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如何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有很多的才进高中的学生经常向我倾诉自己在学习高中数学时总是感到很吃力,每次上课都能听懂我所讲解的内容,但是作业老是不会做,或是一道题要思考很久才会找到思路和方法。久而久之,自己对数学的学习是越来越没有信心,感到很无助。事实上,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高中的数学和初中的数学都有很大的差别。初中所研究的内容大多具体、形象,但高中所研究的内容大多符号、抽象。因此,需要寻求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1 从记忆上下功夫
首先,高中数学一堂课的内容明显多于初中。一般初中一堂课教师顶多讲二十分钟,剩下的时间便是反复练习。但是在高中,二十分钟能讲完已经很不容易了。那么在学生学习的“量”上就会有一个急剧的增加,反之,学生在课堂上消化吸收的时间就会大大缩短,而记忆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因此,要想掌握好每一堂课的知识必须多花时间记忆、消化。
其次,一般高中数学学习的要求是“立足于教材,渗透于教材”。那么,教师在讲解每一堂课时,除了将教材上的类容讲完以外,大多都会补充许多与本堂课相关的类容,这些类容是书本上无法直接体现的。而每个人都会遗忘,若不养成每天记笔记、看笔记的习惯,久而久之,所学类容必定忘得一干二净。所以,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那么,怎样才算作好“记字诀”呢?第一,每堂课必须认真听讲,将每天的新类容听懂,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第二,利用每天的晚自习前十分钟,消化、记忆当天所学的概念、公式,尤其是笔记本上老师补充的题型和解法,不要留下任何的疑点。第三,在做好以上两点的基础上,认真完成该科作业。若是在作业遇到障碍时,切忌马上翻开笔记本找思路,而是应该回忆老师上课时所讲的方法和步骤,尽量让自己帮助自己找到该题的解法。这样下来,每一类题的解法才会在自己的心中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2 从解题上下功夫
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就算我们将书本上的每一个公式牢记在心,如果不将其用于解题、用于实践,那么我们所记忆的不过是一潭死水。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学习数学不做题目,等于入宝山而空返!”要想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必须多作练习、循序渐进。当我们在不断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题目时,我们也就学会了如何在实践中开拓,如何在实践中前进,久而久之,我们便学会了积极专研的良好习惯。不过刚开始练习要从基础题入手,以教材上的练习和习题为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树立信心。其实所有的题均是由教材上的题目幻化而来,教材是宗旨,是根本。当然,把教材上的题做熟练了,就可以自己找本参考书来做,这本书只要一本就好,不可贪多,贵在求精。主要是帮助自己开拓思路,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熟能生巧,事半功倍。
那么,怎样才算作好“解字诀”呢?第一,从解基础题入手。第二,在解题的时候运用正统思路,及教材上的一般解法,切不可一味去追求速度与技巧。第三,尽量学会“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解完题目之后,要养成不失时机地回顾以下问题: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分析联想探索出解题途径的?使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解决问题后的回顾与反思,有利于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果忽视了对它的挖掘,解题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在解题后要经常总结题目及解法的规律,养成解后反思的习惯,这样才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从纠错上下功夫
纠错, 可能在很多同学眼里是一个不起眼的学习环节———恰恰相反!“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一个人无论是做题还是做人,都有范错的时候,若是对自己的过错视而不见,那便是人生最大的愚蠢。但若是每次我们对自己所犯下的错误都能竭尽所能去改正、去克服,我想这才是人生之大智慧。
另外,纠正错误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人类社会也是在与错误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的。因此,善于纠错,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部分同学对老师批改的作业常常熟视无睹,自己做对了什么,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会做错都漠不关心;对待试卷也只问得分多少,而不关心或很少关心为什么错。须知:回忆,不管是甜、是苦,总是有益的、美好的,总能鼓励自己更有信心地面向未来!改正错误的过程就是学习进步的过程!
那么,怎样才算作好“纠字诀”呢?第一,准备好一个正规的错题集,以记录自己的错题,并在上面记录好自己本来的思路和正确的思路以便比较,让自己清楚错误的所在。第二,每次作业的错误应当立即纠正,不能纠正的题目自己要去问老师,不要将疑惑留给明天。第三,有些易错的题目要反复纠错,让自己真正懂得错误的原因,明确正确的解法,以到达避免再次犯错的的目的。这样,自己不会的题就慢慢地变成自己会做的题了,而自己会做的题也就慢慢地变成自己不会再错的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