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1期 化不可见为可见,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最大限度地调动观众积 极性,激发观众学习兴趣,容易吸引患者的注意力;解除了视力下降 的患者阅读文字资料的不便,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次患者的 需要;由骨科资深专家主讲,保证了健康教育的质量;患者对随访管 理有良好的感觉才会提高依从性 ,因担任健康教育的专家深受患 者信任,所以受众易于接受专家的建议,治疗的依从性获得提高,保 证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3.3.2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方法操作便捷,形象生动,有助于提高无腰突症者预防腰突 症发生的能力,达到一级预防的目的;通过提高腰突症患者的相关 的,表3显示,试验组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93.3%,盟显高于对照组 的46.6%;通过健康送百村活动,患者主动与医护人员建立长期的 伙伴关系,减少了门诊就诊的次数,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表4显 示,试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实用骨科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507. [2]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573. [3] 汪小岚,章力.社区随访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J].护理与康复,2013,12(2):177. 知识水平和自我护理能力及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保守治疗的效 果,降低了手术治疗的概率,节省了医疗费用,达到二级预防的目 血管新生的中医理论浅探 明 浩 (湖北中医药大学430051) 【摘要】 从中医经络探讨血管新生功能和其所涉及的血管结构,认为血管新生所涉及到的血管应隶属于中医络脉系统之下;同样病 机下血管新生的水平可以不同,改变病理情况下的血管新生的状态与治疗目的有直接相关;促血管新生的中药应当可以从具有通络、生新、 生肌、生发、生血、接骨续折功能的中药中筛选出。 【关键词】 血管新生;经络系统;病机;组织修复 【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B 一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284—01 医学生物学结构基础。 简而言之,脉络系统是整合现在已知的生 以中医思维认识新生的血管及血管的新生 1.从经络系统,认识新生的血管 祖国医学的古代典籍中没有“血管”一词的明确的记载,然而 物学基础结构而形成的具有特定的作用的(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 骨,利关节者等)与现代医学生物学的诸多系统(如循环、神经等) 相交叉的一种系统。因此络脉系统与微循环系统虽不能完全等同 有内经中有“血脉”一词。《离合真邪论》中以“地有经水”类比“人 有经脉”,以“温,寒,热,风”四种自然天气下的经水的状态类比邪 气客于脉中,出现的“寒则血凝泣,暑则气淖泽”等的病理现象。又 有“夫邪去络入于经也,舍于血脉之中”之说。表明血脉与经络关 系密切。 但又密切相关。 在结构的层面上而言,促血管新生是通络的一种 形式。 2.从功能的层面,认识血管的新生 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原则的指导,对于血管新生的认识不但要 阐明其中的机制问题,同时也要在一个整体的环境下以辩证的思维 对血管新生在疾病发生的整个事件链中进行阐释。 2.1病机与血管新生的关系 以血管新生在肿瘤组织中的亢进,及在冠心病缺血组织中的相 1.1经络系统与血管形态和功能 《灵枢・血络论》日:“血脉者,盛坚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 如针,大者如筋”对于血脉的描述与血管的解剖极为吻合。《灵枢 ・经脉篇》:“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 而常见者,皆络脉也”明确指出经脉与络脉在走行上的区别。《灵 枢・脉度》:“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其描述与现代血管的形态 对不足为例。二者均共同有气滞,瘀血,痰湿等病理因素。而二者 在血管新生的程度上是截然相反的一为亢进,一为不足的两种情 况。在中医治疗立法上,二者都需采用行气活血化痰的手段,不同 特征高度相似。《灵枢・诀气》:“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又 有《灵枢・本藏》指出:“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 关节者也。”表明血管的部分功能应隶属于经络系统,叶天士《临证 指南医案》有指出“经主气,络主血。”明确了经脉与络脉功能上的 区别,表明络脉系统与血管功能具有同一性。 1.2络脉系统与新生的血管 对于新生的血管,主要是毛细血管网及小动脉,在正常情况下, 之处在于,前者以消瘾散结为目的,后者以通经活络为目的。由此 表明:1.同样以气滞、瘀血、痰湿为核心病机血管新生的水平可以不 同。2.改变病理情况下的血管新生的状态与治疗目的有直接相关。 由此不难理解同为活血化瘀药,一部分(如当归、丹参、川芎、三 七) 具有促血管新生,而另一部分(如地鳖、水蛭一斑蝥)E6-7 3具 有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 2.2组织修复与血管新生的关系 血管生成是一个动态的平衡与相对静止的状态。毛细血管网在炎 症、创伤或其它病理状态刺激可唤醒血管生成。小动脉于动脉闭锁 时在剪切力、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作用下,经基质重塑和平滑 肌生长形成代偿性动脉的过程。从毛细血管网及小动脉的走行和 同较大血管的相互关系出发,与上述络脉的特点相符合。因此可以 认为,从中医理论认识血管新生所涉及到的血管应隶属于中医络脉 系统之下。 中药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的研究广泛的分布于各种疾病的治 疗之中,涉及各种类别的中药。研究表明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是中 药促进毛发生长、骨折的骨痂形成、皮肤及胃溃疡的愈合,治疗无排 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阻塞性血管病变的重要环节。将治疗性 血管新生与治疗目的相结合,可以得出血管新生与通脉、生新、生 肌、生发、生血、接骨续折等有者密切的联系的结论,即治疗性血管 新生与受损组织生长、缺血组织功能的恢复关系密切。 现代的络脉系统研究表明,络脉系统的结构基础不应是于 现代医学生物解剖的未知系统,脉络系统的生物结构同样具有现代 中医典籍中没有明确提出可以促进血管新生的辨证论治理论 284 医学美学美容 2014年第1期 及治疗方法。但相关通络、生新、生肌、生发、生血、接骨续折等辨证 2008,16(2):99—102. 论治理论及方法却并不缺乏。因此促血管新生的中药应当可以从 具有上述功能的中药中筛选出,从而为重构血管治疗缺血性疾病提 供新手段和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汤健.