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06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n 06.20l4 第30卷 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30 (总366期) TOt8lNO.366 比较视野下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与对策 姬芳芳,赵磊磊 (广东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其潜能开发和成长成才的关键,它对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乃至 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具有深层次意义。我国高校职业规划教育起步晚,目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从国际比较视野出发,从 教育团队、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理念等方面指出高校职业生涯教育问题所在,建议其构建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个性 化和多样化的教育体系。 关键词:职业生涯;职业生涯教育;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6—0064—o2 教育部公布的数字显示,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 的师资队伍上。 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刷新历年纪 美国高校不但配备了足够的专兼职职业辅导教 录。严峻的就业形势促使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 师,而且这些教师一般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硕士或博 素——职业生涯规划成为焦点。做好大学生职业生 士学位,所有人员必须要有培训资格证书,他们分工 涯规划教育工作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良性 精细,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职业咨询技能娴熟。 发展,而且对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人才价值的最大 而我国各高校虽然普遍成立了就业服务指导中心等 化挖掘乃至于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具有深层次的 机构,但是其管理职能高于服务职能;教师以兼职为 意义。 主,且多由专业背景不一的辅导员或行政人员担任, 在世界职业规划教育发展潮流的推动下,我国 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缺乏系统的理论 很多高校开始重视职业规划教育,教育形式由原来 知识和科学的操作技巧,并且平时忙于应付日常事 简单的就业指导、求职技巧的传授转变为正规的职 务性工作,难以有足够的精力来从事职业生涯教育 业生涯规划教育。即便如此,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 与研究工作。 教育无论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处于起步 (二)教育形式单一,实效性不高 阶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因此,研究教育发 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多采用集体授课的 达国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先进理论与实践 方式进行,学生虽然对生涯规划的概念与方法有了 经验,为我国职业规划教育的发展提供建议是很有 一定认识,但是对实际职业特点和职场环境了解甚 必要的。 少,对于如何做出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仍感到 一、比较视野下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 迷茫与困惑。 在的问题 美国康奈尔大学实施“工作影子”(job shado— (一)师资队伍匮乏,专业性不强 wing)计划,参与者成为职场人士的“影子”,在一段 在教育发达国家,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着 时间内跟随相关职业人士,亲身体验其真实的工作 严谨的方法和专业的手段。这种专业性主要体现在 环境。 其深厚的专业理论,科学的职业测评手段和高素养 德国许多高校自90年代以来便成立了学生职 收稿日期:2O14—o3—o4 作者简介:姬芳芳(1986一),女,河南平顶山人,广东药学院医药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赵磊磊(198l一),男,安徽蚌埠人,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64 业生涯服务机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讲座、报告 会、模拟实验、心理测评、参观公司、网上咨询服务等 等。这些丰富的服务帮助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根 据自己的特长爱好设计职业生涯。 (三)忽视学生个体差异,针对性不强 我国目前的职业规划教育方式大多以集体授课 关事宜,轻松获得丰富的第一手信息。 (四)加强个性化的职业生涯咨询服务 为了满足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的需要,高校应 加强“个性化”的辅导咨询服务,设置并健全一套职 业生涯咨询服务机构。此服务机构主要为学生提供 生涯测评和生涯咨询服务,采用线上测评与线下指 或讲座等团体活动为主,较少采用小组讨论、一对一 辅导等个性化指导方式。学生难以根据自身条件进 行职业定位。并且学生在网上测评后因缺乏专业老 师的解释和引导影响了测评的效果。 (四)偏重就业率,忽视学生长远发展 我国大部分高校往往只在学生大三或大四阶段 开展就业指导课,意在提高学生的求职技巧,保证学 校的就业率。缺乏初期的生涯规划教育,高年级学 生很难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 二、改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一)建设专业化的职业生涯师资队伍 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保证职业生涯教育质量的 关键。要想提高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不但要加 强对现有师资的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鼓励他们积 极参与相关课题研究;还要注人新鲜血液,吸引社会 力量以有效的方式参与到生涯教育工作中来,丰富 工作人员的背景结构。除了专业水平外,还要提升 教师的服务意识。 争取将课堂教学、职业能力测评与实践指导融 为一体,全方位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二)探索全员化的职业生涯教育途径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 程,若想把职业规划思想与方法渗透给每一位学生, 不仅需要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还需要校内外 各种资源的配合。这些资源包括在校学生、家长、校 友和合作企业等。 (三)寻求多样化的职业生涯教育形式 除了运用授课、讲座的方式进行职业生涯教育 外,还可以增加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通过自身 实践增强其对职业的感悟,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 取向。 同时,还可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网络平台,在 此平台上建立学生职业信息档案库,为学生提供职 业测评服务、在线预约或咨询服务等。低年级学生 可通过职业信息档案库查询师兄师姐的相关简历, 根据其简历信息来咨询考研、出国、实习、就业等相 导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科学的生涯测评的基础 上根据个人的现实条件来抉择职业道路。咨询服务 机构的从业人员可以专职、兼职相结合,聘请学校的 相关专业教师,邀请不同职业领域的企业家做生涯 咨询顾问等。 (五)构建全程化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 全程化是指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每一位学 生的整个大学生涯,甚至追溯到入学前至毕业后。 在学生入学前可提供学校各个专业的课程概况、就 业现状和发展前景,方便学生了解和选择专业。同 时,也为刚毕业不久的校友提供咨询辅导服务,从而 使他们更好地与职业匹配。 对在校学生来讲,大一为启蒙教育阶段,可通过 问卷调查、职业兴趣测评、专场讲座等形式培养其职 业意识,制订大学学习计划。大二为职业探索阶段, 可通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探索适合个人的职业方 向。大三为职业定向阶段,通过开展就业能力教育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初步的职业定 位。大四为实施阶段,主要培训求职技巧,进行心理 调适,提高求职成功率。 总之,我国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结合 国外的先进经验,以生为本,根据我国的国情探索构 建出一个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的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宇.比较研究视野下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的 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2009,(7). [2]张爱芹.中美高校就业指导与就业教育比较研究[J].北京 教育,2013,(3). [3]李想.德国高校如何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J].大学生 就业,2008,(20). [4]沈东华,薛艳.中美高校职业生涯辅导体系的比较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13,(8). [5]陈志新,杨春梅,焦啸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与 对策研究[J].高教论坛,2009,(J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