多农村职业学校为减少办学成本,满足学生和学生家长急功近 利的思想,降低人才培养质量,导致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极其单薄,了学生继续学习、终身发展的能力。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只传授操作的技能、技巧,很少涉及理论知识,这导致 许多学生毕业后碰到新情况、新问题不知所措,无法应对。还有 一些职业学校为降低办学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尽可能地压 缩基础课程,有些民办职业学校根本就不开设这些课程,忽视 智力技能,把教学内容局限于动作技能的训练。对学生的素质 拓展训练和课余文化生活指导,有些学校的投入几乎为零。 3.农村会计职业教育教学手段滞后倾向。会计资料要求较 高的安全性、保密性,尤其是在企业应用会计电算化以后,会计 职业教育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当前,许多 农村职业学校由于受办学经费、思想观念、短视行为等因素的 影响,整个学校找不到一个多媒体教室。很多职业会计学教育 还停留在老师上课讲讲,学生下课练练的简单交流模式,任课 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采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形式讲授,没有将 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贯彻应用到教学当中,这样会使课 堂讲授不生动、不具体,课堂知识输出量少,不能加深学生对教 学内容的理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农村会计职业教育发展的策略 1.充分发挥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等宏 观功能。首先,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增加对农村 会计职业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其次,要加大对农村会计职业教 育的宏观和指导力度,通过资金、、法律等手段,对农 村会计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过程及人才培养质量 进行适当的监管。再次,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各县 乡的会计职业教育进行整合,通过调整,优化结构、层次和布 局,成立综合性的会计职业教育中心,统筹协调、统一运作,形 成合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分层次、重实效的农村会计职业教育。 2.加强农村会计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职业学校应重新 审视自己的会计教育队伍,摸清教师的教育能力和特长,量才 使用,科学安排教师任课,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教师提高适应 岗位的能力,可通过举办培训班、参加学术研讨会、聘请高等院 校的教师兼课等形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也可通过走出去的 方式,到外地观摩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教学水平。要 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应用现代化传媒技术,促进教学手段的 创新,努力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化职业会计教育的师资队伍。 3.完善农村会计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为实现课程体系和教 学内容的科学化、合理化,农村会计职业教育必须更新教学内 容,合理设置专业课程。首先,在课程设置上,拓展会计相关学 科教学,如经济学、金融学、法学、管理学以及应用数学。同时为 了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应增设诸如人力资源会计、网 络会计等新兴选修课程,以及国外会计制度、法规和国际会计 发展趋势、国内会计制度改革动态等前沿性的专题讲座,使学 生在选择课程的空间大大增加,拓宽知识口径,扩展学生的基 础知识范围,以适应知识结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在 教材内容上,增加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比重,便于学生从源头 上理解会计学,使他们在学习中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另外,会计教材应当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增加案例和实务 模拟内容的比重,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