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男同性爱者儿童期状况对自身性别、性取向的态度及认识,少见经历和心理与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关系(二)

中国男同性爱者儿童期状况对自身性别、性取向的态度及认识,少见经历和心理与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关系(二)

来源:测品娱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48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2年6月第8卷第3期 Chin J sTI)/AIDS Prev Cont Vo1.8 No.3 June.2002 ・论著・ 中国男同性爱者儿童期状况对自身性别、性取向的态度 及认识,少见经历和心理与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关系(二) 张北川 胡铁中 李秀芳 刘殿昌 曹宁校 (续上期) 3讨论 中国社会学界的多中心调查显示,中国有男女同 性爱者3 600~4 800万人…。据艾滋病学界估测, gay的数量为1 800~2 400万。据大样本调查,gay 及男双性爱者人均与5.3位男异性爱者有过偶然的 性关系,推测男性人口中10%~15%或更多的人有 过同性性行为。由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gay在中国 一直受到包括卫生界在内的主流社会的明显忽视。 以往仅有的社会学家潘绥铭(1995年)所作的对中国 四城市160余位MSM(以双性爱者为主)的调查发 现,MSM普遍存在高危行为。 据一项对gay社团成员的调查,每人累计有 3.1位男性伴,仅11%有过高危性行为_2 J。据Ko和 Chang(1992年)对gay(平均27岁)的调查l3】,他 们开始同性性行为的平均年龄23岁,超过2/5的人 仅有过一个男性伴。据Carballo Dieguez和Dolezal (1992年)的调查,纽约波多黎各裔MSM的累计男 性伴中位数为6人。据Seage等(1998年)的调查,波 士顿gay累计男性伴中位数10.5人。我们的样本主 要是生活在大城市、接受过较好教育和较年轻的 gay。他们的性伴数量,包括累计性伴数、近1年性伴 数和偶遇性伴的情况表明,中国部分gay的性活跃程 度不亚于上述国家及地区的情况。 Hunt等(1990年)发现,抗HIV阳性的gay有更 多的肛交性伴。AIDS流行已使得工业化国家的gay 的性活动方式有了很大改变。Bochow等(1994年) 发现,德国仅1/3 gay有无保护肛交。Van de Ven等 (1997年)发现,进行无保护肛交者更易感染HIV。 无论是抗HIV阳性或阴性的gay,无保护肛交都明显 少于本组gay。Phillips等(1998年)指出,无保护口 腔性活动在HIV传播中的重要性与无保护肛门性活 本研究由Barry—Martin基金会、福行基金会资助 作者单位:1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66003);2山东省德州 市人民医院;3山东省皮肤性病研究所;4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 究所 动的重要性相同,Edwards和Carne(1998年)指出, 口 肛性行为可传播甲肝和乙肝,人们由j 对感染 HIV的恐惧,避免经典的高危性行为,从而使口腔性 行为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 中国发现的经性接触感染的首例HIV是北京的 MSM(1989年)。至1996年,北京HIv/AIDs中 48%是MSM。至1997年,北京两大医院确诊的 HIv/AIDs中,31%是MSM,推测大城市的HIv/ AIDS中10%~20%是gay_4 J。本组gay普遍存在无 保护肛门性行为、口腔性行为,近半数人已患过性病, 但只有很小比例的人检测过抗HIV,反映出他们的 AIDS风险意识普遍很低。这提示中国gay中HIV 高水平流行的前景。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们的分析 发现有数个gay亚群的累汁性伴数多 亍:其它亚群,但 其中只有少数亚群近1年性伴数仍明显多1:其它 群,似乎反映了中国近年来全民AIDS教育的效果。 我们关注的重点,是儿童期状况、对自身性别、性 别角色、性取向的态度及认识、少见或特殊经历和心 理与HIV高危行为等的关系。