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卷第1期 2011年2月 新余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NYU UNIVERSⅡY Vo1.16,NO.1 Feb.2011 边缘化女性的抗争 《使女的故事》的生态女性主读 ●陈媛,许丽芹 (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西摘南昌330063) 要:“加拿大文学女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她的长篇小说《使女的故事》中展现出一个看似荒诞,但却真实无比 的未来景象。小说中男权社会对自然和女性的残酷压迫、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抗争,展现了阿特伍德独有的生态女性 主义思想,给世人敲响警钟:要想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自然和女性的“边缘”地位,培养 人们的生态整体意识和男女平等意识,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平等和谐关系。 关键词:玛格丽特・阿特伍德;长篇小说;《使女的故事》;女性意识;生态女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765(2011)01—0096—03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被誉为 解决生态危机一并当作奋斗目标,旨在男权社 “加拿大文学女王”。她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创作领 会凌驾自然,男人凌驾女人的意识形态,从而达到大 域涉及诗歌,小说和文学评论等,作品被翻译成三十 自然免于继续受人类剥夺的命运和女性的彻底解 多种文字在全世界范围内流传。她是一位具有生态 放。般意义上说,提及生态女性主义批评,人们就 女性主义意识的学者,作品大多关注在男性主宰的 世界中的女性的生存困境,关注女性的“边缘化”生 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对于男权世界中自然及女性被歧 存状态,进而表达女性的生存发展需要。不仅如此, 视和被压迫状态的揭示和批判。阿特伍德在《使女 她还在多部小说中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 的故事》中就向人们深刻地揭示了人类侵犯自然的 种种劣行。基列是个极端的男权社会,男性具有绝 了探讨。 《使女的故事》就是一部围绕生态和女性问题而 对的统治权,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自然对于他们 只不过是被征服和控制的“资源”,是其达到统 展开的小说,荣获了加拿大文学总督奖等多项大奖。 而言,小说讲述的是21世纪初发生在美国的故事。由于生 治目的的“手段”。于是“男人们给树木喷杀虫剂,牛 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导致了男性精英阶层的不育,现 再去吃草,所有那些经过添色加彩的粪便统统流入 有被基要主义信徒中的极端分子取代,成立神 江河”,结果“空气中……布满化学物质、辐射线和放 河水里充斥着有毒成份”。统治者对于自然 权统治的基列共和国。基列国的初衷无可非议:“我 射物体,为所欲为,歧视自然,破坏自然,使得真正 们以为可以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但在具体的实 肆意践踏, 施过程中,当权者却对《圣经》顶礼膜拜,认为只要信 的自然环境已不复存在。奉上帝,按上帝说的办就一定可以解决现代人类面 其实,从本质上说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 临的所有问题和矛盾。这种利用反自然、反科学、反 人的依归,自然的发展也就是人的发展,自然的灭亡 人类的手段,利用宗教来实行极权统治,结果却使国 也注定了人类的灭亡。因此,生态女性主义批评主 民特别是女性国民陷入水深火热,整个社会处于一 张将“自然歧视”与“女性歧视”并置,呼吁自然与人、 片白色恐怖之中。 男性与女性的和谐平等自由发展。 与此同时,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还主张将女性和 《使女的故事》的生态女性主义批评 生态女性主义是生态批评和女性批评的结合, 自然进行类比,强调两者之间神秘的、天然的关联, 核心是批判西方文化中在贬低自然与贬低女性之间 提倡全方位地感受自然,促进人和自然二元相连,相 发展、和谐共生。 存在着某种历史性的、象征性的和政治性的关系,这 互影响、作为生态女性主义作家,阿特伍德一直强调女 种关系就是男权世界。生态女性主义把妇女与 一一、收稿日期:2010—11—25 第一作者简介:陈媛(1984一),女,江西南昌人,南昌航空大学助教。 一96— 201I(第l6卷) 陈媛,许丽芹:边缘化女性的抗争——《使女的故事》的生态女性主读 第1期 性与自然的天然联系,强调女性“自我”与自然的融 有主宰权。在她们所服侍的大主教的姓的前面加上 f”就是她们的名字,一来表示 合。