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茶叶种植机械现状与发展趋势

茶叶种植机械现状与发展趋势

来源:测品娱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4卷第3期 2008年6月 农业装备技术 Agricultural Equipment&Technology Vo1.34 No.3 Jun.2008 茶叶种植机械现状与发展趋势 宋卫东 ,张龙全2,肖宏儒 ,钟成义 (1.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2.苏州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摘要:我国是茶的古国,发现和利用茶树约有万余年的历史,发展茶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它既是我国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骨干项目,又是我国传统的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在总结分析目前茶叶种植、种植机械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茶园种植机械今后的发 展重点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茶叶;种植;机械;现状;趋势 0引 言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的古国,发现和利用茶树 约有万余年的历史,是人类饮茶、种茶、制茶的发源 地。茶叶已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中最具有生命力、最受 消费者欢迎的文明健康饮料,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 提高、健康意识增强和茶文化的兴起,人们对茶叶数 量、质量的需求正在逐渐增加与提高。茶叶已成为人 民群众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山区、半山区、丘陵 始起步,当时种植面积不到l6.7万hm2产茶6万t,出 口1.5万t。由于各级重视,积极扶持茶叶生产,通 过采取垦复荒地、因地制宜地综合治理低产茶园等 措施,促进了全国茶叶生产发展。前2O年基本以垦 复、发展及努力扩大种植面积为主,期间,茶园面积 平均年增加7.3%。随后1O年边扩大茶园面积,边改 善茶园结构,提高茶园单产。 从表1可以明显看出,5O多年来我国茶叶种植 面积、产量、出口量等得到持续、高速发展。2004年, 我国茶叶种植面积、产量、内销量和出口量分别达 126万hm2 83.5万t、55.5万t和28.O2万t,分别是 1950年的7.5倍、l2.8倍、160.9倍和14.9倍,与2000 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4.5%、22.25%、22.78%和 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已成为广大山区茶农脱贫 致富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支柱产业。因此,发展茶 叶生产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极有前景的“绿色产业”。 1 茶叶种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茶叶生产发展是从1949年时的最低谷开 1950 22.89%,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表1 50多年来茶叶种植面积、产量、内销量、出口量统计表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01 2002 2003 2Oo4 126.O 面积/万hm2 16.8 37.2 48.7 104.1 1 16.7 1 10.0 1 14.3 1 18.7 122.0 产量/万t 内销/万t 出口/万t 6.52 O.345 1.88 13.58 6.1 4.26 13.6 6.07 4.09 30.37 54.O1 13.27 10.76 68.3 45.2 22.8 70.1 46.5 23.5 74.5 47.7 25.3 76.8 5 1.5 25.6 83.5 55.5 33.85 19.5 28.O2 1.1 生产主体以茶农为主,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 理,在茶区建立茶厂负责加工。茶厂按一定标准收购 化、产业化 茶树种植以农户为主体,茶园是一家一 户经营的,平均每户仅667m 左右。全国有茶厂6.7万 家,平均每个茶厂年加工茶叶仅10 t,产量小、市场 规模也小,又是手工作业,要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非 常困难。加工企业由于规模小,导致设备落后、技术 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同时小规模生产也阻碍着 鲜叶,加工生产,负责销售。