生物活性蛋白功能多样性与分子内[J].中华医药杂 志,2000,80(1O):727—728. [5] 李兴暖,韩雅莉.地鳖虫纤溶活性蛋白组分抑制血管的生成[J]. 动物学报,2007,53(1):135—142. [6] 吴秋玲.水蛭、斑鳌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影响 [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10):855—857. [7] 高尚璞,黄岚,杨新伟,活血补肾合剂对C57BIM6小鼠皮肤血管 新生及毛囊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 学报,2007,5(2):170—173. [2] 王永炎,杨启福,杨宝琴.脉络络病与病络[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 报,2003,24(4):1—2. [8] 王慧颖,李坤寅,何惠娟.补肾活血中药对无排卵型功血患者子宫 内膜bFGF、VEGF表达的影响[J].山西中医,2009,25(3):39—41. [9] 田发明,张柳,骆阳,等.仙灵骨葆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痂血管形 成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l,15(28):5161 —[3] 孟华,朱妙章,郭军,等.中药当归、川芎、丹参提取液促血管生成 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药材,2006,29(6):574—576. [4] 朱凌宇,顾贤,马贵同等,三七提取物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溃疡性 结肠炎大鼠结肠血管生成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5164 抑郁症患者病程、收入、医保情况等因素与治疗 依从性的相关性分析 蝴色 冰 东青岛 266071) (青岛优抚医院 山 【摘要】 目的分析抑郁症患者病程、收入、医保情况等因素与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问卷 调查及电话随访,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研究了不同病程、收入、年龄和医保情况等因素的抑郁症患者用药依从性情况,并对其原因进行分 析。结果对有效的116例分析得出,抑郁症患者的收入水平,对诊断的认可度,服药的种类,医保情况以及有无专职照顾者对治疗依从性 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与多种因素相关,采取针对性地预防措施,进行有效的精神卫生类知识普及 是势在必行的。 【关键词】 抗抑郁药;用药依从性;卡方检验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B 随着现在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给人们带的精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O1—0285一O1 完全遵医嘱服药。依从性差包括拒绝治疗、中断治疗和治疗不 规律 。 2结果 神压力也大,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导致现代社会抑郁症高发。抑 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是一种高患病、高复发、 高致残和高致死率的疾病,被称为“第一心理杀手”。根据世界卫 生组织发表的(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 疾患,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 对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是首要的治疗方式,但是在治疗过程 中易脱落,停药后病情易复发,给疾病的治疗带来了难题,本研究对 在青岛优抚医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进行了初步的抗抑郁药物问卷 及电话随访调查,以冀了解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及影响因 素,对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 措施。 l对象与方法 各因素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结果见表l,表2。 表1 各因素与治疗依从性结果 顼曩 甜疆 牧^求早 蘅靛^ 串姣A t蠛嫒丸 3 钎 瓤 斛 26 31I9 7 苫王 , 警莲 i i§墓 l9矗 i 6n +l2棚 7 6靠 i 媸 劈 盘 《40 掰 甜 羹 29 3 勰 , 荔 籀 语ml 雒龋 j肇豁 鬟箍艘 碜鞭 碍震 鞭黪 茧 箩 鲻 3l }l 《 强 轻 审艘 整腱 鳟 幂瓿埘 糕兰稽 lg 1 捌÷293 埔 l3露 、i 鞠 4聿S 巅 Io 筒 9 骑 l8 26 鞠 g 22 4 7名 嚣 l55 雏 魏 7 嘲 1.1对象 种樊;藕一代 菠臻 蓼漂 鞠 粥 2≥59 2 8 6学 问卷调查对象为2013年l一7月在青岛优抚医院就诊的抑郁 症患者,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上,随机抽取120例。年龄20—68 岁,平均(39±15)岁;病程6个月一32年,平均(18±9.4)年;服药3 个月一32年,平均(18±9.7)年。 壤况 糕 蕊 稻 站嚣…磐 戮 l勰 9 l96 窘 2斟l¨ 》8颦 描 鞠 9_0 jI矗 瓣爱 ∞2 P‘O、 ,帮髓汁学蠢冀。 34 ll ‘ :l0 表2 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 影响辩囊 麟翔袋数 檬穗潢 列童 蛾A求平 l 2辩 O— 麓 8∞ 诊凝蚨萄麓 0 琢 0藏;l 0J∞l 髌弱 国黜 03 0 爨镶蠛凌 8点 7 O 94 8|8籀 煮藩照黢藿 国 782 8.2潞 8 O8 排除标准 :合并其他精神障碍者;目前患有严重躯体疾病者 或药物依赖者;有严重药物过敏史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方法 采用自编的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由患者或家属填写的内容包 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状况,病程),以 及所用药物,对诊断的认可度,患者照顾者状况,是否参加医保,患 者的抑郁程度询问相关诊疗医生。电话随访询问患者治疗依从性 由表1,表2可见,抑郁症患者的收入水平,对诊断的认可度,服药的 种类,医保情况以及有无专职照顾者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有统计学 意义(P<0.05)。 3讨论 情况,了解脱落原因,发出问卷120份,电话随访丢失4例,即116 例有效,有效率96.7%。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 服药依从性好坏评定标准:依从性好为病人对药物完全依从, 3.1抑郁症患者是现代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不仅仅要忍受 医学美学美容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