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 药剂科 沙利度胺事件
•据统计,在1956~1963年17个国家中发现海豹畸形儿有1万余例,其中德国6000多例,日本1000多例。
苯甲醇致儿童臀肌挛缩症
药物性耳聋
“千手观音”21位演员中18人因药致聋。我国约有5000万-8000万残疾人,1/3为听力残疾,其致聋原因60%-80%与使用过氨基甙类抗生素
药 害 事 件 【定义】:泛指由药品使用导致的患者生命或身体健康损害的事件,包括药品不良反应以及其他一切非预期药物作用导致的意外事件。 既包括非人为过失的不良反应,也包括人为过失导致的其他负面药物作用。
国内近几年与药品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2006年4月发生齐二药——“亮菌甲素注射液查为假药”事件
2006年6月至 7月震惊全国的“欣弗(克林霉素磷
酸酯葡萄糖注射液)”事件
2007年1月,广东佰易药业静脉注射人用免疫球蛋
白致患者丙肝抗体阳性事件
2007年9月上海华联制药生产的阿糖胞苷导致全国
100多名白血病患者下肢瘫痪的严重药物不良事件
国内近几年与药品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2008年10月5日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刺五加注射液严重不良事件
2009年1月17日和19日, 假药“糖脂宁胶囊” 致人死亡事件
近年来假药事件屡有报道,特别是2012年毒胶囊
事件
2017年不良反应上报情况 2017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 142.9万余份
一般不良反应 98.6 严重不良反应 12.6 新的不良反应 0
30.7 20
40
60
80
100
120
以上严重事件给我们的思考
药品是治病防病的,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事件?
•不良反应相关概念 •ADR监测的重要意义 •医院ADR监测的开展
药品不良反应 定义: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 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副反应 特异质反应 毒性反应 不良反应 变态反应 停药反应 后遗效应 ADR概念所表达的涵义
合格药品(合法生产、经营、储存,符合法定质
量标准)
正常使用(符合说明书及医嘱要求)
一般剂量(常规剂量)
与治疗目的无关(非预期的疗效)
意外的有害反应(上市前未被发现) 副作用(Side effect)
是指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产生副作用的原因是药物作用选择
性低、作用范围广,当治疗利用其中的一个药理作用时,其他作用就成了副作用。随着治疗目的的不同,副作用也可以转化为治疗作用。
毒 性 作 用 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病理状态或合用其他药品引起敏感性增加,在治疗量时造成某种功能或器质性损害.
毒性作用在性质和程度上都与副作用不同,对病人的危害性也较大
•后遗效应
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有效浓度以下仍存
在的生物效应。遗留时间可长可短、危害轻重不一。
•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
由于药品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又
称为治疗矛盾。不是药物本身的效应,而是药物主要作用的间接结果,一般不发生于首次用药,初次接触时需要诱导期,停止给药反应消失。
变 态 反 应 药物或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作为抗原刺
激机体而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这种反应的发生与药品的剂量无关或关系甚少,治疗量或极小量都可发生。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血清病综合征、哮喘等。
特异质反应 指因先天性遗传异常,少数病人用药后发生与药物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有害反应。这些反应与一般人群反应不同,往往与这些人的先天性和遗传性因素有关。大多是由于肌体缺乏某种酶,是药物在体内代谢受阻所
致反应。
药物依赖性 由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使用或定期使用该药的行为和
其他反应-精神依赖;为的是体验它的精神效应,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有时也是为了避免由于停
药所引起的不舒适(戒断症状)-身体依赖,可以发生或不发生耐受性。同一人可以对一种以上的药
物产生依赖性
•首剂效应
系指一些病人在初服某种药物时,由于
肌体对药物作用尚未适应而引起不可耐受的强烈反应。
•停药综合征
一些药物在长期应用后,机体对这些药物产生了适应性,若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易使机体的调节机能失调而发生功能紊乱,导致病情或临床症状上的一系列反跳,回升现象和疾病加重等。
•致畸作用
指药物影响胚胎发育而形成畸胎的作用。畸胎有一定自然发生率,因果判断困难,一般通过估计危险度指导临床用药
•致癌作用 化学物质诱发恶性肿瘤的作用。人类恶性肿瘤80%~85%为化学物质所致。但因总的发生率较低,要确定与用药的因果关系往往需要进行大量
、长期的监测
ADR 分 类 一般不良反应
新的药品不良反应
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
严重不良反应
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 引起死亡