Rietmeijer等(1998 年)指出,MSM中有一些人数很少的亚群在HIV传 播中具有相当大的作用,要控制HIV进一步向其他 MSM和异性爱社区传播,需要加强对这些小亚群的 干预。我们的分析确认_r gay中一些在HIV传播中 各有特点的小亚群。 Whitam和Zent(1984年)对gay幼年期跨性行 为的跨文化研究发现,在不同社会背景中,gay在幼 年都存在模式固定的跨性行为,这足gav的内在特 点。Weinrich等(1992年)采用女性气质性别量表研 究发现,MSM儿童期女性气质状况与足台偏好被动 肛交显著相关,但与口交中的表现无关。我们发现 gay幼年期跨性心理一行为中的两种特点,即偏好当 女孩与不喜欢刀类玩具,是被动肛交的重要预示因 子。 Norris和Ford(1999年)的研究发现,异性爱着 开始性交的年龄越早,性交方式越倾向多样化。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2年6月第8卷第3期 Chin J STI)/AIDS Prev Cont Vo1.8 No.3 June.2002 149 Lenderking等(1997年)发现儿童期曾遭受性滥用的 gay性伴更多且更多无保护肛交。我们的研究发现, 初次性交年龄<16岁的gay,累计性伴数和近1年性 伴数更多,而且更多地遭受伤害。此外发现幼儿期认 为当女孩更好的gay较少参与群交,似乎他们更少偏 好具有冒险特点的性活动。但曾被当作女孩抚养的 gay却不同,他们有较多买淫行为。 已有许多研究发现幼年期与性别认同有关的跨 性心理 行为足成年同性爱取向的预示因子。 Whitam等(1993年)发现幼儿期对玩具、服装等的偏 好是同性爱取向的跨文化预示因子l5 J。Weinrich等 (1992年)发现幼儿的性别认同至少与性取向有统计 学上的联系l6 J。我们的分析表明,幼儿期跨性心理 行为与gay对自身生物学性别的态度、对同性性关 系中的性别角色自认有显著关系。其中,幼年时认为 做女孩更好与不喜欢刀类玩具这两个预示因子对 gay的性别心理在某种程度上偏向女性的影响尤其 明显。不喜欢自身生物学性别、认为在同性性关系中 自认是女性角色,可视作gay幼儿期跨性心理 行为 的延展。有趣的是,在儿童期不喜欢攻击性游戏的 gay更多地反对采用激烈手段解决同性爱问题并较 多地把自己的性取向告知异性爱者。提示他们的温和 个性和希望通过温和手段获得理解的愿望。此外。养 育环境一直被心理学界视作影响儿童早期性别认同 的主要L大j素。未见到有关儿童早期养育环境与gay 对自身性别态度及认识关系的报告。已有许多生物 学研究提示性取向主要决定于先天因素。Zucker等 (1994年)发现,母亲产前对婴儿性别的期望对儿童 发生性别认同障碍的影响是模糊的。我们的分析显 示,儿童早期是否被当做女孩抚养,不能影响gay对 自身生物学性别、性别角色等的态度和认识。这类发 现似乎提示先天因素在gay对自身性别、性别角色的 态度及认识起到了主要决定作用。 以往有关gay对自身性别、性别角色、同性爱取 向的态度及认识、对主流社会有关同性爱的态度与 AIDS高危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甚少。我们的分析 显示,不喜欢男性性别者较多地被动肛交,较少主动 吻肛行为;在同性性关系中自认为女性角色者累计性 伴数较少和寻找偶遇性伴的可能性较小且更多被动 肛交,首次性交年龄明显为迟。这两个小亚群具有的 女性在性方面的某些特点,提示存在一个兼具典型 gay和男变性欲者某些特点的gay亚型,这个亚型的 性心理谱系位置介乎:F gay与变性欲之间。此外,虽 然中国主流文化对gay明显反对和歧视,但绝大多数 gav并不把同性爱视作异常现象。分析显示,认为同 性爱正常的gay性伴数更多且主动吻肛行为多于认 为同性爱不正常者,提示对自身性取向适应良好的 gay在中国文化环境中的特点和性行为方式的多样 化。Kippax等(1998年)发现,持性冒险主义观点的 gay增加r HIv传播的危险。我们发现赞同以激烈 手段解决同性爱问题的gay更多无保护肛交,也反映 有冒险主义倾向的gay在HIV传播中的作用不容 忽视。至于未把自己情况告知过异性爱者的gay,也 更多地无保护肛交,其原因尚不能推测。 Dubois—Arber等(1993年)对通过gay杂志征集 的大样本调查对象的研究发现,瑞典gay中26%的 人与同性配偶一同生活,仪10%与女性性交过,3% 与女性配偶一同生活。本组gay与同性伴侣生活者 所占比例明显为低,但与女性性交和结婚者比例显著 为高,反映r中国传统文化对gay的重大影响。I)e— wit等(1993年)和Mclean等(1994年)发现gay的无 保护性肛交较多出现在没有固定关系的同性伴侣之 间。