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习意识形态:1.意识形态:广义与狭义 2.作为“谎言”的意识形态:人文精神3.作为智慧的意识形态:方法、完善4.作为立场的意识形态:求善 意识形态是“谎言”:
1. 意识形态:一套美丽的“谎言”,能够掩盖和修饰真实的动机(本能、利益)。
人超脱动物,除本能、利益外还有感情、精神、人文价值内涵,需要美丽的谎言文明化行为
2. 意识形态因美丽而有用:系统化、科学化、合理化 3. 阿Q不懂意识形态:爱情是情欲的意识形态 4. 人与动物:灵与肉
意识形态是智慧
1. 意识形态就是讲理,自圆其说,系统化(科学化)自己的思想与价值观。否
则价值观错乱。
2. 意识形态是一种能力:理论凝练整合能力、合理化自己思想行为能力、创新
能力
3. 政治家、企业家、思想家需要创造意识形态,政客、商人和教师只有手段。 4. 意识形态:有点子、有创意、idea
意识形态是立场
1. 2. 3. 4. 5. 6. 意识形态就是理论、思想、文化、观念;
意识形态由自身知识结构、认知结构、情感等组成; 意识形态决定立场:观察问题的角度
不同意识形态解读同样的事情会得出不同结论。如何看待历史人物? 意识形态不是科学(真),而是善。 马克思、恩格斯:求善
几个方法
1. 历史唯物论:客观性、历史合力(人人想改造世界导致人人不能)、发展性;
大树的根基不易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基因学说)
2. 历史条件论:不能超越历史;不能用现代观点要求古人;历史进步性; 3. 纵横比较法:相结合才有意义
中国历史观与唯物史观
1. 中国历史观强调客观性:世界大势之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2. 中国历史观强调历史合力: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3. 中国历史观不强调发展性,而是强调循环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分久
必合合久必分;盛极而衰;否极泰来;
4. 忧患未来:九斤老太婆的感叹、中国式保险与置业
历史的重要性
1. 2. 3. 4. 5. 马克思:所有的学科都是历史 学科构成:历史、原理、方法
弗洛伊德:本能与幼小刻骨铭心的经历影响一辈子 历史本能与历史记忆永远影响一个国家 刘金宝的一生:刻骨铭心的爱
几个概念
1. 原生型(态)的资本主义:欧洲北美
2. 3. 4. 5.
非原生型资本主义国家:印度、韩国、日本、拉丁美洲 原生型(态)的社会主义:苏联、中国
非原生型社会主义国家:东欧、朝鲜、越南、古巴、阿富汗、柬埔寨、老挝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都是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特定的价值观念与思想体系。
两种相互依存的价值观
1. 资本主义——以资本为本——大股东原则——出钱者决定一切——容易伤
害未出钱者或无钱出者——人的本能表现——强者思想
2. 社会主义——以人为本与社会整体利益为本——伤害个体积极性特别是精
英与大股东利益——社会本能——弱者心态
3. 一定的融合,同时以社会主义压制大股东冲动,形成相互制约
普遍的价值观
1. 2. 3. 4. 宏观国情:中国、苏联、日本、智利与美国、英国 中观省情:广东省与山东省
微观个人:比上不足(弱者)与比下有余(强者) 中国人习惯于比上不足,回到圈内才比下有余。
道路、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别
1. 国家由人构成,生存是第一需求;个人侧重安全与基本物质需求;国家侧重
社会稳定与秩序;
2. 个人发展组成社会,社会成熟组成国家,国家为了发展必须满足本能,就需
