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1051236 U(45)授权公告日 2020.07.21
(21)申请号 201921954043.8(22)申请日 2019.11.13
(73)专利权人 辽宁科利恩环保药剂有限公司
地址 110000 辽宁省沈阳市沈阳经济技术
开发区开发二十五号路91-B38号(72)发明人 拱国玉 张修哲 张博 (51)Int.Cl.
B01D 53/78(2006.01)B01D 53/50(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11051236 U(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脱硫剂脱硫效率检测装置(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脱硫剂脱硫效率检测装置,属于脱硫效率检测设备领域,包括透明缸体,所述透明缸体为圆筒状结构,且透明缸体的外壁表面设有刻度线,所述透明缸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组沿透明缸体相应端周侧等间距分布的支撑柱,且每组支撑柱至少设有两个,每组所述支撑柱背向透明缸体的一端均共同连接有一个支撑板,每个所述支撑板朝向透明缸体的一端中部均竖直设有推进方向朝向透明缸体内部的气缸。本实用新型通过喷头将脱硫剂输液管内的脱硫剂溶液通过喷淋的方式与透明缸体内部通入的烟气进行较为充分的接触,从而使脱硫剂与烟气内部二氧化硫可较为充分的进行反应,以此来缩短该检测装置对脱硫剂脱硫效率检测所用的时间。
CN 211051236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脱硫剂脱硫效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缸体(1),所述透明缸体(1)为圆筒状结构,且透明缸体(1)的外壁表面设有刻度线(13),所述透明缸体(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组沿透明缸体(1)相应端周侧等间距分布的支撑柱(2),且每组支撑柱(2)至少设有两个,每组所述支撑柱(2)背向透明缸体(1)的一端均共同连接有一个支撑板(3),每个所述支撑板(3)朝向透明缸体(1)的一端中部均竖直设有推进方向朝向透明缸体(1)内部的气缸(4),位于上方的气缸(4)的底端连接有上活塞板(5),且上活塞板(5)通过密封圈(6)与透明缸体(1)的内侧壁完全贴合,所述上活塞板(5)上设有贯穿其本身且环绕其中心处等间距分布的脱硫剂输液管(7),且每个脱硫剂输液管(7)的底端均设有与上活塞板(5)底端固定连接的喷头(14),所述上活塞板(5)的左侧贯穿式设有延伸至透明缸体(1)内的二氧化硫检测端(8),所述上活塞板(5)的左右两侧分别对应设有与透明缸体(1)内部连通的进气管(15)、放气管(9),所述透明缸体(1)的一侧底部开设有排液口(10),且排液口(10)的外侧端与连接管连接,位于下方的气缸(4)的顶端连接有下活塞板(12),且下活塞板(12)通过另一个密封圈(6)与透明缸体(1)内侧壁完全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硫剂脱硫效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口(10)的内侧端设有与透明缸体(1)内壁固定连接的过滤网(11)。
2
CN 211051236 U
说 明 书
一种脱硫剂脱硫效率检测装置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硫效率检测设备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脱硫剂脱硫效率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脱硫剂是指去除烟道废气中二氧化硫的脱硫剂,采用最多的是廉价的石灰、石灰石和用石灰质药剂配制的碱性溶液,由于现已有多数脱硫剂脱硫效率检测用的装置,不能使脱硫剂溶液与通入的烟气之间进行较为充分的接触,而对脱硫剂脱硫的真实效率造成影响,且由于其不方便对检测后的残余物质进行简单且有效的处理,而对检测装置正常使用带来不便,故而,迫切的需要研制一种脱硫剂脱硫效率检测装置。实用新型内容
[0003]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硫剂脱硫效率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已有多数脱硫剂脱硫效率检测用的装置,不能使脱硫剂溶液与通入的烟气之间进行较为充分的接触,而对脱硫剂脱硫的真实效率造成影响,且由于其不方便对检测后的残余物质进行简单且有效的处理,而对检测装置正常使用带来不便的问题。[0005]2.技术方案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0007]一种脱硫剂脱硫效率检测装置,包括透明缸体,所述透明缸体为圆筒状结构,且透明缸体的外壁表面设有刻度线,所述透明缸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组沿透明缸体相应端周侧等间距分布的支撑柱,且每组支撑柱至少设有两个,每组所述支撑柱背向透明缸体的一端均共同连接有一个支撑板,每个所述支撑板朝向透明缸体的一端中部均竖直设有推进方向朝向透明缸体内部的气缸,位于上方的气缸的底端连接有上活塞板,且上活塞板通过密封圈与透明缸体的内侧壁完全贴合,所述上活塞板上设有贯穿其本身且环绕其中心处等间距分布的脱硫剂输液管,且每个脱硫剂输液管的底端均设有与上活塞板底端固定连接的喷头,所述上活塞板的左侧贯穿式设有延伸至透明缸体内的二氧化硫检测端,所述上活塞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对应设有与透明缸体内部连通的进气管、放气管,所述透明缸体的一侧底部开设有排液口,且排液口的外侧端与连接管连接,位于下方的气缸的顶端连接有下活塞板,且下活塞板通过另一个密封圈与透明缸体内侧壁完全贴合。[0008]优选的,所述排液口的内侧端设有与透明缸体内壁固定连接的过滤网。[0009]3.有益效果
