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创建_生态型_学科发展模式推进医院科学发展

创建_生态型_学科发展模式推进医院科学发展

来源:测品娱乐
医院管理杂志 2009Dec;16(12)

HospAdminJChinPLA

・1107・

创建“生态型”学科发展模式 推进医院科学发展

李景波

(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 400038)

  李景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大校。兼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常委、中国医院协会医院医保管理委员会常委、全军卫生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健康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医院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和《重庆医学》副主任编委。先后被评为总后勤部“先进教育工作者”和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优秀管理者”。承担重庆市科技攻关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和院科技创新基金各1项,获重庆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数10篇,主编专著2部。摘 要:本文在总结本院学科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生态”的内涵,提出了“生态型”学科的概念和建设原则,并从学科组合模式,人才建设机制,投入机制和创新机制建设四方面论述了构建“生态型”学科发展模式的主要举措,最后对医院学科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几点思考。关键词:生态型;学科;科学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985(2009)12-1107-03

EstablishingtheEcologicalDevelopmentModeofDisciplinetoPromotetheScientificDevelopmentofHos2pital

LIJing-bo(XinanHospital,Third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8)

Abstract:Basedontheanalysisofexistingproblemsinmedicaldisciplinesdevelopment,theauthorputforwardtheconceptofecologicaltypedisciplineanditsbuildingprincipleusingforreferenceoftheconnotationofecology.Theauthoralsodiscussedthemainmeasuresofdisciplinebuildingfromfouraspects,whichincludedthecombinedmodeofdiscipline,buildingmechanismoftalents,inputmechanismandinnovationmechanism.Finally,theau2thormadesomereflectionsontheimportanceoftheconstructionofmedicaldisciplinesinhospital.Keywords:ecologicaltype;discipline;scientificdevelopment;mode

HospAdminJChinPLA,2009,16(12):1107-1109.

  在全军医学专科中心建设的带动下,本院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医院通过构建“生态型”学科发展模式,有力推动了学科又好又快发展。

1 存在问题

投入,才能有发展”的怪圈

[1]

。内部存在的发展困境,加

之未来医学科学快速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新型医疗卫生保障模式改革的外在要求,都催生医院建立新的、能够不断适应变革需求的学科建设机制与发展模式。

2 “生态型”学科的概念与构建原则

2.1 概念界定 生态学上将“生态”定义为生物之间

在学科建设取得快速进步的同时,总结了现阶段学科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科在自主创业与行政扶持上,缺乏自主活力;二是学科间在相互协作交叉融合发展问题上,缺乏整体规划指导;三是学科在管理手段介入的“点”和“度”上,缺乏个性化引导机制;四是部分学科发展进入平台期,陷入“只有给

以及生物和生物环境的关系,不仅是一种竞争和共生的机制,也是一种整体、协同、循环、自生的系统功能。生态的基本特征是功能结构完整、资源统筹协调、发展可持续,这些特点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本文所指的“生态型”学科,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医院学

・1108・

医院管理杂志 2009Dec;16(12)

HospAdminJChinPLA

科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是一种具有优胜劣汰的新陈代谢机制、具有在竞争和协作中的自我完善能力、具有理工科论和技术上的自主创新活力、具有可持续发展内在动力的学科及学科群。

2.2 构建原则 建设“生态型”学科应当遵循基本原

发挥医院整体资源优势建立的一种组合机制,而不是一种固定的组合模式。如医院布局的中心化管理原则,将麻醉、检验、病理等由专业科室统管,发挥中心统管资源整合优势,避免专科小的麻醉、检查等分散医院资源。又如门诊会诊中心,门诊疑难患者检查完后,由门诊部组织全院相关专家进行会诊,有效整合医院资源,方便患者,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3.1.2 合理布局 一是临床学科的分专科发展。医

则:一是布局动态优化。生态型学科布局是一种超前的、动态布局,能够顺应环境变化做出积极调整,通过有效的组合,发挥资源整合的最大效能。二是发展优胜劣汰。突出体现在人才、资源、空间等方面的竞争上,体现自然法则的特点,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允许学科的更新换代。三是环境开放共赢。生态型学科建设符合开放的原则,强调多方协作共赢,通过构建内外和谐发展的学科环境,使学科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四是创新自主活跃。要求学科找准发展方向,走上学科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具有良好的内部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能够进行不断的自我创新和提升。3 构建“生态型”学科发展模式的举措3.1 构建“生态型”的学科组合模式———“分”与“合”

