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井镇片区扶贫规划
为贯彻落实扶贫工作会议和10号文件精神,切实搞好我镇连片扶贫开发攻坚工作,提升人民群众福祉,根据县委县《关于做好我县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的实施方案》精神,特制订甘井镇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省片区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和《中国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发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通过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和雪中送炭、突出重点的原则,实行差别化重点扶持,改善发展环境,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突出特色产业发展,确保各类资源向最困难的人群倾斜,使贫困群体优先受益,努力实现区域整体脱贫致富。
二、基本情况
甘井镇位于永寿县城西约7.5公里,总面积68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68个村民小组,4367户,16785人。总耕地面积46800亩,以果畜为主导产业。2010年全镇人均纯收入2380元,全镇贫困人口15534人。我镇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全镇36个自然村中未通水泥路的有3个,全镇村内街道硬化率总体不足30%;全镇20个行政村中未解决或未完全解决安全饮水的有12个;7个行政村无村委会阵地;19个行政村无文化室;16个行政村无卫生室。
三、规划内容
通过十年的努力,使全镇基础设施完备,经济快速发展,农民人均收入稳步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更加充分。将全镇建设成为生活富裕安康,村庄环境整洁,民主法制健全,社会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以人为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保民生、促增长;保稳定、促和谐”的工作思路,积极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彻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在规划期内:
1.道路建设项目:
(1)自然村道路水泥硬化5.8公里。其中:2012年实施洛安村0.8公里;2014年实施北五星村2公里;2016年实施东淡村3公里。
(2)村内街道水泥硬化52.1公里。其中:2012年实施杜家庄村2公里、南邵村1公里;2013年实施刘坳村2.7公里、洛安村3.1公里;2014年实施东淡村5.5公里、北邵村2.8公里;2015年实施红岩村1.5公里、烟庄村1公里;2016年实施郭家村1.1公里、赵家塬村0.7公里;2017年实施延村6公里、北甘井村7.5公里;2018年实施北五星村4.2公里、王家村1.5公里;2019年实施周家村2.2公里、吕家村1.5公里、北庄村2公里;2020年实施南五星村2公里、
南上宜村1.8公里、岳御史村2公里。
(3)修建U型渠104.2公里。其中:2012年实施杜家庄村4公里、南邵村2公里;2013年实施刘坳村5.4公里、洛安村6.2公里;2014年实施东淡村11公里、北邵村5.6公里;2015年实施红岩村3公里、烟庄村2公里;2016年实施郭家村2.2公里、赵家塬村1.4公里;2017年实施延村12公里、北甘井村15公里;2018年实施北五星村8.4公里、王家村3公里;2019年实施周家村4.4公里、吕家村3公里、北庄村4公里;2020年实施南五星村4公里、南上宜村3.6公里、岳御史村4公里。
2.农村人饮:打深水井12眼,建水塔12座,铺设给水管道32公里。
(1)2012年杜家庄村、南邵村各打深水井1眼,建水塔1座;
(2)2013年赵家塬村打深水井1眼,建水塔1座;
(3)2014年烟庄村、北甘井村各打深水井1眼,建水塔1座;
(4)2015年周家村打深水井1眼,建水塔1座;
(5)2016年王家村、延村各打深水井1眼,建水塔1座;
(6)2017年红岩村、北邵村各打深水井1眼,建水塔1座;
(7)2018年吕家村、南上宜村各打深水井1眼,建水塔1座。
3.电力保障:
(1)积极争取电力部门支持,2012对杜家庄新村用电问题予以解决。
(2)逐年完成全镇所有村的电网安全改造工作。
4.农村信息化工程:结合“村村通”工程,完成全镇电话、宽带、有线电视的网络铺设接入工作,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力争在规划末期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宽带覆盖率达60%以上。
(二)攻坚克难,做好移民搬迁工作
1.危房改造:全镇需危房改造的有1807户,7578人。
(1)2012年危房改造342户,涉及1434人。
(2)2013年危房改造351户,涉及1472人。
(3)2014年危房改造232户,涉及972人。
(4)2015年危房改造221户,涉及926人。
(5)2016年危房改造220户,涉及922人。
(6)2017年危房改造191户,涉及800人。
(7)2018年危房改造132户,涉及552人。
(8)2019年危房改造118户,涉及502人。
2、异地搬迁:需异地搬迁的有13个自然村,343户,1455人。
(1)2012年杜家庄村110户520人。
(2)2013年南邵村29户112人、烟庄村12户36人。
(3)2014年东淡村34户126人。
(4)2015年南五星村67户282人。
(5)2016年北五星村15户75人、北甘井村30户120人。
(6)2017年岳御史村24户104人、红岩村22户80人。