[0010]本实用新型通过上活塞板、下活塞板分别与透明缸体之间的密封连接,使得其之间构成一个且密封的容腔,以此为脱硫剂脱硫效率的检测提供条件,且通过下活塞板的向下移动可将透明缸体的底端进行打开,以此为下活塞板顶端反应沉淀物的处理工作提供了方便,且通过上活塞板的上下移动可对透明缸体的内侧壁上残余的溶液或者小颗粒物
3
CN 211051236 U
说 明 书
2/3页
进行涂刮,以此为透明缸体内壁清洁工作的进行提供了方便,从而避免了现已有多数的检测装置由于对残留物的清洁不便,对检测装置后期的使用带来的麻烦。
[0011]本实用新型通过喷头将脱硫剂输液管内的脱硫剂溶液(该脱硫剂溶液为石灰水或其他溶液),通过喷淋的方式与透明缸体内部通入的烟气进行较为充分的接触,从而使脱硫剂与烟气内部二氧化硫可较为充分的进行反应,以此来缩短该检测装置对脱硫剂脱硫效率检测所用的时间。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0013]图2为透明缸体外部结构示意图。[0014]附图标记:1-透明缸体,2-支撑柱,3-支撑板,4-气缸,5-上活塞板,6-密封圈,7-脱硫剂输液管,8-二氧化硫检测端,9-放气管, 10-排液口,11-过滤网,12-下活塞板,13-刻度线,14-喷头,15- 进气管。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16]实施例
[0017]如图1-2所示的一种脱硫剂脱硫效率检测装置,包括透明缸体1,透明缸体1为圆筒状结构,且透明缸体1的外壁表面设有刻度线13,透明缸体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组沿透明缸体1相应端周侧等间距分布的支撑柱2,且每组支撑柱2至少设有两个,每组支撑柱2背向透明缸体1的一端均共同连接有一个支撑板3,每个支撑板3朝向透明缸体1的一端中部均竖直设有推进方向朝向透明缸体1内部的气缸 4,位于上方的气缸4的底端连接有上活塞板5,且上活塞板5通过密封圈6与透明缸体1的内侧壁完全贴合,上活塞板5上设有贯穿其本身且环绕其中心处等间距分布的脱硫剂输液管7,且每个脱硫剂输液管7的底端均设有与上活塞板5底端固定连接的喷头14,上活塞板5的左侧贯穿式设有延伸至透明缸体1内的二氧化硫检测端8,上活塞板5的左右两侧分别对应设有与透明缸体1内部连通的进气管 15、放气管9,透明缸体1的一侧底部开设有排液口10,且排液口 10的外侧端与连接管连接,排液口10的内侧端设有与透明缸体1内壁固定连接的过滤网11,过滤网11的设置来降低脱硫剂溶液在与通入烟气内部的二氧化硫或其他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时产生的沉淀物对排液口10造成堵塞的影响,以此来降低沉淀物对多余液体排出工作的影响,位于下方的气缸4的顶端连接有下活塞板12,且下活塞板 12通过另一个密封圈6与透明缸体1内侧壁完全贴合。[0018]上述脱硫剂脱硫效率检测装置的具体应用过程为:使用时首先通过进气管15将待检测的烟气通入至透明缸体1与上活塞板5、下活塞板12之间围成的密封容腔内,通入一定量的烟气时通过二氧化硫检测端8对上述密封容腔内部的二氧化硫的浓度进行检测,其次通过喷头14将脱硫剂输液管7内部传输的石灰水喷淋至盛有烟气的容腔内,且通过石灰水与烟气之间的接触,对烟气内部含有的二氧化硫进行降解,该喷淋方式的设置,使烟气内部的二氧化硫可较为充分的与石灰水之间进行接触,从而为二氧化硫脱硫工作的进行提供了方便,随着石灰水不断的通入,透明缸体1内部二氧化硫的含量也在不断的降低,待通入一定量的脱硫剂溶液后停止喷淋工作,其次使装置静置一段时间,且直至透明缸体1内的二氧
4
CN 211051236 U
说 明 书
3/3页
化硫的含量不变为止,此时停止计时,并通过脱硫剂反应时间的长短以及透明缸体1内部前后二氧化硫减少的量对脱硫剂的脱硫效率进行显示,通过刻度线13可对反应前后烟气的体积进行显示,以此为烟气内部二氧化硫含量的检测提供条件;[0019]脱硫效率检测完毕后,通过放气管9将透明缸体1内部残余的气体传输至相应的储存装置中,其次通过排液口10将透明缸体1内部残余的溶液排放相应的储存装置中,其次通过气缸4的工作带动下活塞板12下降,以此为下活塞板12顶端沉淀物的处理工作提供了方便,且通过上活塞板5的上下移动对透明缸体1的内侧壁上残余的溶液或者小颗粒物进行涂刮,以此为该检测装置内部清洁工作的进行提供了方便,这样便完成了该脱硫剂脱硫效率检测装置的使用过程。
[0020]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5
CN 211051236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6
CN 211051236 U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