本组有固定伴侣的gay较少进行无保护肛交的 情况与之相似,但他们的性伴不少于其他gay。他们 更多使用安全套的情况似乎提示r他们对保护伴侣 关系所作的努力。值得注意的是曾与女性性交的 gay累计性伴数较多和较多地参与群交,提示中国 gay中的HIV流行将不会象工业化国家那样限于 gay社区内,这种流行将直接蔓延至女性人群。 He等(1998年)发现,曾遭受强暴和性攻击的妇 女明显倾向于有大量性伴和无保护肛交。Wingood 和Diclemente(1998年)发现曾遭受强暴的妇女中有 AIDS高危行为者显著多-r其他妇女。Hickson等 (1994年)对大样本gay的调查发现,1/3gay曾被迫 性交(通常是肛交) J。本组gay中经历非自愿性交 者约1/4,他们的性伴数量、寻找偶遇性伴的倾r口】超 过其他gay,更多主动吻肛和从啦商业性性工作等, 显示他们是gay中最易感染和传播H1V的亚群之 一。Molitor等(1998年)发现,滥用药物的异性爱者 较一般人性伴多,更多地无保护阴道性交和肛交I8 J。 Seage等(1998年)发现gay在使用药物及酒类后的 无保护肛交明显为少I9 J。本组gaY中滥用药物者无 保护肛交亦少于其他gay,但他们倾向于更多地群 交,特别是罹患性病,提示这一亚群亦为HIv通过性 行为在gay中传播的重要小亚群。 Strathdee等(1998年)发现压抑和社会支持不足 时,MSM有更多的高危行为I1 。Savin(1994年)发 现,对gay的言语侮辱和伤害常常导致包括滥用药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50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2年6月第8卷第3期 Chin J STD/A1DS Prey Cont Vo1.8No.3 June.2002 物、卖淫、自杀等不良结果。已有许多文献报告了 gay等因性取向遭受歧视导致的自杀念头、自杀企 图。Remafedi等(1991年)发现,他们中约30%曾有 自杀企图。我们的研究确认了对gay的伤害与自杀 念头、自杀行为之间有关联。我们发现,尽管部分 gay遭受憎恶行为的伤害,尽管主流文化的心理内化 引起高比例gay出现自杀念头乃至自杀行为,但这并 不能使他们的同性性活动有明显改变,甚至不能减少 他们的高危行为。考虑到自杀行为与“冲动基因”的 关系,我们曾推测对gay的憎恶行为、gay的自杀倾 向与高危行为相关,但分析未能证实这一点。 成年人对同性未成年人或儿童的性滥用一直是 备受关注而敏感的课题。Cunningharn等(1994年) 发现,青春期和成年早期遭受性滥用和强暴的经历, 会导致个体倾向于出现种种AIDS高危行为_l¨。 Jenny等(1994年)发现gay并不比其他人更多地搔 扰儿童,搔扰儿童的同性爱者、异性爱者的比例与同 性爱者、异性爱者所占人口的比例相同。Doll等 (1992年)对大样本MSM的调查发现,37%的人19 岁之前(年龄中位数为10岁)被迫与年长或更强壮的 成人(年龄中位数较受害者年长11岁)有性关系,后 者中94%是男性_l 。Freund等(1990年)对异性爱 恋童者与同性爱恋童者等的研究发现,与非恋童者相 比,恋童者在儿童期更多地遭受成人的性侵犯【13]。 但是,我们对首次性交年龄<16岁者的gay和恋童 组首次性交年龄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未能证实Freud 等的发现。Gellert等(1993年)认为,由于HIv感染 率和对儿童的性滥用的发生率都在增加_l ,所以 HIV通过xCJl_,童性滥用向儿童传播的可能性也在增 长。本样本中恋童组的性伴数不少于非恋童组,他们 与偶遇性伴发生性关系的几率显著高于非恋童组,提 示了HIV通过他们向儿童传播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与恋童组相似,恋老组也更多地有偶遇性关系,提示 存在HIV通过同性爱恋老者向老年gay传播的可能 性。此外,我们首次给出了恋老者在gay中所占比 例,并发现恋童者与恋老者在gay中所占比例非常相 近。这种在对性伴年龄选择上的奇特的对称性分布 比例,尚无法推测是生物学因素还是心理因素的结 果。同时,我们发现尽管恋童者与恋老者的首次性交 年龄无差异,但两组小亚群的年龄分布却不同,恋童 者更为年长。是否恋童者较迟地意识到并确认自己 的性偏好尚无法推断。 有关施虐者与受虐者在Hlv传播中的作用,目 前研究几乎仅限于性滥用对受害者的后果方面,而非 真正的偏好施虐者与偏好受虐者方面。本组gay中 偏爱施虐者与偏好受虐者的性伴数并不少f其他 gay。