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心理不可忽视
导读:孩子爱嫉妒别人,闹情绪,往往会让家长担心,那么应该如何来教育嫉妒心强孩子呢?
6岁玲玲是一个非常可爱孩子。一个周末,玲玲妈妈同事带着自己两岁儿子到玲玲家玩,妈妈很热情地接待了她们,并开心地逗同事儿子玩耍。刚开始,玲玲也挤过去亲了亲小弟弟,但没过多久,她就有些不高兴了,因为妈妈抱着小弟弟,一点也没有放下意思,还又亲又笑,她觉得受到了冷落。
于是,玲玲开始大声唱歌,可没人注意她,玲玲又跳起了自己最擅长舞蹈,可是还是没有人理她,终于,玲玲忍不住了,她忽然间摔坏了自己杯子,然后坐在地板上放声大哭,把妈妈同事和妈妈弄得非常尴尬。
孩子爱嫉妒别人,闹情绪,往往会让家长担心,那么应该如何来教育嫉妒心强孩子呢?笔者采访了龅牙兔儿童情商乐蔺老师。
问:嫉妒是一种负面情绪吗?
答:你说得很对,嫉妒是一种原始情感,是人类心理中动物本能表现。儿童嫉妒是儿童将自己与别小朋友作比较而产生消极情感体验,是指当儿童看到他人某些方面比自己强或有什么好东西,自己当时却无法胜过或拥有,便会产生一种不安、烦恼、痛苦、怨恨并企图破坏他人优越感复杂情感。在龅牙兔情商训练课中,儿童是在情绪管理类课程中会学习到嫉妒相关观念和处理技巧。
问:在生活中,儿童嫉妒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生活中,儿童嫉妒范围很广,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形。
1、不能容忍身边亲近大人疼爱别孩子。
孩子最初嫉妒总是与自己爸爸妈妈等身边亲近人有关,当大人们疼爱别孩子时,往往会表现出不满、哭闹、反叛等,有甚至会出现一些倒退行为,故意做出比自己实际年龄幼稚行为,以期引起大人们注意。
2、对获得自己父母或老师表扬其他儿童怀有敌对情绪。
当别孩子受到了家长、老师表扬时,往往表现得不高兴、不服气,认为自己不比受表扬孩子差,有还会当面揭发受表扬孩子缺点或不足之处,甚至尽管有些事与其他孩子受表扬无任何关联,如“他爸爸是个拉三轮车”等等。
3、对拥有比自己玩具、用品、零食多而又不和自己共享伙伴进行排斥。
一般情况下,儿童都很喜爱和拥有很多玩具、用品、零食多同伴在一起玩,因为他们可以从中得到益处。但当同伴们不将自己东西与他们分享时,他们往往就会表现出嫉妒情绪,如损害同伴玩具、孤立同伴等。
问:嫉妒对孩子会有哪些不良影响?
答:嫉妒是一种破坏性因素,它对孩子各方面健康成长都会产生消极影响。如果儿童长期处于嫉妒这种消极不良心理体验之中,情绪上便会产生压抑感,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器官功能减弱,机体协调出现障碍。而这种障碍又会加剧不良心理体验,使儿童产生诸如忧愁、怀疑、自卑等不良情绪,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不同程度身心损伤。此外,嫉妒还会影响孩子对事物进行正确客观认识,容易使孩子产生偏见,产生怨天尤人思想,影响孩子与他人正常交往,最终抑制孩子社会性发展。
问:孩子出现了嫉妒心理,父母应该怎么做? 答:1、了解孩子嫉妒起因
受认识水平局限,儿童对他人拥有而自己不具备或无法拥有东西,往往会产生一种由羡慕转化为嫉妒心理,这其实是很正常情况。父母平时应多和孩子接触,及时掌握孩子嫉妒直接起因,如兵兵会唱一首我不会唱歌,明明有一辆新玩具车等等。只有了解孩子嫉妒起因,才能从具体事情着手解决孩子嫉妒心理。这是化解孩子嫉妒心理前提。
2、倾听孩子心理感受,做情绪疏导
孩子嫉妒是直观、真实甚至自然,它完全不似成人嫉妒心理那样掺杂着诸多社会因素,它只是孩子对自己愿望不能实现而产生一种本能心理反应。因此,父母切勿盲目对孩子嫉妒行为进行批评,要耐心倾听孩子
苦恼,理解他们无法实现自己愿望所产生痛苦情绪,以便使孩子因嫉妒产生不良情感能够得到宣泄。
3、帮助孩子正确分析与他人产生差距原因
儿童思维方式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一般不具备对事物进行全面分析能力。他们往往会将自己嫉妒简单地归责于自己或所嫉妒对象,而不去考虑其他因素。因此,父母应帮助全面分析造成自己孩子和所嫉妒对象之间差距产生原因,这些差距能否缩短,以及缩短差距途径和方法,以便使孩子能正确与他人进行比较,以积极方式缩短实际存在差距,最终化解内心不平衡。
4、培养孩子养成豁达乐观性格
平时应教育孩子理解人与人之间客观存在差异性,让孩子懂得各人都有各人优势和长处,但同时各人也都有各人劣势和短处,任何方面都比别人强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道理。引导孩子充分发挥自己长处,扬长避短,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正视别人优势和长处,欣赏别人优势和长处,从而能够学习、借鉴别人优势和长处,以弥补自己不足,用自己成功来取得别人对自己喝彩。
嫉妒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容回避问题,它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战胜它。让我们用理智和耐心,把孩子心中那份酸,化作生活中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