小说中的两个女主人公——大主教夫人塞丽娜 表示所属关系的介词“0乔伊和使女奥芙弗雷德都表现出了对自然的亲 她们是大主教的私人财产,二来即使一个使女被折 磨致死了,后面的使女仍继承这个名字,因此前面使 近。 ・乔伊曾经是一位公众人物,频繁现身于各种电 视节目中,可就在基列国政变后,她被立刻在家 中。她所要面对的除了丧失生育能力的痛苦事实, 还要在每个月的“授精仪式”上把丈夫“献”给另外的 女人。她别无它法,唯有把时间花在自家的花园里, 通过摆弄花草发泄、舒缓自己的压力。而作为生育 女的历史和个性也就被不留痕迹地抹去了。用女主 人公奥弗雷德的话来说:“我们的用途就是生育…… 充其量我们只是长着两条腿的子宫。”可以说,她们 并不是存在的“人”,她们缺乏人格,也没有 社会的主体地位,只不过是男权统治秩序中的牺牲 品。 机器的使女奥芙弗雷德,被禁锢在大主教家中,主教 夫人的花园便成了她唯一排解心中孤寂的途径。对 于她们来说,花是怡神悦目的,自然是无比亲近的, 可以说,这种对自然的亲近成了女性得以幸存于男 权社会的一种非暴力形式。正如沃伦所说:“女性在 精神上亲近自然可以为女性和自然治愈由父权社会 带来的伤害提供一个场所。”? 二、父权制对女性的压迫——女性的边缘化 父权制是一系列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体系,以 二元论为基础,把社会分成男人和女人。男人位于 权力的一端,统治着社会和女人。在漫长的父权制 的文化系统中,女性都被认定是“他者”,处于“边缘 化”地位。“女人要么仅仅是一个不具人格的对立 物,要么就被动地屈服于男人的意志。” 小说中,女性们政变后被剥夺了财产和工作,像 商品一样被分门别类——地位最优越的是大主教 “夫人们”,“嬷嬷”负责管教年轻姑娘,后者中温顺而 有生育能力者被当作“使女”,分配给对国家有功的 男性,负责生儿育女。穷人家的家庭主妇被称作“经 济太太”,“马大”则为负责家务劳动的女仆,以及提 供性服务的“荡妇”。至于那些具有反叛倾向、年老 无用或者被证明没有生育能力的使女则被称为“非 女人”,被发配到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纳粹集中 营一样恐怖的“隔离营”去,与核泄漏和核废料打交 道。女性们完全失去了自我,不再是的个体,失 去了原有的社会身份。 不仅如此,她们的社会价值也被统治者预先设 定好了,她们的生活毫无自由可言,接受着兵营式的 管理与控制。首先,统一的服饰。按其在社会上扮 演的角色,每类女性都有规定的统一的服装。第二, 一致的言行举止。“通常我们(使女)是勾着头走路, 眼睛看着自己的双手或地上”。使女们见面时也有 固定的寒暄用语:一个说“祈神保佑生养”,另一个答 到“愿主开恩赐予”。第三,一成不变的食物。使女 们每天得接受以最科学最理性的配方配制的食物, 对滋味的享受变成奢望。 最有讽刺意义的是,使女们对自己的名字都没 如果说以上那些举措对女性的心理造成极大损 害,那女性在生理上受到的损害则是不可想象的。 女人的身体“从里到外都被污染了,肮脏得就像进了 油的河滩……说不定连秃鹫吃了她们的尸骨都会因 此毙命。要么就是她们会在夜里放出光来,就像老 式的夜光表”。她们即使能生孩子,也是“非正常婴 儿的概率是四比一”,以致“每千人的出生率……一 路下滑,早已降到零增长率以下,并且还在继续下 降”,在所知的三年里,基列国居然没有降生过一个 健康的孩子!难怪在听说另一使女奥芙沃伦产下一 婴儿时,奥芙弗雷德心里想,“奥芙沃伦会生下一个 什么东西?一个正常的婴儿,如我们所希望的?或 者其他什么,非正常婴儿,1J,/b的头,或是长了一个 狗一样丑陋的大鼻子,或者两个身子,或者前胸上有 个大洞,或是缺胳膊少腿,或是手脚长蹼?” 在基列国这样的男权社会中,女性被彻底剥夺 了自我,完全丧失了自主性,同自然一样处于被统治 的“他者”、“边缘”和“失语”地位,最多只能算是附 属于男人的玩偶或者是替统治者繁衍后代的生育机 器。在父权制度统治下,男性对自然的压迫必然导 致其对女性的奴役。面对生态问题所引发的人口问 题、社会问题,作为始作俑者的男性却无情地把责任 完全归咎于可怜的女性,使得原本就生活在水深火 热中的女性更加雪上加霜。 三、女性的抗争 小说中,在基列国的残暴统治下,整个社会陷入 白色恐怖之中,国民的个性被完全泯灭,尽管如此但 还是存在很多种形式的抗争。在众多公开抵抗的英 雄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莫伊拉。她不屈服于基 列国的新秩序,不甘屈服未来做使女的命运,囚禁了 嬷嬷,成功逃出了基列国使女教育学校“拉结与利亚 中心”。对所有的使女而言,莫伊拉就是希望的象 征,女性心中的英雄:“莫伊拉是我们的幻想……由 于有了莫伊拉,嬷嬷们也变得不那么可怕了。相反, 变得更为愚蠢可笑,她们至高无上的权力出现了破 绽。” 事实上,女主人公奥芙弗雷德也是英雄,只不过 .-——97・・—— 第1期 新余学院学报 2011(第16卷) 她代表绝大多数普通妇女,实行的是一种更隐秘更 微妙更小心更有耐心的抵抗。虽身处一个禁止思想 和语言交流的男权世界,但她学会了几乎不出声的 低语,学会了趁嬷嬷没留意相互碰碰对方的手的体 语,学会了解读唇语。她拒绝被分类,不愿放弃自己 的身份,不愿被物化,她不断地进行着自我肯定。尽 管使女的行动受到严格,但是奥芙弗雷德却通 过亲近自然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欲望。