危房改造工程和异地搬迁工作覆盖面广,工程量大。力争在2020年以前全部搬迁到位。同时,对确定为中心村、示范村和整体搬迁的村,结合卫生街、沼气池、改灶、改厕等项目,整合民政、农业、水利、交通、电力、卫生、文教等部门,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标准,将水、电、路、气、房和环境等基础设施全部一次建设到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抢抓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重大历史机遇,用科学的办法来促进全镇各项社会事业均衡发展。
1.完善村级各项配套设施。
新建7个行政村的村委会阵地及村级文化广场;新建19个村级文化室,16个村级卫生室;安放健身器材70具:
(1)2012年新建南邵村级文化室;南上宜村级文化室,村级卫生室。
(2)2013年新建赵家塬村级文化室,村级卫生室;延村级文化室,村级卫生室。
(3)2014年新建吕家村级文化室,村级卫生室;红岩村级文化室,村级卫生室。
(4)2015年新建杜家庄村委会阵地、村级文化室及村级卫生室;刘坳村级文化室。
(5)2016年新建王家村委会阵地、村级文化室及村级卫生室;烟庄村级文化室,村级卫生室。
(6)2017年新建东淡村委会阵地、村级文化室及村级卫生室;洛安村级文化室。
(7)2018年新建北五星村委会阵地、村级文化室及村级卫生室;北甘井村级文化室,村级卫生室。
(8)2019年新建岳御史村委会阵地、村级文化室及村级卫生室;北邵村委会阵地、村级文化室及村级卫生室。
(9)2020年新建周家村委会阵地、村级文化室及村级卫生室;北庄村级文化室,村级卫生室。
2.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平安甘井”、“平安村”、“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努力化解
社会热点、难点和各种矛盾纠纷,维护社会整治稳定,着力推进法治乡镇和民主法制村创建。
3.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建立环境卫生长效机制。以村庄、道路的绿化、美化、亮化为重点,搞好绿色家园建设,积极开展争创生态、文明、卫生村活动,努力营造整洁、舒适、清新、环保、文明的农村人居环境。
4.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开展“好媳妇”、“好公婆”、“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树新风、促和谐创评活动。在群众中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群众中广泛传播,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四)产业兴农,快速提高群众收入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强特色产业建设,培育壮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稳定粮食面积、提高单产”的工作思路,确保粮食种植面积控制在2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实现产值700万元以上。同时,进一步做大做强“果、畜、烟、菜、劳务输出”主导产业,提高农产品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果业生产:逐年扩大种植面积,发展栽植大户100户,使苹果、核桃等栽植面积达到2万亩。注重果业提质增效,不断提升农户种植管理水平,使果业生产成为全镇的支柱产业。
2.养殖业:进一步加大畜牧业养殖规模,着力扶持一批养殖大户,计划到2020年,培养养
鸡大户100户,獭兔养殖大户30户,养猪场50座,肉牛育肥场15座。做好防病防疫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效益。
3.大棚蔬菜:计划到2020年建成蔬菜大棚144座以上,完善灌溉、电力、生产路等相关配套设施,扶持2到3个大棚蔬菜专业村。
4.烤烟种植:巩固全镇2000亩烤烟种植面积。
5.科技扶贫: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力争使每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
四、主要措施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全镇的中心工作常抓不懈,重点要放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上来,大力提高人民群众收入,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福祉。
加强领导,密切协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镇主要领导为《规划》实施第一责任人,将片区扶贫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领导干部包抓制,将任务责任落实到人,确保规划任务有计划、有步骤的落实。积极争取上级和业务部门的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使有限的扶贫资金得到集中合理的使用,发挥整体效益。
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按照全镇的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在辖区范围内全面推进扶贫的落
实,营造奋勇争先的积极氛围。同时,逐村有针对性的制定详细的扶持方案,使每个村都至少有一项增收产业,真正实现整体发展,全民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