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建筑 2017年第5期(总第185期) 03 矩形钢管一碎砖骨料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力学 性能试验研究 唐鹏,宗兰,张文福,申筛成 (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 1 167) 『摘 要1 近年来钢管再生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但尚未见到钢管一碎砖骨料再生混凝土柱的研 究成果。文章将以核心碎砖骨料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和试件含钢率为设计参数.设计了9根矩形钢管一碎砖骨料再生混凝土 短柱。通过轴压力学性能试验,得到各试件的破坏过程、特征以及最终的极限承栽能力。研究结果证明,钟善桐先生提出的钢 管混凝土统一理论对矩形钢管一碎砖骨料再生混凝土同样适用。 『关键词1 钢管碎砖骨料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试验:力学性能 [中图分类号1 TU528.041 f文献标识码1A『文章编号]1oo5—6270{2017)05—0103—04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xially Compressed Short Columns of Recycled Brick Aggregate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th Rectangular Section TANG Peng ZONG Lan ZHANG Wen-fu SHEN Shai-cheng (Department of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Nanjing Institute ofTechnology,Nanjing Jiangsu 211167 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some important research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study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structures,but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recycled brick aggregate(RBA)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CrST)columns have not been seen.This paper takes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recycled brick aggregate concrete and the steel ratio as the design parameter,and nine specimens of short columns of RBA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s with rectangular section have been designed.By the axially compressive tests,the failure process,characteristics and ultimate capacity of each specimen are obtained.Results show that the uniifed-theory of CFST put forward by Prof.Shang-Tong Zhong is also applied for the RBA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s with rectangular section. Key words:recycled brick aggregate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short column;axial compression;experiment; mechanical property O前言 构件力学性能的研究工作。如2006年以来.杨有福、韩林海 伴随着建筑结构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 发展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再生混凝土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 这种技术是将废弃的混凝土再加工成为粗骨料.可部分或 等[541考察了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轴压性能(12个短柱和 4个长柱试件)、压弯性能(8个长柱试件)、抗震性能(12个 长柱试件).分析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方钢管再生混凝土 全部替换天然石料 部分科研成果已经反映在多部规程或 标准中.如GBgl"25177—2010、JCJ/T 240—2011、DG;TJ 08— 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构件的力 学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承载力计算方法。2008年以来.吴 波和张金锁等19--Iol通过轴压试验(12个短柱)和低周反复荷 载试验(1O个长柱试件)考察了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轴 压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2012年以来,陈宗平等【l】一t31采用更 为细致的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划分作为设计参数.研究了方 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轴压性能(10个短柱和4个长柱试 2018—2007、DB1 1/3'803—201 1等[1--4]。 由于再生混凝土粗骨料表面包裹着部分硬化水泥砂浆 以及内部存在大量微裂缝.因此与常规的混凝土结构相比. 再生混凝土存在着强度较低和变形性能较差的缺点。随着 研究工作的不断推进.近年来科研人员又将再生混凝土技 术与钢管混凝土技术相融合.