要在各自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寻找有效的手段、方法、规则等,在不断试错发展中走出自己的道路,形成自己的制度,并不断自我总结形成自己的意识形态,即理论,三者循环交融,社会不断发展,走向合理化。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 资本主义与殖民主义
2. 资本主义新生产方式:趋利性、消弭性、扩张性、统一性、强迫性、分化性; 3. 殖民主义是上层建筑:帮助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张;远比封建主义先进有效(生
产力、公民社会、政治影响力)
欧洲出现资本主义的原因——12种解释
1,马克思的生产力决定理论2,地理学派之地理大发现意义重大3,诺思的制度经济学4,韦伯的新教伦理精神论5,国际关系学派:不同国际秩序6,封建社会不同7, 多元权力中心与政治经济结构8,教育理念不同9,科技发展机制不同10,思维方式的不同11,知识分子的不同地位和影响12,地理学派之地理气候条件差异造成
解释1:生产力决定论
1. 2. 3. 4. 5. 6.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观察社会现象注重基础与根源,强调物质与本能,也关注辩证作用; 地中海、大西洋沿岸资本主义萌芽都是因为生产力影响生产关系变革; 不能解释中国:几次生产力高潮都不能突破生产关系变革; 不能解释古巴比伦、古波斯、古埃及等国灭亡;
生产力决定论容易导致经济决定论,但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有主次,但不能单兵突进。
解释2:地理大发现
1. 背景:1298年《马可波罗游记》引发欧洲人到东方寻宝;奥斯曼土耳其
崛起阻断了丝绸之路;1375年,犹太制图家贾·克雷斯奎父子在葡绘制当时最完备准确世界海图—“加塔兰地图”;
2. 葡萄牙:发现新与新航线,最先以贸易实现资本积累,一趟中国行
损失75%但利润300%;
3. 15-17世纪出现扩张时代,葡萄牙垄断丝绸、茶叶、瓷器、香料等贸易; 4. 大商业带来大生产:资本积累的普遍模式之一; 5. 逐步转向殖民主义:移民、扩张、宗教传播
6. 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都不是求富求生存(动机不同)
解释3:制度经济学
1. 道格拉思•诺思:发展了一种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以及相应的制度化设施。 2. 在生产力促进下,出现知识产权制度、公司制、股份制、现代企业制度
等,对生产力具有巨大促进作用。 3. 中国:不但没有出现制度化的趋势,反而用不好别人成熟的制度(股份、
行会);中国历史上法制简单,余下空间基本靠人治与德治;
4. 中国制度稳定性差:善于博弈,寻找漏洞;破坏法制是有本事能干的表
现;恶性竞争下制度控制不住,需要强权干预;
解释4:文明与宗教
1. 宗教改革:11-12世纪欧洲城市+资本主义+市民阶级出现;1450年欧洲
活版印刷术出现,书本大量印刷,知识得到广泛传播,消除了神职人员;
2. 马克斯•韦伯(理查德·亨利·托尼):新教伦理
3. 新教伦理精神导致资本主义产生: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尊重规则;博爱
与个人主义基础;节约与竞争;回馈上帝与社会制约资本之恶; 4. 儒家文化不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韦伯);
5. 二十世纪儒家的军事经济成就证伪:日俄战争、抗日战争与朝鲜战争;
日本经济成就、四小龙与中国越南经济成就;
6. 集体主义也能够产生资本主义,并具有更大竞争力;
解释5:传统国际秩序的两种模式
1. 东亚的朝拜纳贡制度:霸权稳定体系;博弈论之大猪原则、经济支持与