院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和特色,将乳腺外科和关节外科分别从普通外科和骨科出来成为新中心,中心成立后形成新的特色优势,迅速占领医疗市场,学科地位得到不断巩固和增强。二是临床学科的亚专业发展。医院将部分大学科按照亚专业方式进行培育,形成了良性增长的局面。如肝胆外科分为胆道病区、胰腺病区、肝癌病区、肝移植病区、腹腔镜病区5个病区,泌尿外科分为结石病区、肿瘤病区、前列腺下尿道病区3个病区。此种模式符合综合性医院的发展特点,做到了院有优势、科有特色、人有专长。此种方式也有力于专科人才的培养与成长。三是特色学科的专病发展。根据亚专业发展方向的特点和人员专长,医院开设了特色专病门诊,如鼾症、糖尿病继发肾病、儿童保健、妇产内分泌等,吸引大量患者,成为医院门诊增长的新亮点。

3.2 “生态型”学科发展的人才机制———激发“人”的

 “生态型”学科发展模式不是一种固定的、一成不变的组合方式,而是一种根据环境变化进行有机整合、合理布局、动态调整的,实现各要素协调发展,发挥最大生产力的一种组合方式。

3.1.1 有机整合 一是科研项目上的有效整合。在

重大科研项目上进行集中攻关,如医院开展全腹腔脏器移植动物实验,通过整合肝胆、普外、消化等科研项目室进行联合攻关,解决系列难题,取得成功,有效的推动了医院重大疑难疾病救治水平的提升。

二是临床与基础的有效整合

[2]

活力 “生态型”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良好的新陈代谢机制,具体而言就是人才的良性循环机制,在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管理上都要发挥新陈代谢的优势,激发“人”的活力。一是学科带头人的竞争机制。传统的学科带头人培养模式,重在选苗子,进行重点培养;改变这种选拔培养模式,建立竞争的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模式。二是开放的人才引进战略。医院打开大门,建立了配套全面的高级人才引进机制,走开高级人才聘用的道路。三是灵活的用人机制。内部:根据学科发展需要配置学科领导,不受编制,如肝胆外科有5个亚专业方向,分5个病区,科室配置了5名副主任,有力于学科长远发展。外部:不为我有,但为我用。坚持客座教授聘请制度,充分发挥客座教授作用,并建立客座专家教授贡献评价制度。同时积极探索客座专家教授来院客座医疗、教学、科研等机制,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效能。四是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医院制定“111人才战略工程实施办法”,针对不同类型人员,设置相应完善的发展培育计划,鼓励年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3.3 “生态型”学科发展的投入机制———导向作用与

。院内:联合病理

学科在脑胶质瘤的基础研究成果和神经外科的临床技术,构建脑胶质瘤诊治中心,大大提高脑胶质瘤的诊疗水平,形成学科新的增长点。校院:组织皮肤科、中医科与学校基础部免疫教研室联合成立临床免疫中心,成为学科新的发展方向。

三是临床技术上的有效整合。在具体组合方式上分有机集合体、松散团队、长效组合机制3种。有机集合体是针对某一疾病,依托相关技术进行有效整合,形成集中优势。如产前诊断中心,集合了妇产科、超声科、放射科等,建立了产前诊断的内部运行机制,形成了强大的学术和市场竞争优势,占领了医疗市场。松散团队是相通技术的沟通平台,相互借鉴、相互补充,提高系列疾病的整体治疗水平。如干细胞治疗平台的搭建,医院成立重大疾病细胞生物治疗专家组,整合了烧伤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中心实验室等搭建医院的重大疾病细胞生物治疗平台,加强管理,规范操作,加强交流学习,不断提高诊疗水平。长效组合机制是

造血循环 综合性医院需要投入的学科太多,方向也太复杂,因此一定要注意发挥好有限经费的综合效能,

医院管理杂志 2009Dec;16(12)