开展了一些钢管再生混凝土 【收稿日 ̄12017.o5.13 【作者简介】唐鹏,(1995一),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学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578120,51178087) 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11276009Z2016) 江苏建筑 件)、压弯性能(12个长柱试件)、抗震性能(5个长柱试件)、 表2 钢管和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10个试件),并提出了方钢管 再生混凝土柱的应力一应变关系.并给出承载力的计算方 法 此外国内的肖建庄等学者[1 ̄13o也相继开展了钢管再生混 凝土抗压强度分布特征、单轴受拉性能试验等性能的试验 研究 最近南京工程学院的宗兰教授[20-24]还对碎砖类骨料再 2017年第5期(总第185期) 钢材的力学性能指标 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抗冻性能、收缩率等开展了系列的研 究。 1.2试验方法 (1)试验布置 本次试验在南京工程学院的50ot压力试验机上完成 综上所述.虽然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已取得了系列的研 究成果。并编制了相应的技术标准.但尚未见到钢管一碎砖 骨料再生混凝土柱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旨在对矩形钢 管一碎砖骨料混凝土的轴压力学性能进行探索性研究 1 矩形钢管一碎砖骨料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力学性能试验 (图1)。在正式加载之前,为保证压力机、应变仪正常工作 须对试件进行试压,荷载为假想理论值的30%,重复3次, 查看压力机数据是否合理正常,应变仪各通道是否工作;另 外为了尽可能让试件承受轴向压力作用.须对试件进行几 何对中和物理对中 1.1试件设计与材料强度 为了分析和研究矩形钢管一碎砖骨料再生混凝土轴压 短柱力学性能.本次试验以含钢率和再生混凝土强度为参 数,设计3组试验。每组3根,共计9根矩形钢管一碎砖骨 料再生混凝土短柱试件。相关的设计参数如表l。表2为钢 管的实测参数。表3为混凝土和试件的实际套箍系数。 表l 试件参数设计表 (2)JJIl载制度 在试验开始阶段.每级加载荷载100kN;当荷载达到预 计极限荷载的70%之后.每级加荷降至50kN。同时每级加 荷速度保持为5kN/s:当加载荷载接近预计极限荷载时.各 级加载荷载须逐渐减小以尽可能多的获得较多数据从而得 到试件更加准确的荷载一位移曲线的峰值荷载。最后.当荷 载超过峰值点后.应当继续加载直至试件出现较大变形.从 而连续采集应变片和位移计的度数,方可终止试验。 呻 \试l忭 。 l传¨l 注:①d表示含钢率,a=A/A A。及A 分别为钢管和混凝土的 截面面积 图1实验装置实景 表3 试件实际尺寸和材料强度 注:( 表示再生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 k 。 。。。,k、 .及 分别考虑了lOOmm立方体试块尺寸效应、混凝土棱柱体强度与立 方 体强度的折算及混凝土脆性影响,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o1O一2002)I ̄。②∈表示试件的套箍系数,∈= 。 江苏建筑 2017年第5期(总第185期) 105 1.3试验结果及分析 (1)试验结果 通过试验.得到了矩形钢管——碎砖骨料再生混凝土 凝土. 而导致试验结果远低于理论计算结果 2结论 (1)矩形钢管一碎砖骨料再生混凝土试件的破坏模式 与钢管普通混凝土基本一致 在试验参数范嗣内.核心碎砖 妞拄轴心受压试验的破坏模式、轴向荷载一位移关系曲线 如l刳2所示.填充混凝土强度为C30的l组试件破坏 骨料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提高随含钢率 的增大而增 大,随核心混凝土抗压强度f的减小而增大。 (2)矩形钢管一碎砖骨料再生混凝土试件的极限承载力 明显大于外约束钢管和核心碎砖骨料再生混凝土单独一1 作 的承载力之和..这表明同钢管普通混凝土一样.在矩形钢 形怠}孑其他2组差别很大.其他2组强度为C20和C40的 试件的破坏特征与之就比较接近. .管一碎砖骨料再生混凝土组合试件中.由于钢管的环箍作 用.核心碎砖骨料再生混凝土也处于三向受力状态.其抗压 强度得到显著提高.混凝土约束钢管,延缓其屈曲.使其延性 图2 试件的破坏模式 除C30组外,其他2组试件存加载过程中表现类似: 得到改善.两者可协同T作.整体上提高了试件极限承载力 (3)与钟善桐先生提出的钢管混凝土统一理论对比发现. 除存在制作缺陷的C30组外.其余2组矩形钢管一碎砖骨料 再生混凝土试件的极限承载力都要比理论计算值高}{I 5%N 开始加载阶段.试件处于弹性阶段.试件巾部应变呈线性增 长状态,同时外观稳定.并无明湿变化;随着衙载增加,试件 逐步进入弹 性阶段.试件钢管端部表面开始L叶I现斜向剪七JJ 滑移痕迹.同时向试件中部延伸:存达到极限荷载前外钢管 无口月硅鼓曲,衙载达到峰值后,随着承载力的逐渐下降,在钢 管的不利位置处陆续出现鼓f}ff.最终多个侧面发生严重鼓 l0% }太1此.钢管混凝土统一理论对矩形钢管一碎砖骨料冉生 混凝土同样适_I{J 、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 25177—2010[S1.北京:中国 标:住出版社-2()10. If} 在奉试验中,I除B3外.剩余试件的套箍系数皆大于1.0, Iq 奉试验以试件轴向变形过大标志试件完全破坏 【2】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Jq『/T 240—2011ls】.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11. f2)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本文的9根试件的矩形钢管一碎砖骨料再生混凝 土短柱轴心受压试验.得到l『相应的极限承载力.结果列于 表4为了验证钟善桐先生提I}J的钢管混凝土统一理论对 矩肜钢管一碎砖骨料再生混凝土的适J}}j性.表4叶1还列出相 晦的理论计算结果. .131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G/TJ 08—2018—2()07IS].上 海: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2007. 【4】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DB11/T 803—2011【S】.北京: 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办公室.2011. 【5】杨有福.