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工作需要不断的改革。基于新课改的背景下,学校的生物教学模式也急需变化,其主要目标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主,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创新思维得以发挥的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标签:生物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前言
民族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创新思维,也是源源不断的动力。生物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学科,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药合理运用该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其创新型意见,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使其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1]。
一、生物教学现状
(1)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创新思维教育在学生的教学工作中作为重要的内容,要求教师的教学模式也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带领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过现阶段在生物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落后,无法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学生的思维没有发挥的空间,长期处于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久而久之制约了学生全面发展,其教学的效果无法达到预期[2]。
(2)教师对于生物教学的手段不丰富,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老师依然是自己讲、学生听的模式,将所有的知识一股脑的灌输给学生,对学生的认知情况不能及时的掌握,学生在课堂上也没有发挥自己思维的空间,内心的想法没有述说的机会,导致课堂氛围沉闷无趣。这样的教学手段存在众多不合理之处,教师没有把知识点透彻的进行讲解,学生无法全面的理解,使其思维模式出现偏差,时间一长造成知识的缺失,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成绩下降也是必然发生的。
(3)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也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学生书本上学习的知识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得以验证,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验教学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老师指导学生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相关实验,对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动手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3]。但是现阶段大部分学校的生物实验并没有有效的开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其中因素包括了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教学活动受限;领导对于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低,实验室的投入不够;老师教学过程中没有了解学生的需求,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较少。
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1)对一种事物的质疑就能得到思维的延伸,所以学生常常提出为什么有利于自身思维的扩散和发展,对于各类事物都能提出问题也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良好基础。传统的教学手段都是注重知识的灌输,将课本上的所有知识笼统的传授给学生,要求学生對于知识不能有任何质疑。伴随新课改的深入,教育的观念出现变化,传统教育无法满足现阶段学生的需求,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对于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为素质教育的普及提供坚实的基础。老师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指引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对于问题提出自己的质疑[4]。例如对“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抛出相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对“叶绿体和线粒体功能”进行教学时,老师就可以问学生人类属于生物中最高级的存在,但是为何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此类问题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相比较直接讲述课本中的知识更具教学的效果,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将自己的思维和知识相结合促进创新思维的迸发。在讲解光合作用时,可以提问学生人类在不断地吐出二氧化碳并吸入氧气的过程中,为何地球中的氧气没有减少,人类的生活行为不会受到影响,学生体会到与自身的经历息息相关,更加提升了好奇心,带着求知的欲望找寻答案并且思维得到了延伸。老师通过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创新思维得以培养。
(2)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其中最大的因素,虽然也有部分人不受环境的影响,但是其中的比例非常小。由此得知在人类的成长发育中,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较大,在生物教学中也应该利用这一因素[5]。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主动制造出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情舒畅,创新的灵感得以迸发,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建立重要的基础。同时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不要将自己的思维实际施加在他们身上,不要让学生的活跃思维被课本中固定的知识禁锢所,指引学生具备自己独特的个性思维方式。比如对于免疫调节进行讲解时,可以先对学生提问是否接受过疫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一定会回答接受过疫苗,老师这时再提问疫苗的原理,学生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来时再将相应的知识进行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让问题贴近于实际生活,学生的思维更容易接受自身亲自体验的,再适当的时机将知识引入到学生的思维中,消除了课堂中沉闷、压抑的环境,创造了一种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学生的思维得以跳跃,灵感得以激发。在对生命的结构基础和物质基础进行讲解时,老师可以提问我们自己在不断的长高长大,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再让学生提前准备好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和现在作对比,使学生的思维进入到思考当中,好奇心被完全调动起来。还可以让学生互相之间看对方小时候的照片,使课堂的氛围轻松愉悦,学生处于这样的环境对于创新思维的发展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3)在生物教学内容中实验教学是重要的环节,可以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强化和巩固,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老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对实验的方法和现象不断的创新探索,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有效的提高[6]。比如对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过程中,将传统的固定实验模式改为探索形式的实验,将创新的能力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培养,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满足其需求,提出问题植物的失水和吸水现象与环境浓度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实验的过程
中带着问题思考,同时培养了其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又比如在进行温度对酶的活性有什么影响的实验时,老师应该针对内容提出创新型实验,如酶的最合适浓度、酶在多少度下活性最高等,让学生在实验前进行结果的猜想和讨论。通过设计的不同环节出现的相应问题,学生对其能够散发自己的想象力,思维不断活跃,此类方法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老师还可以设置一个题目,让学生自己决定实验的内容,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培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学内容重要的部分,需要老师的教学观念顺应时代的发展,丰富教学的手段,领导足够重视创新思维教学,大力投入相关生物实验教学设施,为学生的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齐元镇.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13):49-49.
[2]王振琴.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7(35):40-40.
[3]梁艳梅.浅谈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08(8):198-198.
[4]易宗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四种策略[J].广西教育,2016(18):148-149.
[5]杜桂方.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J].成才之路,2014(21):90-91.
[6]施裕红.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新课程(下),2011(6):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