当她看着乔 伊(大主教夫人)的花园的时候,心里想着:“这个花 园带着某种性的意味,就像深埋在地下的东西 无言地破土而出,重见天日,似乎在比划,在说:任何 被压制的声音都不会甘于沉默,它们会以某种无声 胜有声的方式大声疾呼自己的存在。” 四、结语 [1]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M].陈小慰,译.南 京:译林出版社,2001. [2]方志军,李锁华,龚廷泰,等.生态伦理学[M].南京: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陈秋华.阿特伍德小说的生态主读:表现、原因和出 路[J].外国文学研究,2004,(2). [4]陈小慰.一部反映现实的未来小说[J].当代外语文学, 2003,(1). [5]季秀明.阿特伍德小说的生态女性主读[J].外语与 外语教学,2008,(6). [6]傅俊.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研究[M].上海:译林出版社, 2003. [7]王苹.《使女的故事》中的权力和抵抗[J].外国语,2005, (1). [8]王玲.“界限”的政治——论《使女的故事》中的“界限”主 题【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9]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桑竹影,南珊,译.长 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使女的故事》虽然创作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但眼看其中的一些描述不幸正在变为现实,在被作 者的远瞩、先知灼见以及敏锐的洞察力所折服 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生态危机的严重 性,认识到自然和女性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 生态危机和性别压迫是人类社会危机的根本原因。 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自然和女性的“边缘”地位, 培养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生态实践,构建人与人、人与 自然平等和谐的关系,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0]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o0. . [11]斯普瑞特耐克.生态女性主义建构性的重大贡献[J].国 外社会科学,1997,(6). [12]张玉颖.从《紫色》中看艾丽斯沃克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责任编校:钱耐香) Confrontati0n 0f Marginalized Women ——Reading of The HandmaidTa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feminism CHEN Yuan.XU Li—qin (Nanchang Hongko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63 China) Abstract:The Canadian literature king,Margaret Atwood,depicts in her long novel The Handmaid Tale the future sight which seems absurd but actually very rea1.The cruel oppression of the nature and women by the male—centered society,the awakening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and struggle reveal Atwood ̄eco—feminism view,which sounds the alarm for US.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harmonious development,we must change the marginalized position of the nature and women,foster people,s ecological integration consciousness and male and female equality consciousness and establish the equal harmonious relation between man and man and man and nature. Key words:Margaret Atwood;long novel;The HandmaidTale;female consciousness;eco—feminism;margin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