或由公司与茶农签订合 作协议,制定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提供统一服务,逐 步实现茶叶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 1-2龙头企业少,知名品牌少经营企业数量多, 龙头企业少;家庭式、小农性质的企业多,现代化企 业少;产品品牌多,名牌少。经营企业中由于缺乏龙 高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应用。低集约化程度影响了 我国茶业综合竞争力;低社会化程度制约了我国茶 业的产业化进程,因此,应大力发展“茶场(厂)+农 户”或“公司+基地”的发展模式。茶园由农户自行管 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出口茶叶只能以原料茶为主,受 制于人,难以开拓市场。中国有近千个茶叶品牌,但 没有象“立顿”这样的世界级品牌。 1.3管理水平低,管理不规范 由于我国茶叶经营 总第145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宋卫东等:茶叶种植机械现状与发展趋势 以家庭经营为主,经营者普遍对管理不够重视,管理 茶区也都在实行机械化茶园耕作管理以节本增效。 人员基本上没有受过管理专业培训,现有企业潜力 现有的茶园作业机械普遍存在效率低下,操作不 难以发挥。 便。亟待开发能一机多用的集成复合式茶园管理作业 1.4技术水平与先进产茶国相比差距较大茶叶 机械。目前,作业的茶园机械主要有以下几种: 科技创新水平与先进产茶国的差距拉大。主要表现 2.1 茶园中耕机茶园中耕是对茶间土壤进行中 为:一是茶树良种普及率过低;二是茶园生产力整体 耕、除草、松土的一道工序,利于茶树吸收水分和减 水平低下,生产成本高;三是茶叶加工技术与设备落 少蒸发,避免杂草繁生与茶树争夺养料和水分,可促 后;四是产品档次低,生产的茶叶基本上是初级产 进茶树根系的发育生长,提高茶叶嫩芽的品质和产 品,深加工产品只占30%左右,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附 量。国外在上世纪6O年代开始研制,普遍采用小动 加值均很低,无法满足国际市场要求。 力机械或专用茶园动力机械配套专用的茶园中耕机 1.5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组织少现有服务组织 作业,作业方式主要是旋耕松土。我国目前有几个茶 有效服务少,服务能力弱。且以兼业为主,自我服务 机生产商生产与小动力配套的中耕机,中耕的工作 为主。因此在茶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有关部门 方式有旋耕和曲柄锄齿挖掘式2种。存在问题主要 应大力开展全程技术服务工作,以保证生产、加工、 是功能单一、质量不稳定和作业性能达不到要求,需 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衔接与畅通,并从实际需要,协助 作进一步的改进提高。 制定规划,科技开发,沟通信息,协调关系等,保证茶 2.2茶园施肥机茶园中常用的肥料有化肥和有 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机肥,应用机械施用的一般为化肥,在现代有机化与 1.6病虫害综合防治能力弱,农药残留严重茶叶 绿色化茶园主要施用有机肥,以减少污染,提高茶叶 中农药残留的控制与管理是近年来茶叶出口中的突 的品质。应用机械在茶园中施化肥,其方式有2种: 出问题,也是广大消费者关注的问题。我国茶叶农药 一种是撒施旋耕(日本和苏联等国常用);另一种是 残留检出率居各产茶国之首,且有相当一部分超过欧 开沟、施肥、覆土合一的施肥机。我国于上世纪70年 盟标准。因此我国今后的茶叶生产一方面要加强对茶 代开始研制茶园施肥机械,主要产品有C—l2茶园耕作 园农药残留问题的监控,重视茶园病虫害综合治理、 机和小动力手扶拖拉机配套的施肥机,采用芯铧式开沟 生物防治,重视茶园用生物农药的研发,同时积极研 器配螺旋式施肥机构,每台工效为0.13—0.2 hm2/h。 究开发有机(天然)茶叶,使我国茶叶中农药残留降低 由于分田承包责任制的推广,机器未能得到大量推 到最低标准,维护并提高我国茶业行业的形象。 广,目前,茶农还是沿用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由于 2茶园种植机械现状与存在问题 推广应用有机茶和绿色茶的需要,应研制施用有机 肥的施肥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向城镇和第 2.3茶园开沟机我国于1981年从日本引进了 二、三产业转移,部分茶区农业劳动力越来越紧张, F-15A茶园开沟机,其基本构造为一四轮驱动的自 从而造成劳动力价格上涨,对茶叶这个传统的劳动 动底盘,悬挂一链式铣切式开沟器。机器最大宽度仅 密集型产业造成了剧烈的冲击;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500 mm,可以顺利进入茶园工作。日本茶园开沟机尚 亦增加了成本支出,而国际大宗茶价却出现不同程 可用作茶园的土壤改良和茶树栽种前的苗床深翻等 度的回落。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考 作业。其原理与开沟相似,只是把分土螺旋拆除,开 虑,茶园耕作管理机械受到普遍的重视。传统生产注 沟器铣切的碎土不再分向两边,仍抛人沟内,从而完 重茶叶加工机械而忽视茶园管理作业机械的状况正 成深耕作业。 在发生根本的转变。各地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和产品 80年代国内有关单位也开展了开沟机以及机 经营战略,都在采取不同的机械化策略。