其中受虐症者更多地被动肛交,提示这个小亚 群更易感染HIV。 参考文献 1李银河.同性恋亚文化.第1版北京:今口中国出版社。1998.334 ——349 2艾滋病顾问局.的男同性性接触者社群预防艾滋病病毒 感染建议策略.1998.2 3 Ko YC,Chang SJ.Sexual patterns an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among homosexuals in Taiwan.Sex Transm Dis。1992.19: 335——338 4中国卫生部和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迎战艾滋病:中国艾滋病 现状和需求报告.北京,1997.11~12 5 Whitam FL。Diamond M,Martin J.Homosexual orientation in twins:a report on 61 pairs and three triplet sets.Arch Sex Behav,1993,22 (3):187~206 6 Weinrich JD。Grant I,Jacobson DL,et a1.Effects of recalled childhood gender nonconformity on adult genitoerotic role and AIDS exposure. HNRCGroup.ArchSex Behav。1992。21(6):559---585 7 Hickson FC。Davies PM,Hunt AJ,et a1.Gay men as victims of non— consensual sex.Arch Sex Behav,1994。23(3):281~294 8 Molitor F,Truax SR,Ruiz JD,et a1.Association of methamphetamine use during sex with risky sexual behaviors and H1V infection among non—iniection drug users.We ̄st J Med,1998,168(2):93~97 9 Seage GR 3rd,Mayer KH。Wold C。et a1.The socila context of drink ing,drug use。and unsafe sex in the Boston Young Men Study.J Acquir Immune Defic Syndr Hum Retroviro1.1998,17(4):368~375 10 Strathdee SA.Hogg RS。Martindale SL,et a1.Determinants of sexual irsk—taking among young H1V—negative gay and bisexual men.J Acquir Immune Defic Syndr Hum Retrovirol。1998,19(1):61~66 l1 Cunningham RM,Stiffman AR,I)ore P,et al Fhe association of physical and sexual abuse with HIV risk behaviors in adolescence and young adulthood:implications for public health.Child Abuse Negl。 1994,18(3):23~45 12 Doll LS。Joy D。Bartholow BN。et a1.Self—reported childhood and adolescent sexual abuse among adult homosexual biesxual men.Chilk Abuse Neg|。1992,16(6)855~864 13 Freund K.Watson R.Dickey R.Does sexual abuse in childhood cause pedophilia:an exploratory study,Arch Sex Behav。1990。19(6):557 ——568 14 Gellert GA,Berkowi ̄CD。Gellert MJ。et a1.Testing the sexually abused child for the HIV antibody:issues for the social worker.Soc Work。1993。38(4):389~394 (收稿:2001 5—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