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在成长路上结伴同行
顾梓铖家长(顾美珠)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育树实属不易,育人更比育树难上十倍、百倍。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无疑是每个家长的心愿。而要把这美好的愿望变为现实,则需要身为父母的我们用真心和耐心,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尝试,寻找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当好孩子的引路人,与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结伴同行。
首先,陪伴孩子阅读,让孩子赢在阅读这个起跑线上。
阅读是孩子最好的,润物细无声地滋润着他的潜能。某种意义上讲,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影响着孩子在人生道路上的修为和发展。我们家长所能做的事就是尽最大可能地诱惑孩子去阅读。我说是诱惑而不是强迫。因为诱惑使他接受,而强迫使他排斥。
我的儿子铖子今年11岁。从三岁开始他就喜欢我给他讲故事,当时我工作很忙,于是就想办法找到他喜欢的故事的MP3和光盘放给他听。在3-7岁的这四年中,铖子听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故事小说,表达能力在同龄小孩中算是好的。但是在上一年级之前,几乎一个字都不认识。上一年级后老师要求小朋友回家要开始慢慢阅读,而铖子却还是喜欢听故事而非看书。当时我就想:估计是他拼音不熟、识字少而不乐意看书,于是就慢慢地等待而不去强迫他。果然,在一年级的暑假,铖子开始阅读我早就为他准备在书架上带有拼音的书。而且每次都是一口气看完一本。
铖子偏爱历史和文学类的书籍。我一般不会因为“对学习有用”而要求他去读这本书;或者“对学习没有用”而阻止他去阅读。如果买回来的书被束之高阁,或者读了一半之后
被放弃,我只会默默的帮他整理到书柜中“未被阅读”一类中。因为我知道,一定是这本书目前还没有吸引到他,或者是超出了他的理解能力。但是过一段时间之后,铖子自己会主动去拿出来阅读。也正是因为这种“放任式”的阅读方式,阅读就铖子而言,犹如吃饭一样,是他生活中非常自然地存在着的一部分。
我平时闲下来会在书柜中拿几本铖子的书翻阅,不是刻意的,随意看看,看到一些有趣的内容就会记下来,这样就有了和他沟通的话题。有一次铖子和我提到了《山伯爵》中主人公复仇的曲折经历。我因为也看了这本书,所以就和他有了共同的话题。铖子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喜欢的书,就会把书中精彩的内容讲给我听,鼓励我也去看一看。然后,我们就会对书中的内容发表各自的看法。这样,铖子就在阅读的道路上有了陪伴者;而我,也在交流中了解了孩子的思想。
其次,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父母要与孩子共同成长。
一方面,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要保持意见一致,私下要多交流,达成共识。绝对不能一个人在批评时,另一个人在唱反调。如果觉得对方的方法不对,就要在私下统一。另一方面,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们做父母不能简单粗暴地批评指责,而是要耐心引导孩子找到实实在在的问题。
铖子不是很喜欢数学,三年级时,考过好几次85分左右,我们对他的成绩非常不满意。爸爸就会说:“王凯翔考了多少?为什么王凯翔可以考99和100,你为什么只能考85。”后来铖子每次考不好,就会在爸爸回家之前吃完晚饭,避免和爸爸见面。其实爸爸的这种批评对铖子没有一点儿的帮助,这只会让铖子害怕爸爸,害怕数学。我就和爸爸私下交谈:每一个孩子的智力水平,理解能力不同,我们不应该粗暴的去批评孩子,而是要引导他找到问题所在。例如:最近的回家作业相当马虎,错误很多;在数学上缺乏钻研的精神,遇
到难题总是轻易放弃等等。帮助孩子找到具体的问题所在,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心服口服,然后逐步改进;另一方面也让孩子明白情商(努力、毅力、学习态度等)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这样,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当他遇到困难时,他就会懂得怎样去解决它,而不是逃避它。
另外,给孩子创造一个幸福和谐的家,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如果把养育孩子的责任推出去,一定会在孩子以后的生命中留下不良的痕迹。作为父母,我们不但要自己抚养孩子,还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有爱的氛围。孩子有了安全感,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在我的教学中发现,相比较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不和睦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在青春期时,表现的更为叛逆,同时存在着更多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人与人之间存在矛盾是正常的,就像夫妻之间有矛盾也是正常的,重要的是以何种态度解决矛盾。如果我们能有智慧地去化解矛盾,这在孩子现在和以后的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就是一本很好的启蒙教材。如果父母能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共同努力,相互谦让,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家,这将是父母给孩子最丰厚的、一生享用不完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