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马”真的是诸葛亮发明的吗?6岁的时候,我认为诸葛亮最厉害,因为他神机妙算,经常以少胜多;16岁的时候,我认为刘备很最厉害,因为他仁义宽厚,是个好领导;26岁的时候,我认为司马懿最厉害,因为他不动声⾊,夺取了天下;36岁的时候,我认为刘禅最厉害,因为他⼤智若愚,是三国时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这会⼉,我认为曹操最厉害,因为他给《孙⼦兵法》做了序,⽽《孙⼦兵法》的核⼼是:避实击虚,以多胜少。从⼈⽣的⾼度讲,如果说曹操是⼀家公司⽼总的话,那么诸葛亮只是⼀个资深的公关经理+营销经理+产品开发经理——兼职再多,他也只是⼀个全能的经理⽽已......听到我的“⾼论”,媳妇“哗”地泼来⼀桶冷⽔:“就你能,你⽐诸葛亮还能,你去借个东风试试,你去借⼗万⽀箭试试,你去造个⽊⽜流马试试......“唉,苍天啊,被⼩说毒害的,岂⽌是⼀代⼈啊......媳妇⼤⼈,我是没有诸葛亮能,但你说的这些, ⼤部分都是别⼈编出来的来呀!⼀、“⽊⽜流马”的史料记载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是罗贯中编出来的,正史中没有记载;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是罗贯中编出来的,正史中没有记载;诸葛亮和“⽊⽜流马”的故事,不是罗贯中编出来的,正史中有记载,但是怎么记载的呢?《三国志》载:“ 九年,亮复出祁⼭,以⽊⽜运,粮尽退军。”“⼗⼆年春,亮悉⼤众由斜⾕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流马,皆出其意。”《三国志》记载,⽤⽊⽜运粮,⽤流马运粮, 都是他的主意,但是他⽤过的东西,就是他发明的吗?这个好⽐,我正在⽤电脑打字,电脑就是我发明的吗?当然,要搞清楚是不是他发明的,⾸先要搞清楚,⽊⽜、流马是什么。⼆、⽊⽜《三国演义》拍了很多遍,⽊⽜流马的样⼦也是变来变去,我印象⽐较深的有两种。⼀种的形象是⼀只⽊制的⽜,不⽤⼈⼒,⽽⾃动⾏⾛。⼀种的形象是⼀只装有⽊制⽜头的三轮车,需要⼈推着,才能⾏⾛。从《三国志》记载中可以看出,⽊⽜、流马是两样东西,⽽影视作品中却弄成了⼀样东西,这个是明显不对的。先来说⽊⽜。今⼈看到“⽜”,⾸先想到的是⽜头,但是在古⼈概念中,却未必如此。⽐如在⼀本北宋时修订的兵书《武经总要》中,也有关于“⽊⽜”的记载:”⽊⽜以坚⽊厚板为平屋,裹以⽣⽜⾰,下施四车轮,⾃内推进,以蔽攻城⼈。“根据上⾯的记载,⽊⽜是⼀种攻城⼯具,上⾯⽤坚硬的厚⽊头拼成平屋,外⾯再包⼀层⽣⽜⽪,下⾯有四个轮⼦,攻城的⼈躲在⾥⾯躲避箭⽮飞⽯,推动车⼦来到城墙下,然后挖地道攻城。⽊⽜,本质上类似今天的运兵装甲车,因为⽊头制成,速度较慢,故名“⽊⽜”。攻城⼯具不但有“⽊⽜”,还有“⽊驴”,⽐⽊⽜多两个轮⼦,顶是尖的,象驴的长⽿朵,故名“⽊驴”,作⽤和⽊⽜类似。诸葛亮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把攻城⽤的⽊⽜,改变了⽤途,⽤来运输粮⾷,相当于把今天的运兵装甲车,改装成了货车。三、流马什么是流马呢?这个难度是有些⼤的,因为在历史资料中,不像“⽊⽜”那样有明确记载,所以即使我发现了真的流马,你说不对,那我没有办法来让你⼝服。看到流马,很多⼈⼀般会想到“流动的马”,也是误会。流,本意指活动的⽔,流马,字⾯的意思应该是⽔上的⼀种运输⼯具。在《武经总要》⾥,有这么⼀种⽔上运输⼯具,叫做“⽪船”。“⽪船者,以⽣⽜马⽪,以⽵⽊缘之,如箱形,⽕⼲之,浮于⽔。⼀⽪船可乘⼀⼈,两⽪船合缝能乘三⼈,以竿系⽊助之,可⼗余返。”什么意思呢?就是以⽣⽜⽪、⽣马⽪为主料,把⽵⼦和⽊条钉在⽪⼦四周,做成箱⼦⼀样的形状,然后⽤⽕把⽪烤⼲,就会变硬成形,浮在⽔上。⼀只⽪船可以乘坐⼀个⼈,两只⽪船拼缝在⼀起可以乘坐三个⼈,把长竿系在⽊条上辅助摆渡,可以往返⼗来趟(⽪⾰防⽔能⼒还是有限,泡时间长了会变软变形)。⽪船,本质上类似今天的漂流船。⽪船本来是泅渡⼯具,诸葛亮把它改变了⽤途,⽤来运送物资,因在⽔上,漂浮速度较快,就像马奔⼀样,故名“流马”。当然,这个是我推测的,也不⼀定就100%对,但个⼈感觉还是⽐较靠谱的——我承认,本质上来讲,我不是⼀个谦虚的⼈。四、⼩结兵法书籍,⾃古有之,后⼈根据前⼈经验,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进⾏改进。⽐如《武经总要》虽然是宋代编写的兵书,但是⾥⾯却夹杂了⼤量唐代及之前的军事术语。⽊⽜、流马,是古代军事上的两种攻城⼯具,⼀种是从陆路攻城,⼀种是从⽔路攻城,⾃古有之。诸葛亮熟读兵书,⾃然熟悉这些东西,然后改装⼀下,改变⽤途,变成成了运送物资的⼯具。其实这很正常,也很平常,不过经《三国演义》的夸张夸⼤,诸葛亮成了神,⽽⽊流⽜马,也似乎成了神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