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美术课程标准

美术课程标准

来源:测品娱乐
《美术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美术教育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教育,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等。唐代画论家张彦远就有“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的著名论断。这充分表明古人已认识到绘画对人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影响。学校开展美术教育,是以教育为手段,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知识和培养必要的技能,发扬和传播美术文化,以美术为媒介,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发展智力和创造力,获取一般教育学意义的功效。但目前,农村中小学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对美术教育存在一些误区,本文拟就这些误区及本人的一些不成熟的对策献笑于大方之家。

一、美术教育的一些误区

现阶段,我们用的美术教材,已逐渐贴近学生,改国画为水墨情趣,改素描为明暗关系,立体感和空间感等。这样做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中小学美术课的难易程度与学生兴趣保持一致,但就实际情况来看,美术教学成效并不令人满意,这主要是由于在美术教学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它成为制约美术教育的严重障碍。

1.美术学习兴趣缺乏

当前中小学均开设了美术课,但由于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致力于语、数、外的学习中,无暇顾及美术这一学科,而美术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画、教师阅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呆板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的美术活动相对于初中而言虽比较丰富,但教学活动及内容单一、形式单调,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究其原因,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造成的恶果,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而教材内容的难度又逐步提高,学生美术能力提高偏慢,难以跟上进度,逐渐拉大距离,兴趣明显减退。教师的教学仅限于教材,知识拓展不够,而学生感兴趣的卡通、水彩、作品欣赏等内容单一,涉及较少,在教学中又以平淡的口述专业技能技巧为主,能刺激学生感观的实物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习的兴趣也没有了,审美判断更谈不上,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

2.钻研教学,勇于尝试

长期以来,由于受种种客观条件的,美术教师的授课基本上停滞在一张嘴、一只笔的传统方式中,教师主动性差,教研教改更是一纸空文,课堂气氛犹如一潭死水,如何改变,给这潭死水注入活力,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教学之余深挖教材,认真备课,锐意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多准备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教具,以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有意识降低作业的难度,教学中,把该掌握的内容讲深,讲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有规律可循、有原则可依,切勿好高骛远、劳而无功。再次,教师要多接触有关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理论,要敢于尝试、善于学习,解决农村学校美术教研教改跟不上的问题。

3.作业新颖、评价合理

学生所画内容均来自课本,且有种种,哪来情感,何来表现欲。例如我们的静物教学,一般情况下都是教师选好衬布和静物,按预先设计的构图和色彩搭配好,学生画的时候,只要把眼前的静物抄下来就行了,对构图的变化、静物的取舍、色彩的选择等因素不需要考虑,怎么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呢?结果,作业构图雷同、表现手法单一、色调大同小异,这就是按部就班的套路和纯客观的描摹给我们种下的恶果,艺术表现无从谈起,更不必说了学生的想象力,抹杀了个体的创造力。如果让学生从眼前的静物中找出认为合适的组合、构图、表现、着色,不是能刺激学生的作业兴趣吗?而且这样的作业有激情、有活力、不雷同、个人感受明显。在作业评价中脱去教师冷面判官的外袍,先让学生自己评分,教师复评。这样要求学生,学生会想,分高了会让老师认为是虚伪,分低了自尊心又受不了。想评个高分就得尽力画,最不行也要评中等偏上一些的分。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评低分的学生很少,评高分的同样少,但作业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有个同学为了画好一头牛,竞找了很多资料,为了表现奶牛,不仅在牛身上画了黑白斑,还在旁边画上草和水桶,写上了鲜奶的字样,但他只给自己评了中等偏上的分,说明学生在动脑筋画画,努力把画画好,也说明他们对自己的要求高了。教师复评时要深入了解学生,如果学生尽力做了,效果一般,评分不高,教师则给个良好,再找一些优点表扬一下,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果学生分评高了,教师充分肯定成绩,同时,找出不足把评分降一下,让他再接再厉。这样的作业批改法,改变了教师冷面判官的形象,帮学生树立自信,增强了学生对美术课的好感,培养了美术兴趣。学校在对美术教学成绩的考核中应该灵活一些,可以让教师组织展览,以展览的成功与否,评估教师的教学能力,发挥学生的各种才能,让他们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同时,也促进校园文化的丰富多彩。“笔墨当随时代”是绘画理论。美术教育也要不断创新,从培养学生

的兴趣入手,大胆创新改革。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尤其是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促进美术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