HospAdminJChinPLA

・1109・

要把握“生态型”学科建设的科学导向和良性循环。

一是重在学科发展方向上的引导。医院对学科建设经费的投入进行严格引导把关,主要用于支持学科的重点发展方向。希望通过这种有效的投入,引导科室的学科发展方向,起到良好带动和示范作用。在具体操作上以技术免费的形式进行扶持,避免了医院直接的经费投入。二是重在自身造血循环机制的建立。医院设立一定比例的收入作为科室的学科建设经费,由科室自由支配,用于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保证了科室学科发展经费的稳定投入。通过这种良性循环机制,医院各学科自身发展的潜力不断增强,自我运行优势逐步显现。三是重在全院性的平台建设。通过基础平台建设全面改善患者的就医环境,提升医院服务品质。对医院信息系统进行不断升级完善,有效的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在高新技术平台建设上,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国际一流的先进设备,如脑磁图、双源CT仪、3.0T核磁共振仪、手术机器人系统等,为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在实验室平台建设上,持续加大对烧伤、感染、病理等传统重点实验室的建设,重点加强了蛋白质组学、肿瘤研究、系统生物学等实验平台的建设。着力打造中心实验室,集中实验室资源,建立基于开放式的实验室全成本核算管理办法。

3.4 “生态型”学科发展的创新机制———不断创造新

待遇等,此举对推动临床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4 几点思考

4.1 学科发展是医院建设发展的核心支柱 学科建

设贯穿于整个医院的发展、建设始终。医院的学科不仅代表着医院的水平和特色,还决定着医院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具体而言,医院的竞争就是学科的竞争。患者也是根据具体的学科来判断一所医院的水平。因此,狠抓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建设的重中之重,其中重点学科建设更是医院建设发展的关键,必须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来抓,使其成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有力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4]

。4.2 “生态型”学科发展是医院面对多重挑战的有效模式 随着编制调整和医药卫生改革的深入,医院面临人才流失、地方模糊、竞争压力大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多重挑战和压力下,医院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是建立良性增长机制。这正是“生态型”学科的基本特点和要求,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其创新机制更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生态型”学科建设要求管理者确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握环境的变化需求,找到学科发展的切入点,拿出创新战术,使组织运行更具适应性和有效性。

4.3 加强与国家重点学科发展模式的融合与互动 

鲜的核心竞争力 “生态型”学科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建设模式,关键是创新,也就是要不断拥有新的技术优势、新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创新观念的国际化。要求科室要用国际化观念思考问题,即国际化的视野、国际化的交流平台、国际化的评价体系。交流平台搭建上,鼓励科室开展外事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提高思维方式和水平。同时院内开设科主任创新大讲坛活动,交流科室的新技术新业务,加强科室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有效的调动了科室创新积极性。二是技术方向的制高点

[3]

将医学专科中心建设模式发展成引领国家医学学科发展的标志性手段 全军医学专科中心经过30年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其建设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医疗卫生系统的广泛认可。下一阶段,在系统总结

30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要认真探讨完善医学专科中

心建设发展的新策略,形成新的配套举措。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与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模式的融合与互动,相互借鉴,相互补充,不断完善医学专科中心建设要求和评价机制,进一步推动医院学科的科学发展。参 考 文 献

[1] 卢振军,杨 洁,张建莉.综合性医院学科建设的思考[J].解

。医院要求

科室紧跟国际先进技术的发展方向,即使目前达不到国际先进技术的水平,但要知道什么是当前技术的制高点。同时一定要体现军事特色,尤其是要占领军事医学技术的制高点。医院紧跟军事高新技术的走势,与中国核物理研究院等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开展了系列新概念武器的人体生物效应评估和防护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三是强大的创新激励机制。设立稳定的临床创新基金。组织新技术新业务评定,对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成效显著的科室和个人,医院年度进行重奖,并将新技术新业务开展情况纳入职称考评,如开展国际水平的新技术享受医疗成果一等奖

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14(10):775-776.

[2] 胡文魁,黄始振,浦金辉,等.医院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的实

践[J].医院管理杂志,2002,9(6):541-542.

[3] 曹文献,崔宝善,董茂生,等.试论当前医院建设与发展需

要把握的问题[J].医院管理杂志,2006,13(3):222-223.

[4] 朱秀美.综合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的意义及方法[J].实用医学

杂志,2005,22(2):190-191.

(本文编辑 刘 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