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测品娱乐
谈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四川省岳池县师范附属小学 638300)■何启华 (

【摘 要】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要变机械重复为灵活多变,变单一的知识复习为知识、能力、创新的综合训练,变被动完成任务的苦涩为在探索与创新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要让孩

子们乐于接受,易于完成,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做,做中悟。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创新性【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178-01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现在的语文作业设计过于单调,作业形式单一。大多数时候我们注重的对字词的训练,盲目的抄写,却达不到我们的期望。甚至有的学生对这样的作业产生厌烦,这引发我语文作业设计的思考。我们觉得在语文作业的设计上,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利用现有教材资源,设计一些趣味、实践、综合、自主、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从而爱上语文。

一、张扬个性,让每个金子都发光兴趣是做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个性是每个学生与生俱来的特质,如何让他们都把自己的个性特点表现出来,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课堂上的表现差异与学生的性格有关,但如果作业也千篇一律的话,那个性就是无稽之谈。

如教学《故宫》这一课后,作为一篇说明文,相比起其他文体本来就不具有太大的吸引力,所以就应该在作业内容上多下一番功夫了,为了巩固对课文的理解,我设计了了作业多项选项,学生可以任选其一。擅长绘画的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将故宫的平面设计图绘画出来,并说明这样设计的好处与原理是什么,如果让你设计你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

爱好演讲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段导游稿,将故宫介绍给远道而来的异国朋友,抓住故宫的设计特点与历史价值。喜欢积累的学生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长城、秦兵马俑、莫高窟等相关知识的补充搜集,并介绍给班级其他的学生。

爱好写作的学生写一段读后笔记,与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这样,语文作业就从单选题变成了多选题,总有一个学生喜欢的选项,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二、分层选择式作业,因材施教,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班的学生受其智力水平、思想能力、学习习惯、生活环境的,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学生作业不能一刀切,齐步走。在记性作业设计时,我针对学

、B、C三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生的差异,将作业设计成难易有别的A

自己的一组。

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练;中等的学基础差的学生做A组的一些基本练习,

生做B组练习,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为目标;成绩出色,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C组难度较大的练习,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A、1.抄写词语;2.从指定的词语《小草和大树》这一课的课后作业,我是这样设计的:

中挑选几个,造几个句子;B、假如你是夏洛蒂·勃朗特,请你拿起笔,写写她的故事,写的时候尽可能多地用上指定的词语词语;C、根据所给的词语尽可能多地写一个身边或你知道的事。然后,根据不同的层次评价不同的同学,因材施教,各得其所,让后进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研究式作业,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研究,动手的能力,鼓励他们做一些

“研究”,以研究者的意识和态度去观察、思考,查找并搜集资料,进行阅读,提炼自己的观点,组织文章……

如:学习《蛇与庄稼》之后,“以事物间的复杂联系”为题,开展调查研究,并写成文形式,可请教你喜欢的老师。这是一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查阅资料且相对地完成的具有鲜明个性和独创性的作业。当今社会,各种信息令人眼花缭乱,怎样捕捉、收集、处理信息是人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小学语文应从这里入手,让学生自定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学习自己收集资料,组织材料,写“论文”。这类作业涉及面广,可以是自然界的,也可以是社会领域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积极意义。

在这样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责任感,促使他们设法去战胜,从而锻炼意志和毅力,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为孩子们的探究指明方向,提供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多关注调查研究的实施过程。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分析整理、寻找答案,表达成果,进行交流,由此获得知识的要点,发展了探究思维和创造思维,形成一种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逐步养成时时有发现,处处有探究的认知习惯。

四、实践体验式作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例如:饲养一种小动物或种植一盆花、一棵树,观察动物吃食、活动、睡觉等生活习性,观察植物发芽、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观察它们在不同天气、不同季节中的不同情况;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向行家请教种养殖的有关知识;并要求把种养殖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记录,可写成日记,画成图画,甚至写成诗歌、童话,编成谜语、歌谣等。这是一项时间较长的语文专题实践性作业,作业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在整个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不仅锻炼了感觉器官,也锻炼了思维器官,而且培养了与人合作、搜集信息、学以致用等多种综合能力。

语文作业应当为学生的课外生活打开一扇窗,成为集知识、趣味、实践、理想为一体的共同体,让学生在作业中体会到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让作业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份作业都带有学生特有的青春气息与个性色彩,成为学生每天乐于完成的语文作品。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陕西省榆林市第三小学 719000)■咸莉莉 (

