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结核病的治疗与护理
【摘 要】目的:分析贵州省都匀市结核病的治疗情况,为结核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法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都匀市2008年结核病合并症治疗的资料。结果:都匀市采用板式药治疗137例结核合并症病人,68例中采用常规板式药治愈的只有30例,治愈率44.1% 。而69例中采用两联板式药治愈的有60例,治愈率达87%。结论:在治疗结核病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人群去改变用药方式,要灵活运用板式药物。 【关键词】结核 ;板式药 ;治疗
【中图分类号】r 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229- 01
结核病(tb)是常见的内科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我国流行病中的发病率居首位,治疗疗效不够令人满意,病死率极高。结核病的基础治疗主要还是我们熟悉的板式药(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等),但是针对一些特殊人群就不能完全用常规板式药,比如儿童、老人,还有就是患有糖尿病(dm)、痛风等疾病合并结核的病人。通过2008年我中心治疗137例这类合并症病人的经过,以探讨对tb比较合理的治疗方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7例,男78例,女59例,年龄32~70岁,平均50岁。 所有病例均以咳嗽、咯痰等症状到我中心,伴有咯血者15例,伴有胸痛者例,伴发热者33例,
全部病例经x线检查,36例经ct扫描诊断。101例查抗酸杆菌均阳性,综上所述均确诊为肺结核。
1.2 治疗方法 本组137例分两种方法治疗,第一种方法68例,为常规的强化期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联板式药及链霉素2个月,继续期利福平、异烟肼两联板式药4个月,第二种方法69例,为全程用利福平、异烟肼两联板式药8—12个月。 2 结果
137例病例中,其中第一种方法因出现副作用较大,病人不能耐受而中断治疗,68例中坚持服完疗程的只有38例,占55.9%。只有30例判定治愈,8例结束疗程,治愈率44.1%。第二种方法副作用小,69例中有62例病人能坚持服完结束疗程,占.86%。有60例判定治愈,2例完成疗程,治愈率87%。两种对比具有显著差异。 3 讨论
3.1 痛风病人的血尿酸高于正常,那么服用抗结核药以后会加重痛风的病情,所以在患者临床症状不是很明显的情况下,血尿酸值在650mmol/l以下,就可以两种病同时治疗。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都可以使血尿酸升高,对肾脏有损害,故建议临床上这类合并症避免使用。临床观察137例患者后发现:只用利福平、异烟肼同样也能治疗这类结核病,60例效果明显。这两种药都属于全杀菌药,对细胞内外菌群均有杀菌作用,只不过时间要长一些,8-12个月。不能因为患者的血尿酸升高就停止治疗,这样结核病会发展得更严重,如出现空洞就属于延误治疗了。
3.2 许多研究已表明dm患者为罹患肺结核病的高危险人群,其患肺结核的几率是普通人群的10倍[1],其合并肺结核的发生率是非dm者的2~4倍[2]。高血糖使机体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受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低下[3],使肺结核病情进展恶化,在观察患者服药后两个月复查血糖,如血糖较服药前升高,那么就应该酌情减少抗结核药物并延长疗程。糖尿病在病情发作时,治疗效果是不明显的,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等能促进肝脏分泌较多的药酶加速降血糖药物甲磺丁脲的代谢与排泄,从而缩短甲磺丁脲的半衰期,影响降血糖作用,降低降糖药的疗效,使血糖升高。另外,吡嗪酰胺、乙胺丁醇也可使血糖难以控制。但稳定期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在15mmol/l以下的糖尿病且合并结核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且在没有出现严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合并症的情况下,仍然应该酌情使用抗结核联合降血糖治疗。
3.3 在结核病的护理方面,有以下几点。
3.3.1要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只有服药6-12个月才能杀灭体内的结核杆菌,中途停药只会导致耐药菌增加,从而导致肺结核的难治性。
3.3.2 患者要适度休息、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使空气中结核菌浓度减小,并给予丰富的营养。饮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仅仅靠药物来治疗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需要饮食来调养,调养原则是:供给充足热量,供给优质足量蛋白,补充含钙的食物,促进钙化。供给丰富的维生素,帮助机体恢复健康,减少抗痨药物的副作
用及帮助钙的吸收,适当补充矿物质和水分。宜清淡而忌过于甘肥油腻,对于辛辣干燥生痰助火之品,应慎重食用。可选有滋阴退虚热的食物,比如鸭、黑木耳、豆浆、西瓜等食品。同时进行一些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并作适当的休息,这样才能更好的康复。治疗的同时,在阻止病变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保存现有肺心功能,多做深呼吸,充分发挥其潜在的代偿能力,使患者达到功能康复。
3.3.3 心理康复是肺结核患者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作为医务工作者有责任把肺结核的发病机理、传播途径、治疗预期的目的和当前治疗效果如实地向患者进行交代,要让患者更多的了解结核病,以消除患者某些不必要的心理顾虑,要向其讲明适当的隔离措施的目的及时限,并讲明肺结核是一种可以基本控制的传染性疾病,建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这对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早康复都是有益的。
总之,在治疗结核病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人群去改变用药方式,灵活掌握,而不是一味地给患者常规板式药服用,或因为出现小的副作用就放弃治疗,从而贻误病情。 参考文献:
[1] 戴自英.实用内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40- 241
[2] 沈兴平.糖尿病肺病变[m]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97,22(3):270.
[3] 马玙,朱莉贞,潘毓萱.结核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15- 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