政治服从(重面子形象不重里子经济利益)、提供公品(支持发展与政局稳定、共同秩序与安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减少边防成本、堵死反动派出路、降低政治维稳成本);大一统与注重礼节面子(国家形态影响家庭家族结构);
2. 西欧的均势格局:西欧不同半岛与纵横交错的山脉分割形成;弱者联合
自保(伴大款会被吃掉);长期战争不断(丛林时代);观念思想概念相对明确细致规范;竞争意识与分析思维容易形成;
解释6:封建社会制度不同
1. (韦布斯特的《新国际词典》)作为一种类型的封建主义:“政治
权利被看成一种私利,被一群领主分别拥有。”勒恩:“封建主义就是一种极端的在政治上没有中心的社会状况,在那时,我们今天所谓的公共权威是被一些个人分散拥有的。”
2. 城市和庄园并存的经济结构;封建制度的弹性不同:刚性的金字塔式等级
分封制;柔性的相对自由变动的中国封建社会(隋唐以后)
解释7:多元化权力结构
1. 教权与王权分立的双重权力结构:教权保护犹太人分散到欧洲封建社会
庄园体系中,不能融入但得以生存,成为牵针引线群体,最后形成资本主义体系
2. 东方世俗王权能够控制神权:四大名窟中都出现时代变化影响菩萨神像
中国化与温柔化;
3. 多元权力中心与政治经济结构:利于竞争、贸易和创新
解释8:教育理念不同
1. 欧洲强调谋生与职业;
2. 中国是科举制度与陪太子读书; 3. 淘汰式教育需要难怪偏,不需要大众化常识:古文字、文言文、无科学、
无标点、诗词、毛笔字、各种奥赛、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考级、竞赛) 4. 科举制:政治稳定工具,类似民主选举,政局操控手段(穷人容易考上) 5. 现代中国教育:淘汰别人,留下自己;比别人拥有更多竞争手段;
解释9:科技机制与价值不同
1. 2. 3. 4. 欧洲强调分工与效率,科技成为可能与发展的手段; 科技就是求真,就是追寻上帝安排的法则。
中国的科技发展没有理论和智慧支撑,只是个体摸索:学而劣则技; 中国只有技术而没有科学,最终也就没有技术;
解释10:思维方式不同
1. 中国的综合思维:一箭多雕,一举多得;善于比较与大局重点选择;目
标不专注(调整重点目标);重结果不重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 中国的综合思维来自于:中国传统农民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多元化
生产与生活);与游牧民族的战争;
3. 是中国综合思维的大师!宗旨;朝鲜战争的巨大收获:证明
站起来、洗刷近代耻辱、“请苏联回家”、兵权统一、更换装备、凝聚全国、统一社会、、、
4. 西方的分析思维:一只眼睛看世界,容易推导演绎,形成逻辑、科学、
理论;“一根筋” 5. 实践理性与逻辑理性
解释11:知识分子作用不同
1. 2. 3. 4.
知识分子:以追求知识和真理为目标的专门人士; 学而优则思!
学而优则仕,学而良则商,学而劣则师;
拥有特殊权利:绅权;语言专业性、治国经验复杂性、教育高难度、永远的少数;学习时间长而工作时间短,工作内容非常复杂全面。
5. 皇权有限,不可能统治偌大中国,只能依靠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成为经
理人而皇帝只是老板。
6. 知识分子的意识中没有民族主义,而缺乏性,上依靠皇权,下依托
土地。而家族意识最终使之成为贪官,也使自身不断向其他阶层演化。
解释12:大一统与列国林立
1. 2. 3. 4. 5.
地理学派:地理气候条件差异造成
魏特夫Karl August Wittfogel的水利社会理论 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的竞争与冲突; 中国地理条件造成集权与体系
欧洲自然条件造成政治上的无状态,列国林立、民族竞争、文化交流与民主妥协
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够产生?
