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申艳花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3年第4期
陕西省米脂县龙镇镇马湖峪小学 申艳花
作文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观察和认识事物能力、文字能力及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更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教师、家长都应当十分重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写范文是引导学生写作兴趣的前提,教师,和学生一样参与写作并把自己作品读给学生听,教师的言行举止,创作思路,生活见闻都给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无形中感染了学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对语文学科感兴趣了,才能写出丰富多彩的生活作文。
二、善于观察,感受生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去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感恩节快到了,我布置让学生给父母做一件事,有些学生就把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有些学生写给父母洗脚,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感动。让人觉得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写出真情实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在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作文来源于生活,切身体会到作文就在自己的身边。
三、注重课外阅读,积累知识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用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所以,多读是一条通向写作的成功之路。
四、重视作文讲评,作文批改、修改
学生作文虽不是作家的创作,也不能写一次就能完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百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另外,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修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和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励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总之,学生写作的过程是观察、记忆、想象、逻辑、整合等能力的集中的表现。教师应指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去实际应用,写出自己的生活感受。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指导学生习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