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 皇 武 则 天 的 评 价 综 述
会计学院 审计14-1班王婷
女皇武则天的评价综述
摘要:武则天,名武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角度也各不相同。本文就新近对武则天的评价问题的讨论作一综述。
武则天,一个颇有历史魅力的名字,是一个传奇历史人物。她是唐朝开国元勋武士的次女,唐太宗的幼妾,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她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历史功绩,昭昭与世。
武则天,名曌,山西省文水县南徐村人。生于唐武德(623年),卒于唐神龙元年(705年),享年82岁。67岁登基称帝,在位15年。退位后,唐中宗李显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死后谥号“则天大圣皇后”。从此,“则天”二字逐渐代替其名,传至今日,人们都称之为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把一代王朝治理为世界强国。但在1000多年的历史评论中,有的称她为淫荡凶狠的女人,有的赞她为明察善断的君主。如此相悖的评价,一则侧重于女人的“妇德”,
一则侧重于帝后的政绩,各执其理,莫哀一是。
杨剑虹《武则天新传》(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一书认为,武则天是一位震铄古今的女皇帝。她的统治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赵文润、王双怀《武则天评传》(三秦出版社,1993年版,后收入199年出版的《隋唐历史人物评传丛书》)从史实出发,以严肃的态度再现了女皇的一生,对她的历史地位给以新的评说,以为武则天是一位应该肯定的历史人物,是当之无愧的杰出的女政治家此文分古代、现代两个阶段阐述了历代对武则天的评价。此外,有关专著还有王涤武的《武则天时代》(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何磊的《武则天传》(云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刘曼春、梁恒唐的《大周女皇武则天》(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等。
然而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奖,角度也各不相同。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有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奖相对比较积极,比较正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到了南宋期间,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轻女的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著名
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惟不可否认的是,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武则天对历史发展做出的第一个贡献是,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第二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第三个贡献是稳定了边疆形势。第四个贡献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她对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她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所以她的贡献是不可忽略的。
武则天也有不少消极的行为。她崇佛教、建寺院、筑明堂、造天枢、铸九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打击政敌的过程中也不免滥杀无辜。官吏大增也必然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在她统治时期尽管社会经济有所上升,但逃户问题已经日益严重,府兵制开始走向破坏。武则天重用武氏宗室武承嗣、武三思、武攸绪及武攸宁等人,并大封武氏宗人为王。大臣吉顼等人深以嗣君之选为虑,武则天也感到作为女子,死后只能入李家宗庙享子孙祭祀,所以接受臣下建议,于圣历元年迎还庐陵王李显,复立为太子。
武则天主政初期,由于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拥有男嫔妃(称为“男宠”),所以史书内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直斥其阴险、残忍、善弄权术,与中宗时韦后之专政,合称为武韦之乱。
在武则天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经济发展的也是十分迅速武则天通过不同的改革措施,使得大唐提升,边疆稳定,武则天重视农业繁荣富足,人民安居乐业,生活稳定,因此从以上种种足以说明,武则天为唐朝的繁荣昌盛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