原因一:社会主义是一种近代化选择或现代化模式
1. 近代化:就是摆脱传统农业社会和封建社会,走向工业化、城市化和民
主化、现代化,出现过三种道路:
2. 欧美资本主义的道路被堵死:殖民主义、奴隶贸易、鸦片贸易、圈地运
动、人口殖民;
3. 法西斯道路走不通:通过战争重新瓜分; 4.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自我完成资本原始积累;
原因二:社会主义更容易完成反封建任务
1. 小农经济与封建社会传统是资本主义近代化最大障碍:马赛克社会、一
盘散沙
2. 资本主义社会双重特征:弱肉强食与暴力结构;混凝土与公民社会(民
主、自由、、法制、共和)
3. 欧美国家资本主义产生的基础与模式:在内部产生混凝土与公民社会以
反封建和完成近代化;在外部产生暴力结构以产生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导致民族主义矛盾,需要利用其他国家的封建社会结构;
4. 其他国家没有这样的资本主义产生,而封建传统往往与公民社会理念结
合而得到强化,如49年前中国;
5. 社会主义强调集体与统一性,更能够完成反封建;
原因三:社会主义更容易完成民族主义任务
1. 资本主义对外的恶容易导致民族主义问题,而又希望利用其他国家封建
主义的一盘散沙局面;
2. 其他国家受资本主义影响,用资本主义的公民社会理念往往同本国封建
主义相结合,从而强化了本国的封建主义传统,加大了一盘散沙的局面,这样就更不容易完成民族主义任务;
3. 社会主义强调集体与统一性,反对弱肉强食与暴力结构,容易集中国家
的力量,更容易完成民族主义任务;
4. 资本主义比较成熟形成广泛利益之后才可能把大家集中起来。
原因四:社会主义将国家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发挥到极致
1. 2. 3. 4. 5. 6. 7. 8.
英国打败西班牙和荷兰;
美国的保护主义与汉密尔顿;
德国李斯特国民经济体系理论与俾斯麦改革; 日本的工业化模式;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 四小龙经验; 中国经验;
主导程度不断加强,政治与经济互动加强,政治日益主导经济的发展
欧美资本主义发展的四手段
1. 2. 3. 4.
殖民主义掠夺:抢、绑票、战争赔款
殖民主义贸易:鸦片贸易、奴隶贸易、欺骗性贸易 圈地运动为代表的国内积累;
人口殖民活动:抢占新,工业化时期因为“羊吃人”、“机器吃人”出现大量过剩人口殖民迁移到新,从而大大缓解了国内的社会阶级矛盾。
5. 四个手段环环相扣:殖民主义扩张占领“无主”的土地,欺负当地人并
进行殖民主义贸易,殖民造成资源迅速扩展,特别是农业与原材料大量进入欧洲,从而促进欧洲的工业化,引发圈地运动,放弃农业去养羊。
中国不能用资本主义的四手段
1. 2. 3. 4. 1. 2. 3. 4.
儒家文化强调中庸、仁义,不能落井下石;
儒家强调童叟无欺、仁、信,不可能做欺骗贸易和残忍贸易; 圈地运动没有基础条件,至今都不允许;
乡土社会传统,不可能移民,更不可能武装移民;
资本主义真正成功仍然只发生在西欧和北美这些原生性资本主义国家 拉美化现象引起的质疑;阿根廷衰落
日本是唯一的例外;日本走了同样道路,以中国为代价;
主要原因:四种手段都无法再用;竞争优势占据;后发困境与道德陷阱
为什么欧美之外资本主义没有成功?
苏中社会主义共同点
1. 理论上社会主义模式应比资本主义模式更先进;但苏中基础却很差,比
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都要差;
2. 俄中历史文化传统(大一统、集权、、暴力、国家主义等)与
社会主义的某些要求一致;
3. 都是后发国家、落后国家,具有更明显发展欲望和赶超渴望,都效仿美
德日走国家主义道路,通过加强政治力量和精神意志的作用弥补经济基础条件的不足,并作为民族主义的一种表现。
4. 计划经济、从紧管理、高积累低消费、否定市场经济、以政治运动
和思想教育、精神激励为主要动力;
苏联模式的特征
1. 政治: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
低效的监督机制;地位特殊的机关
2. 经济:国家所有制占绝对优势;指令性计划经济;过度集中的部门
管理;以行政手段为主管理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3. 思想文化:过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领袖言论成为真理与错误的
唯一标准;公共一律;对外关系方面的表现:大国主义、大党主义、霸权主义
苏联模式的弊病
1. 2. 3. 4. 民主范畴过于狭隘,容易产生个人专权 经济上管得过死,总体效益较差
思想文化上严格控制,盛行,思想僵化
对外关系中的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导致苏联走向霸权主义道路
结论与教训
1. 苏联东欧巨变说明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
败;
2. 社会主义与建设仍然需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辨证法:在吸收前
面经验优势基础上不断反对过时与僵化的东西; 3. 社会主义是目标、价值体系; 4. 社会主义是一种发展模式。
为什么需要改革开放?
