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法规学习笔记精编整理》
第五章 会计职业道德 第一节 会计职业道德概述
一、职业道德
特征:职业性(行业性);实践性;继承性;多样性。 主要内容:
1.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一切基本规范的基础。 2.诚实守信——对从业人员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3.办事公道——一视同仁 4.服务群众
5.奉献社会——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 二、会计职业道德概念(10多选)
1.利益的相关性——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中各种利益关系的手段。 2.发展的相对稳定性。 3.广泛的社会性。
三、会计职业道德的特征(10多选) 1.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2.较多关注公众利益——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发生道德冲突时要坚持准则,把社会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04,05判断) 四、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了解) 1.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
2.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3.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 4.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 五、会计职业道德功能
(一)指导功能 (二)评价功能 (三)教化功能 六、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简答题)
1.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都属于会计人员行为规范 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 2.二者的区别 ①性质不同
会计法律制度通过国家机器强制执行,具有很强的他律性; 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依靠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觉性,具有很强的自律性。 ②作用范围不同
会计法律制度侧重于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和结果的合法化,具有较强的客观性; 会计职业道德则不仅要求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还要调整会计人员内在的精神世界,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③表现形式不同
会计法律制度是通过一定的程序由国家立法机关或行政管理机关制定的,其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明确的、正式形成文字的成文规定;
会计职业道德出自于会计人员的职业生活和职业实践,其表现形式既有明确的成文规定,也有不成文的规范,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信念之中。 ④实施保障机制不同
会计法律制度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会计职业道德既有国家法律的相应要求,又需要会计人员的自觉遵守。
第二节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爱岗敬业(10多选)
(一)爱岗敬业指的是忠于职守的事业精神,这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10多选) 1.热爱会计工作,敬重会计职业。 2.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3.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忠于职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忠实于服务主体、忠实于社会公众、忠实于国家。 二、诚实守信(10单选、07简答,单选,04多选)
一、①诚实是指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守信就是遵守自己所作出的承诺,讲信用,重信用,信守诺言,保守秘密。 ②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人们在古往今来的交往中产生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规范,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精髓。
中国现代会计学之父潘序伦先生认为,“诚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他终身倡导:“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同志在2001年视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为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 (10单选,07、04多选题) 二、基本要求
1.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
2.实事求是,如实反映3.保密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08判断)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4.执业谨慎,信誉至上 三、廉洁自律(08,05单选)
(一)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前提,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两袖清风,不取不义之财,做到面对金钱不眼红。 (二)基本要求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公私分明,不贪不占。 公私分明就是指严格划分公与私的界线,公是公,私是私。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四、客观公正 (一)含义
客观是指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不掺杂个人的主观意愿,也不为他人意见所左右。公正就是平等、公平正直,没有偏失。(06、05多选) 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所追求的理想目标。 客观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真实性;二是可靠性。 客观是公正的基础,公正是客观的反映。 (二)基本要求 1.依法办事。
2.实事求是,不偏不倚。 3.保持性。
五、坚持准则(10、06年简答;05综合;04判断)
(一)
1.坚持准则,是指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过程中。严格按照会计法律制度办事,不为主观或他人意志所左右。
这里所说的“准则”不仅指会计准则,而且包括会计法律、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与会计工作相关的法律制度。(04判断)坚持准则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 (二)基本要求 1.熟悉准则。2.遵循准则。3.坚持准则。 六、提高技能
(一)会计职业技能包括:会计理论操作水平、会计实务操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自动更新知识能力、提供会计信息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职业经验等。(05多选) (二)基本要求
1.具有不断提高会计技能的意识和愿望。
2.具有勤学苦练、刻苦钻研的精神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七、参与管理(2005年判断题)
(一)参与管理就是要求会计人员积极主动地向单位领导反映本单位的财务、经营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积极地参与市场调研和预测,参与决策方案的制订和选择,参与决策的执行、检查和监督,为领导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活动,当好助手和参谋。 (二)基本要求
1.努力钻研相关业务,熟悉财经法规和相关制度,提高业务技能,为参与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熟悉服务对象的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使参与管理的决策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八、加强服务
(一)强化服务,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文明的服务态度、强烈的服务意识和优良的服务质量。
(二)基本要求
1.强化服务意识。 2.提高服务质量。
【注意】质量上乘,并非是无原则地满足服务主体的需要,而是在坚持原则、坚持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尽量满足用户或服务主体的需要。
第三节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修养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一)内容
1.职业道德观念教育2.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3.职业道德警示教育 二)途径
1.岗前职业道德教育
(1)会计学历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2)获取会计从业资格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从事会计工作,就要接受必要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2.岗位职业道德继续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于整个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始终。 (1)形势教育(2)品德教育(3)法制教育 二、会计职业道德修养(自我教育) (一)含义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是指通过不断的自我教育,最终把会计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逐步转化成为自己的道德品质,从而将会计职业实践中对职业道德的意识情感和信念上升为遵守职业道德习惯,并最终成为自己的职业本能。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关系: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外因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内因 (二)环节
1.形成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认知 2.培养高尚的会计专业道德情感 3.树立坚定的会计职业道德信念 4.养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习惯 (三)方法
1.不断地进行“内省”2.提倡“慎独”精神 3.虚心向先进人物学习
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一、财政部门的组织推动
(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财政主管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各单位应当定期检查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并作为会计人员晋升、晋级、聘任专业职务、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05判断)
(二)《会计法》规定:“对认真执行本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作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的或者物质的奖励。”(07判断)
二、会计职业组织的行业自律
会计职业组织:会计学会、总会计师协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