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同步作业 6.4协同进化与物种多样性的形成 基础训练A卷
一、单选题
1.使君子花夜晚为白色,早晨开始逐渐变为粉色,到下午变为红色,晚上再恢复为白色。调查发现,晚上采蜜的是飞蛾,而早晨和白天采蜜的分别是蜜蜂和蝴碟。此外,使君子花雌蕊和雄蕊的成熟时间相互错开。下列相关叙述,不确的是( ) A.花色变化增加了三种传粉者之间的竞争 B.花色变化有利于增加使君子的繁殖机会 C.雌蕊和雄蕊的成熟时间错开避免了自交 D.使君子与三种传粉者协同(共同)进化
2.无花果的隐头花序花托的顶端有一个很小的开孔,专有 的、高度特化的榕小蜂雌蜂进入小孔后在花上产卵,雌蜂在花序上爬行时能进行传粉,无花果隐头花序是榕小蜂幼体唯一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榕小蜂特殊的生殖行为决定了无花果的变异方向 B.两者的依存关系是相互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 C.花序的特化是无花果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两种生物所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3.狼和鹿是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发展的作用 B.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 D.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快
4.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其天敌的视觉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这说明( )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C.生物为生存而斗争
B.双方相互选择.协同进化 D.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5.科学家经长期观察发现,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进化速度缓慢,其原因是( ) A.海洋环境比陆地环境相对稳定,生存斗争较缓和 B.海洋环境比陆地环境稳定,生物变异小 C.海洋生物一般比陆地生物低等
D.海洋中生存斗争激烈,很多生物被淘汰 6.下列说法不支持协同进化观点的是( )
A.有长着细长花丝的兰花,就必然有同样长着细长 吸管似的口器的昆虫
B.通过捕食关系猎豹跑得越来越快,斑马的逃生动作越来越敏捷
C.随着最早光合放氧生物的出现,地球上有了氧气,这为需氧型生物的出现和进化提供了前提 D.不同物种的进化是互不干涉、彼此孤立的
7.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 ) 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 B.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C.物种A —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 D.物种B —定从物种A进化而来
8.在进化过程中,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 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
C.“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是我们人类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应该借鉴的 D.寄生关系使寄生者和宿主在生存斗争的过程中协同进化发展 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进化只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C. 生物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相互影响
B. 发生变异的个体总是能适应环境的
D. 协同进化总是通过物种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10.现代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比较,不同的是( ) A.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 11.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层次的是( ) A.基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D.形态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12.下列关于\"多样性\"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其基本单位氣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空间结构不同 B.DNA分子多样性的原因是其四种核糖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C.细胞多样性的原因是生物变异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生物与自然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 1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
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D.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14.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配子死亡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B.农药的选择会导致害虫抗药基因频率增大 C.三倍体植株不育是因为体细胞中缺少同源染色体
D.华南虎与东北虎交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华南虎与东北虎是同一物种
15.八倍体小黑麦(8N=56)是我国科学家利用普通小麦(6N=42)和黑麦 (2N=14)杂交获得杂种幼苗后,经秋水仙素处理培育而成的高产小麦新品种,据此可推断出( ) A.小黑麦是普通小麦与黑麦共同进化的产物 B.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历地理隔离 C.小黑麦是新物种,其单倍体可育 D.普通小麦与黑麦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1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体现了其直接价值明显大于间接价值 B.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保护 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C.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 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D.从进化角度看,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环 境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使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
1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下例叙述中能正确反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的是(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中的雌雄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①②④ 二、填空题 18.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 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 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
B.①⑥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④⑤⑥
参
1.答案:A 解析:
2.答案:B
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榕小蜂特殊的生殖行为只是起了选择作用;榕小蜂和无花果之间互利共生,两者的依存关系是相互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花序的特化并未产生生殖隔离,故不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答案:D
解析: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同进化和发展。狼和鹿互为对方的生物环境,对对方进行着选择。相互选择的结果使双方都朝着快速奔跑的方向进化,它们的进化速度是相当的,不能说谁快谁慢。 4.答案:B
解析: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越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这是适者生存,经过若干代的自然选择保护色得到积累加强;天敌的视觉越发达,越容易发现食物昆虫能获得食物而生存,否则就会不适者被淘汰。 这是双方长期相互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故选B。 5.答案:A
解析: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而海洋环境比陆地环境相对稳定,生存斗争较缓和导致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进化速度缓慢。 6.答案:A
解析: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 7.答案:B
解析:不经过地理隔离也可能产生生殖隔离,存在地理隔离的两个种群,如果环境条件相差不大,也可能不会导致生殖隔离;若存在地理隔离的两个种群属于同一个物种人为地放在一起,由于不存在生殖隔离仍能产生可育后代。 8.答案:B
解析: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并不是有害无益的,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此外,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所谓“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9.答案:C 解析: 10.答案:C
解析:达尔文进化理论认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物产生了变异以后,由自然选择决定其生存或淘汰,因此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而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因此A、B、D都符合达尔文观点,由于他没有研究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因此也就不知道生物进化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11.答案:D 解析: 12.答案:C 解析: 13.答案:A
解析:A项,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 样性的保证,故A项正确。
B项,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故B项错误。 C项,把沼泽地改造成入造林,降低了生物多样性,故C项错误。
D项,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会降低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使物种有灭绝的可能,不利于维持 生物多样性,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題正确答案为A。 14.答案:C 解析: 15.答案:B
解析:小黑麦是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经秋水仙素处理培育而成的产物,A错误;小黑麦的产生说明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B正确;小黑麦是新物种,其单倍体不能正常产生生殖细胞,所以不可育,C错误;普通小麦与黑麦是两个物种,杂交产生的后代不可育,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16.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多样性的含义、价值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的是其间接价值, A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B正确;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正确;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通过共同进化使生物形成多样性,D正确。 17.答案:B 解析:
18.答案:(1)协同进化(或答共同进化)
(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
解析:(1)猎物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获得进步,这属于不同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
(2)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捕食者通过捕食数量多的物种,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有绝对优势,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