【摘 要】拓展阅读是语文课本教学的延伸,也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和完善。有效的拓展阅读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广

大教师也一直在探索能够有效提升拓展阅读效率的策略。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具体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拓展阅读;多元化【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178-01阅读教学占了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小学教育阶段,无论何种教材,都是以  语文教学中,课文的形式进行教学,并依托阅读而进行。对于小学生来说,拓展阅读是课堂文本教学的延伸,也是语文知识的积累与深化吸收。

一、文本拓展1.互文对照拓展。不论何种文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必须要和其他知识、文本等联系在一起,由此即形成了互文。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存在的文本,只有和其余文本交叉连接之后,方可实现其传播载体的作用。对于小学的中高年级而言,他们对自然界和社会文化的认识往往不够,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单一地讲解课文,而需要将其与外界联系起来,利用互文阅读来填补学生对事物认识的不足。比如,在讲授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将构建圆明园的历程、其中的文物价值、相关故事、社会背景等知识讲授给学生,让学生对圆明园当时的盛况、文化背景等有所了解,此后再来回顾本篇文章,学生此时学习起来将更加容易,上述的背景、故事等即是和课文的互相参照和连接。

2.课外阅读拓展。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比如,我们对事物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是从第一本接触的漫画、识字书开始的。作为小学生来说,其本身并不成熟,也没有太多的社会经历,通过阅读,他们将更好地了解外界和感悟外界事物。课外阅读指导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将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其他作品以课外阅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真正地实现师生和文本、作者三者的立体对话,由此才可让学生对文本的内涵有所掌握,让学生产生对文本的向往。比如,教师在讲授《石灰吟》这篇文章时,首先可对作者创作文章时的境遇、心情、生平等进行介绍,让学生带着敬意、怀着激动的心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即可达到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心灵的作用。

3.填补文本空白式阅读拓展。作为小学生来说,他们具有极为丰富的想象力,丰富程度远超成人。对比低年级学生来说,中高年级学生的认识、发展空间、想象能力都获得了极大的提升,这就需要依靠拓展阅读来正确引导。填补文本空白式阅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借以对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进行培养训练。如在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对小女孩的遭遇进行想象,如果她所想的都能成为现实,又会如何?如此结局过于悲惨,如果让我们对结

局进行续写,又会如何?如此的文本拓展,不仅可以让课文变得更为充实,让课文具备余

地,同时也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情感和人文关怀,受到情感的洗礼,也是对他们表达、创新思维、想象能力的训练。

二、生活拓展向生活拓展,就是让语文归于生活,让生活和语文课堂融为一体,让教学活动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对生活进行感受。不论是从情感体验,还是从人生阅历方面来看,小学生都处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语文阅读等同于对生活、对人生的阅读。比如,在《生命生命》这篇文章中,其中的第三个小故事倾听心跳,教师首先展示句子,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首先要求孩子们想想,什么让其感到震撼,此后再结合具体生活,感受自己的心脏跳动。让他们闭上眼睛,聆听心跳,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思考如何为自身的生命负责。通过和生活世界的融洽沟通,定能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在拓展阅读此类文章时,也是对生活的阅读、体会以及记录。这样,小学语文课堂和学生的生活世界融合起来,让拓展阅读与生活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涌动起来,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提升其对社会、自然的认知。“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通过阅读以及生活的有机结合,也必然会为语文教学注入全新的活力和生机。

三、其他学科拓展向其他学科的拓展,也就是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时,将包括科学、音乐等在内的多个领域的文化引入语文课堂内,由此实现不同学科的融合。以小学学情特点为基础,学生更感兴趣的课程内容必然是趣味性强且更加直观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把各个学科联系起来,调度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技术将语文教学、拓展阅读教学推向多元化。比如,《月光曲》的教学,可以采取一边播放相关作品,一边阅读和感悟的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这必然是一种美的享受。在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首先把握诗意,此后开展想象活动,通过头脑内画面的描述,地刻画出诗意。如,当《望洞庭》一诗学完之后,学生即可实现一幅绝美的秋月湖光山色图的勾画,既读了诗,也赏了画,同时还美了心。

参考文献

[1]郭红秀.刍议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5(8).[2]工鲁梅,胡顺伟.关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J].学周刊,2011(33).

1 78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