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北方地区 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_15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北方地区 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_15

来源:测品娱乐
第六章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使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2.使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

3.使用资料比较东北三省的主要地理差异,举例说明其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地理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水平,能够使用已获得的地理知识,从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角度来分析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东北三省这个典型的综合区域,更加注重生活中的地理,加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情分析

起点水平:

八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中国地理总论的相关知识和中国地理四大地理分区的概况后,对中国地理有了比较全面的整体印象,初步体会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 认知结构:

有了一些简单的人地协调关系的观点。对地理区域性的特点的理解,还没有具体到中国的不同地区。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充分理解和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区域特点和区域差异有重要的意义。 学习态度:

学生对本节知识具有新鲜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学习的积极性高。 学习动机:

本课由主线《朗读者》贯穿始终,加以Focusky微课的过渡、UMU互动学习平台的使用、Google Earth的精准定位、VR沉浸式全景视频的展示,以及小组间的竞赛都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进而驱动学生自主、自发的学习。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学习 目标 设计者:李跃洋 授课时间: 1. 能够使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 2. 使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 3.使用资料比较东北三省的主要地理差异,举例说明其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学习 重点 学习 难点 时间 3min 3min 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地理差异 位置、地形、冷湿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学习过程 导入:在央视综合频道,有这样一档节目,刚首播,便已经口碑爆棚,在引起巨大反响的同时,更掀起了全民朗读的热潮,这是什么节目?有一期的主题词是“家乡”,同学们知道这段文字书写的是哪里吗?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手机,登陆UMU学习平台,并试着用一些简单的语言来描述大家眼中的东三省吧,现在开始。 UMU互动学习平台操作:东北印象 板书:东北三省,并绘制东北地区轮廓简图。 音乐东北:这是用文字来书写家乡的,那同学们你们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来表达呢?老师分享几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请猜出歌词中涉及到的地理事物。 ➢ 知识点1:位置、范围 学生活动: ●歌曲《家在北极村》 提问:北极村是哪?说出本区域的经纬度位置。 落实内容1:经纬度位置为: 38°N——53°N之间;纬度位置较高。 ●歌曲《阿里郎》 提问:这首歌曲是哪个民族的代表音乐?我国的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那大家猜想一下,东北三省的邻国中一定会有哪个国家,邻国还有哪些?出示政区 图。 5min 落实内容2:东北三省范围,邻国 ➢ 知识点2:地形 ●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提问:这是鄂伦春族的代表音乐,“鄂伦春”一词有“使用驯鹿的人和住在山岭 上的人”的意思,他们所生活的山地是?本区还有哪些主要山脉? 落实内容3:东北的地形特点 ➢ 知识点3:河流 ●歌曲《乌苏里船歌》 提问:蓝蓝的江水起波浪,她是东北的一条重要河流,除了它还有哪些河流? 落实内容4:河流 自主学习:东三省的主要河流及其流向 5min 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板书:白山黑水 播放:《家乡东北》视频微课 过渡:这些照片是摄影师卡布先生拍摄的,他特别喜欢拍摄微观世界的雪花,还告 诉我们,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雪花形态各异,那最精美的雪花飘落哪里呢? ➢ 知识点4:气候 ●气温 提问: 1.结合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图,东北三省所处的温度带有?同时,这里年平均 气温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2.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东北三省的冬季气温有什么特点? ●降水 提问: 1.观察东三省的年降水量的分布图,结合等降水量线,能得出什么结论? 2.这里的干湿状况又如何? 6min (纬度较高,大部分地区位于中温带,紧邻冬季风源地;降水较多,蒸发量小, 大部分地区属于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总结:东北三省的气候具有冷湿的特点。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主要要素,试着说出该地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气候 6min 8min 3min 1min 类型的特点。 承转:在这种自然环境下,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又有什么特点,并应用所学实行解释。 ➢ 知识点5: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理解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雪期 虽然东北都会下雪,但是关于雪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自主学习:《学案》第一题 5.1计算漠河、齐齐哈尔、沈阳的雪期。 5.2 将你的计算结果,利用手机,拍照上传到UMU互动学习平台中。 5.3 归纳雪期由北到南的变化规律,分析影响因素。 ●最大积雪厚度 小组探究活动:找出延吉、长春和漠河的积雪厚度,分别比较延吉和长春、漠河和长春的积雪厚度差异,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提示:从地形、纬度位置和距海远近三个方面考虑。) 5.4 纬度位置影响着雪期长短和最大积雪厚度,那纬度位置相近的地方,最大积雪厚度就会一致吗?分析延吉和长春的积雪厚度差异? 小组汇报:造成延吉和长春的积雪厚度差异的影响因素 承转:自然地理的各个要素间是相互影响和作用的,以小组为单位,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说明。 小组合作:制作思维导图,并试着说明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小组汇报:小组展示 观看《东北雪乡》全景VR视频,给大家最炫酷、最时尚的虚拟现实体验。 总结提高: 东北地区的雪依旧年年飘落,似乎是在对这黑土地实行着深情地诉说,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为什么我们总是意犹未尽,由于我们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课堂 《学案》 测试 板书 板图 设计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位置 (白山)地形 气候 河流 (黑水) (冷湿) 土壤 植被 思维导图 课后 反思 本节课尝试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使用了多种辅助教学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如:Focusky、Google Earth、VR沉浸式全景视频的使用等,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利用UMU互动学习平台使教师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以学生活动贯穿始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熟知的《朗读者》节目进行整合、开发、拓展,既能充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又能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通过学生自己探究,思维导图的绘制,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多媒体的多方位使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根据教材需要调整知识点顺序,由形象感知到理论升华,逐层探究,让教材很好地为课堂服务。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遗憾和不足,如“设计思维导图”活动,对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要求较高,个别学生做起来有些困难,加上本节课时间安排教满,学生弹性思考不充分。以上这些都是在今后教学中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地方。

李跃洋 2017年5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