钢管再生混凝土构件受力机理研究U1.工业建筑, 2007.62(1 2):7—12. I61杨有福.铜管再生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和设计方法若干 如表4数据所示,9组试件巾,除A2、B2、C2外,其余 矩彤钢管一碎砖骨料再生混凝土试件的轴心受压承载力试 验结果与钢管普通混凝土理论计算结果相差不大.在l0% 以内 啄I 是A2、B2、C2因构件制作有缺陷,在试验加载过 问题的探讨U】.工业建筑,2006,36(11):1—6. f71杨有福,韩林海.钢管再生混凝土结构工作机理的若干关 键问题研究『A1.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 会论文集『C1.上海:2008:455—464. 程『1】.核心碎砖骨料再生混凝土和外约束钢管并未协同T 作.外约束钢管首先发生了局部朋l¨1.【又{此不能约束核心混 f81杨有福,侯睿.高温后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的理论分析与 06 江苏建筑 2017年第5期(总第185期) 试验研究Ⅱ】.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2,32(1):71-76. f191宋冬生,曾兴华,方春霖.建筑垃圾制备新型墙材的技术 『91吴波,刘琼祥,刘伟.薄壁钢管再生混合短柱轴压性能试 研究U】.砖瓦,2012(2):12—16. 验研究Ⅱ].建筑结构学报,2012,33(9):30—37. f201宗兰,余倩,张士萍.碎砖类骨料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1 0l吴波,张金锁,赵新宇.薄壁方钢管再生混合柱抗震性能 研究U】.混凝土,2013(6). 试验研究U】_建筑结构学报,2012,33(9):69—81. 【21】宗兰,顾月芹,张士萍,汤洁,王磊.碎砖骨料再生混凝土 『11liar晓军,陈宗平,薛建阳,苏益声.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 耐久性研究综述田.江苏建材,2014(10). 轴压承栽性能试验研究Ⅱ].工程力学,2013(08). 【22】汤贝贝,王磊,宗兰,陈龙,张春.碎砖骨料再生混凝土的 【12】陈宗平,柯晓军,薛建阳,苏益声.钢管约束再生混凝土 抗冻性能试验研究Ⅱ].江苏建材,2015(6). 的受力机理及强度计算Ⅱ].土木工程学报,2013(02). f23】王磊,汤贝贝,宗兰,刘念开,陆宏伟.碎砖骨料再生混凝 【13】李军涛,陈宗平,刘峰.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性能试验 土收缩率试验研究Ⅱ】.江苏建材,2015(6). 研究IJ].混凝土,2012(07). 【24】宗兰,朱秀,曹巍,郑志全.碎砖类骨料再生混凝土砌墙 【14】肖建庄,雷斌,袁飚.不同来源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分布 砖的研究综述Ⅱ】.江苏建材,2o15(8). 特征研究Ⅱ】.建筑结构学报,200805). 『251郭兰慧,张素梅.截面长宽比对矩形钢管高强混凝土力 【15】肖建庄,兰阳.再生混凝土单轴受拉性能试验研究田.建 学性能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4):530—535. 筑材料学报.2006(02). 【26】钟善桐.钢管混凝土统一理论一研究与应用【M】.北京:清 【16】邱慈长,王清远,石宵爽,欧阳雯欣.薄壁钢管再生混凝土 华大学出版社.2006. 轴压实验研究Ⅱ】.实验力学,2011(01). 『271宗兰,余倩,张仕萍.碎砖骨料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17】孙跃东,肖建庄.再生混凝土骨料Ⅱ】.混凝土,2004(6):33- 研究Ⅱ].混凝土,2012(12):113—116. 36. 【28】艾长冬.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D】. 【18]- ̄武祥.建筑垃圾再生技术及其应用研究Ⅱ].建筑砌块 大庆石油学院.2008. 与砌块建筑,2009(1):24—30. 《上接第90页) D】.人民长江,2005,36(11):53-55. 6结论 【5]Shafiee A.Permeability of compacted granule—clay 通过试验研究渗透系数与颗粒粒径、级配和干密度关 mixturesⅡ].Engineering Geology,2008,97(3—4):199—208. 系.得出以下结论: 【6】邱贤德,阎宗岭,刘立,等.堆石体粒径特征对其渗透性的 (1)颗粒粒径、级配以及干密度3个因素对土体的渗 影响Ⅱ】.岩土力学,2004,25(6):950—954. 透系数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其孔隙度的大小而达到的 当 【7]Tickell F G,Hiatt W N.Effect of angularity of grain on 砂土有效孔隙度减小时.其相应的渗透系数也减小 porosiyt and permeabiliyt of unconsolidated sands[1].Aapg (2)本文在颗粒分组上不够精细,故其级配的控制也不 Buflefin,1938,220):1272—1274. 够完善。由于砂土颗粒并非理想的圆球状.故忽略了颗粒的 【8]孔令伟,李新明,田湖南.砂土渗透系数的细粒效应与其 形状对渗透系数的影响。这方面问题今后可以继续研究 状态参数关联性【c】//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 参考文献 术研讨会.2011. 【1】贝尔.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王保田.土工测试技术【M】.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l983. 『101王开采,苏强.粒径对剪胀特性的影响及其细观机理探 【2】王万杰,束龙仓,王志华.河床沉积物渗透系数试验研究 讨Ⅱ】.山西建筑,2012,38(34):93—95. Ⅱ】.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2):136-138. 【11】党发宁,刘海伟,王学武,等.基于有效孔隙比的黏性土 [31朱崇辉,刘俊民,王增红.粗粒土的颗粒级配对渗透系数 渗透系数经验公式研究Ⅱ].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34 的影响规律研g-,U].人民黄河,2005,27(12):79-81. (9):1909—1917. [4朱崇辉,刘俊民,王增红.无粘性粗粒土的渗透试验研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