1. 道德动力不可持久:洪水来去匆匆 2. :表明老办法慢慢进入死胡同
3. 改革开放:回归正常轨道与日常途径;进入和平年代;轻重缓急发生变
化;国际地位回复正常;
两个大局观
第一个大局:经济现代化为中心
1. 中心理念:发展就是硬道理(与基本路线一致);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
个中心不动摇;
2. 突破性战略: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方先富起来; 3. 相关要求:要忍耐;内地要忍耐;不争论姓社姓资与“三个有利于”;
不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放在外交工作首位;主权搁置,共同开发; 4. 软道理:教育科技、基础设施、社会、生态环境与道德思想意识代
价;
5. 绩效:第一个大局效果明显,代价巨大;
的第二个大局:逐步全面现代化
1. 2. 3. 4. 5. 6. 理论指导:科学发展观
新举措:五位一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特色城镇化、 地区平衡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复制特区经验:种种实验区、新区
新宏观:五个统筹;扶持力度加大;
从权力下放式改革模式转向集权式统筹模式——政治改革停滞?
为什么国进?
1. 国有企业改革成功:根本原因
2. 科学发展观压缩了民企的生存空间,转而提高了国企的发展空间:5险1
金与加班费等福利标准;环保标准(炼油火电);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煤炭、交通);
3. 金融市场有利于国企:大银行与大企业结合、小银行生存困难
4. 国企家天下:稳定、成就感、地位与荣誉;大量民企人才回流国企(万
钢、、傅成玉)
5. 求稳一代:父辈创业基础,不希望孩子冒险吃苦;本质优秀;
民营企业为什么难以壮大?
1. 家族经济局限:血缘地缘使得企业管理容易出现瓶颈;私民社会难以转
化为公民社会;不同圈子融合难;公司制度与股份制度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联合组建股份公司的文化基础不足;
2. 小富则安的农民传统:理想信念缺失;换房子老婆;包二奶(真功夫);
吸毒;;买房子保值、出国定居享福;
3. 小银行难发展:难以在好赌、冒险、亲情、非理性社会中成长;圈子文
化造成圈内无效益成本高圈外弥补,因此私人银行易演变成高利贷; 4. 家庭教育传统:条件改善后不希望孩子吃苦和冒险;富不过三代;缺少
冒险、节约、谨慎与吃苦精神
根本原因:文化、精神与传统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9.
后发困境:原始积累时期被大大压缩;原始罪恶大幅度减少; 道德陷阱:西方与国际社会指责、媒体批评 文化瓶颈:精英文化缺乏
中等收入陷阱:惯性与惰性、小富则安 企业家精神、契约精神与职业精神不成熟
现代化进程中的悖论:原罪与法制化、原罪与社会控制:重庆模式 私有产权保护不力; 有罪推定法律传统制约;
老布什:最大成就是中国人增加了自由。 :最大的成就是形成了新的制度。 形成了中国自己的发展经验与模式; 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实现了中华文明的再度辉煌;
拯救了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党; 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 中国经验拯救了资本主义;
走出了一条和平发展(崛起)之路;
改革开放的成就
关于科学发展观
1.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 全面协调可持续;
3.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
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 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 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
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5. 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
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三层含义
1.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 发展结果要科学:收入、领域、地区、城乡之间都应该均衡全面公平,
改革开放成果共享,体现社会主义本质;
3. 发展规则、手段、条件、环境要科学: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保证各
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4. 探索更科学的发展模式:适合中国国情(强调资源环境强约束条件) 、
天人合一、为世界文明做贡献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1,精神实质是科学。就是在既定约束条件下寻找科学的发展方式、途径、方法与道路,就是需要认真吸取已经走过道路的历史经验教训并运用于当下发展,使之一步步合理化、从科学走向更科学、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争取更大的胜利; 2,三个方面要平衡发展,都要摸着石头过河:不可能有现成的经验和迅速解决的方案,都需要在保持三者平衡中寻找具体的解决办法;
3,三者及其结合都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不能一下子解决 资本力量如何发展?