如江苏省正 上开沟器的研制,如配套在丰收—4小底盘上的开 加强田间管理机械(如推广采茶机采茶,用修剪机修 沟器等,但未得到普及应用。目前,茶农在需要开沟 剪以及新发展的点滴法施肥装置等)以及名优茶加 时,使用人力挖沟的方式解决。 工过程中的机械化,突出省力化的管理技术,降低生 2.4茶园培土覆土机覆土起畦是完成茶苗种植 产成本。浙江、湖北、广东、云南、黄山等其他主要产 土畦的最后工序。作业要求是把基肥完全覆盖和起 总第145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AET 农业装备技术 好土畦。采用的机具是悬挂在轮式拖拉机上的覆土 起畦器。它由梯形机架、悬挂梁、左右挡土板、导 板和六齿耙等组成。使用机器开垦的缺点在于,易造 成表土和下层土壤的混乱,同时,该型机具只能在 2oo以下的坡地作业。我国基本采用人工移栽的方 外,茶园作业机械各自携带动力和行走设备,造 成动力和行走机械的浪费。现阶段茶园作业机械发 展趋势主要为: 3.1 茶园作业机械向集成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国 产机械以单一功能为主,只能完成单一的任务,功能 结构简单,不能实现连续作业,不能满足现代有机 式,在对新建茶园小苗培土的工序上,亦使用人工作 业来完成。 茶、绿色茶要求的清洁、不落地的生产要求。同时因 我国茶园中使用的病虫害防 为结构单一,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产品智能化水平 不够,不能有效地节约劳力,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 故不能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以体现机械化作业节 本增效的优点。 3.2提高茶园作业机械的质量,增加实用性 目前 2.5茶园植保机械治机具,因与大田作物通用,种类较多,有喷粉机、喷 雾机、弥雾机和喷灌机等。国外以手提式机动喷雾 (粉)机为主,技术发达地区配以乘坐式喷雾(粉)机, 并开始使用新型高效生物农药植保机具。随着我国 有机茶和绿色茶的推广,茶叶植保普遍使用生物农 药和生物治虫新技术。因此,要研究适应上述技术的 国内少量生产的茶园作业机械,大多制作粗糙,运行 可靠性低,安全性差,无形中增加了茶农的运作成本。 3.3注重环保,适应高档名茶采摘要求随着绿色 有机茶受到国际和国内市场的欢迎,各地也将有机茶 茶园植保新机具。 2.6茶树修剪机根据茶树生育阶段,茶树机械化 修剪方法分为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 台割5种。修剪机有单人手提式茶树修剪机、茶树双 面修边机、双人轻、深修剪机和重修剪机等。在这方 面,我国较早引进消化了先进国家的技术,形成较大 生产规模的生产力,推广应用范围广。与此同时,茶 区对名特优茶的机械化采摘呼声很高,据调查,每生 的生产当作重点。有机茶要求不能受农药和重金属污 染,而目前我国茶叶的生产难以做到这一点,工业污 染严重,我国茶叶生产中普遍存在的农药残留、重金 属、有害细菌超标,已经成为我国茶叶出口增长的最 大制约因素。8O年代以来,茶园作业机械化技术虽然 取得一些成就,但在新形势下仍存在机械的适应性问 题。国外引进的采茶机不能满足高档名优茶“一芽一 叶”的采摘要求,只能做到几个叶片一起采。 3.4机械制作成本及机械工作能耗逐渐降低茶 产500 g高档茶,差不多要消耗4个采茶工1 d的劳 动,像一个拥有400 hm 茶园的企业,生产名特优茶 需要采茶工4 000余人,由于采茶工难以解决,只好 放弃大量的名茶加工,而尽量制作蒸青茶。但目前国 内还没有一家采茶机和茶树修剪机生产企业。 总之,国内茶园机械缺乏,国内虽然有少数小型 园作业机械的价格水平仍然未达到生产者能普遍接 受的程度,以致普及率受到极大,导致名优茶生 产成本始终居高不下,这些都需要机械工艺技术革 命加以解决。 茶园耕作机生产厂家,但不论是机械作业能力,还是 生产数量,都难于满足茶区需求,而国外厂家提供的 茶园耕作机等,同样因为动力不足等原因,大多都不 适用于我国茶园耕作。随着农村劳动力不断紧张,采 茶和耕作等茶园作业机械的短缺,已明显成为当前 茶产业发展的瓶颈。 参考文献: 【1]权启爱.我国茶叶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茶叶, 2006,6:4-6. [2]我国茶业可持续发展与有机茶开发,中国茶叶网[EB/OL].  ̄007-8-17).http://www.china-tea.org/Html/2007817963- 1.htnfi. 3茶叶种植机械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市场上存在的茶园作业机械,尤其是 适用的耕作管理机械比较缺乏,名优茶生产的机械 【3]刘年艳.中国茶业发展报告,中国茶叶网[EB/OL].(2004-6-5). hltp:// ̄¨' .china—tea org/Hta ̄2004651 12548-1.htm1. 【4]茶叶及其制品国际标准跟踪研究报告,中国茶叶网 [EB/OL]. ̄006-6—1 3).http://www.china-tea.org/Html/ 2006613102741—3.htm1. 缺乏更加严重。传统的茶叶生产中栽培管理部分的 成本很大,占到总成本的40%左右,如不能找到经济 【5]陈永生,朱德文,任彩虹.对“十一五”江苏茶业机械化发 展的展望[J].农业装备技术,2006,32(3):4—6. 实用的茶园耕作管理技术及机械,将使得茶叶的生 产成本长期居高不下,不能提高茶农的生产效益。另 总第145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