1. 市场资本力量的法则:竞争突显优势、形成品牌与名牌、企业家与杰出
人士、
2. 中国传统:人怕出名猪怕壮;打出头鸟;出头的檐子先乱;
3. 中国的道德拷问:钱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这么年轻就当这么大的官?28
岁怎么做了博导?
4. 韬光养晦与为人低调:生存法则与市场精神不合
中国特色来自哪里?
1. 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5000年不同的发展轨迹
2. 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19%的人口;人均耕地与淡水等资源的短缺;
92%以上的人口必须居住在东部45%的土地上;大部分地区是8山1水1分田;
3. 对国际经验的学习与改造: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工业化、、、 4. 中国传统、国情与国际潮流的融合过程;
中国政治发展特殊性
特殊性1:选举不符合达尔理论 特殊性2:强人理论不适合当代中国 特殊性3:绝对权力必然产生绝对? 特殊性4:行业不能自治 特殊性5:爱恨
特殊性6: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罪 特殊性7:法律特征
特殊性8:“有理”难治
原因一:中国传统的文化
► 皇帝控制全国范围的大量的手段:允许自己根据需要加收部分行政管理费用,
为与贪污提供普遍的条件;留给皇帝把柄; ► 贪民心对皇帝伤害更大;
► 熟人社会:不违反规则对不起朋友; ► 破坏规则是比别人有能力的表现 ► 浑水好养鱼;水至清则无鱼;
原因二:现代化发展最快时期一般严重
► 施予者:插队与提前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成本低于提前
的收益;
► 接受者:承担责任增加、改革力度加大、风险增强、工作需要更加努力; ► 结果:提高了办事效率;没有对很多刚刚开始现代化的国家只能够公事公
办,速度就降下来,承担的责任就会减少,风险也下降; 原因三:现代性缺失
► 法律建设滞后:法律门坎太低;巨额财产来历不明,难以漏网;标准低,造成
群体化;
► 重堵轻疏的管理思想:制度僵化倒逼寻找出路,逼出 ► 制度缺失:养大;正常利益与界限模糊; ► 物质保障不足:不贪难以生存,难以出人头地;
► 的责任太大与应得收益不对称:西方国家责任小,收益相对低;企业家责
任大,收益相对大;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大,但是相对缺少收益小。 反的一般方法
1. 道德思想:党性、忠君、宗教、传统道德、面子——不想;
2. 制度约束:各种制度的完善与相互约束,防患于未然,避免恶性发
展——没有机会;
3. 法律约束:对严厉打击——不敢; 4. 利益约束:高薪福利、权利名誉——不需要
中国反特殊性
1. 权力高度集中:越集中越容易置于大家的共同监督之下,如改卷、高考、
国考
2. 网络与公开性:尽可能曝光,让脸面发挥作用; 3. 划归市场与个人:“合理”消失
我国严重的原因
1. 2. 3. 4. 5. 6. 7. 8. 合法收入太低; 门槛太低; 制度不健全;
思想道德约束下降:忠君、党性原则、社会责任感、内心约束 法律的灵活性不够 社会制度存在僵化
道德理想主义的意识阻碍
现代化越快往往存在高发期——亨廷顿
历史教训:反与
1. 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最多的原因其实就是对不满;
2. 贪官污吏何其多?低工资、高为政成本、皇帝控制官僚系统的手段、巨
大制度空间与诱惑、严苛法律与宽松防治下的投机潮 3. 导致社会矛盾加大,加剧了人地矛盾和两性不平等;
4. 没有足够增量资源时社会就会崩溃,导致发生和王朝毁灭。
结论
1. 立足中国再展望世界; 2. 必须先了解自己;
3. 坚定地走中国自己的路; 4.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