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
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性损伤 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ADR 分 型 【A型不良反应】:属剂量相关性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
药物的药理作用过强所致,通常与剂量有关,可预测。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副作用、毒性反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首剂效应和撤药反应
【B型不良反应】 :属剂量不相关性不良反应,与正常药理
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通常与剂量无关,难预测。发生率低、死亡率高。——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
ADR 分 型 【C型不良反应】:一种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不良反应,发
生迟缓,与剂量逐渐累积有关,难以预测。其发病机制有些与致癌致畸以及长期用药后心血管疾患、纤溶系统变化有
关,有些机制不清,尚在探讨之中。
例如妇女妊娠期服用乙烯雌酚,子代女婴至青春期后患阴道腺癌。
不良反应的预防 A类不良反应的预防
【药物选择】
注意妊娠、哺乳及儿童用药的特殊性。妊娠期妇女应禁用对胚胎有强烈毒害作用的药物。
注意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药物选择,避免使用经肝代谢/肾排泄
的药物。
掌握所用药物禁忌症、慎用、注意事项。 询问药品不良反应史
不良反应的预防 A类不良反应的预防
【用法用量】:
剂量降低可避免或减轻ADR。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需注意调整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
避免不合理联合用药,经同一代谢途径代谢的药物合用毒性增加
不良反应的预防 B类变态反应的预防
一般不能用降低剂量来防止过敏反应发生。 询问药物过敏史
注意交叉过敏,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部分交叉过敏反应。
皮试,对规定需做皮试的药物应做皮试,体内有致敏抗体(+)者不得使用。
开展ADR监测的重要意义
开展ADR监测的重要意义 (一)弥补药品上市前研究的不足,为上市后再评价提供服务
由于药品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使得一些意外的、未知的、发生率低的不良反应只有在上市后的大面积推广使用中才能显现
开展ADR监测的重要意义 (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头孢曲松钠 合用 含钙溶液/药物 肺、肾中出现钙-头孢曲 松钠沉淀物 新生儿死亡 美国FDA 生产企业 修改药品说明书 联合发布消息 提出风险警示 柴胡注射液说明书主要新增内容 【不良反应】项应增加以下内容:
过敏反应:皮肤潮红或苍白、皮疹、瘙痒、呼吸困难、心悸、紫绀、血压下降、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等。
全身性反应:畏寒、寒战、发热、疼痛、乏力等。
皮肤及其附件:可表现多种皮疹,以荨麻疹、皮炎伴瘙痒为主。 呼吸系统:憋气、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
心血管系统:心悸、胸闷、紫绀、血压下降等。
神经精神系统:头晕、头痛、麻木、眩晕、晕厥、抽搐、意识模糊等。 消化系统:口干、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用药部位:疼痛、皮疹、瘙痒、局部红肿硬结等。
三、【禁忌】项应当包括:
1.对本品或含有柴胡制剂及成份中所列辅料过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病史者禁用。
2.儿童禁用。
参麦注射液说明书修订内容 【不良反应】项应当包括:
1.过敏反应:潮红、皮疹、瘙痒、呼吸困难、憋气、心悸、紫绀、血压下降、喉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2.全身性损害:畏寒、寒战、发热、高热、疼痛、乏力、面色苍白、胸闷、多汗、晕厥等。
3.呼吸系统:呼吸急促、咳嗽、喷嚏、哮喘等。
4.心血管系统:心悸、胸闷、胸痛、紫绀、心律失常、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等。
5.消化系统:口干、舌燥、呃逆、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胀气、肝生化指标异常等。
6.精神及神经系统:头晕、头胀、头痛、麻木、震颤、抽搐、意识模糊、烦躁、精神紧张、失眠等。
7.皮肤及其附件:皮疹、斑丘疹、红斑疹、荨麻疹、瘙痒、肿胀、皮炎等。
8.用药部位:疼痛、红肿、麻木、瘙痒、皮疹、静脉炎等。 9.其他:腰背疼痛、肌痛、视物模糊等。
参麦注射液说明书修订内容 【禁忌】项应当包括:
1.对本品或含有红参、麦冬制剂及成份中所列辅料过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病史者禁用。 2.新生儿、婴幼儿禁用。 3.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4.对药物有家族过敏史或过敏史者、过敏体质者禁用
开展ADR监测的重要意义 (三)为遴选、整顿和淘汰药品提供依据,为药品
上市后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鱼腥草注射液 过敏性休克 清热、解毒、利湿 控制感染 国家中心对此提出关注 分析、评价 提出安全建议 暂停该品种 对该品种通报 开展ADR监测的重要意义 (四)促进新药的研制开发
特非那丁 不能透过血脑屏障,成为最受欢迎的抗过敏药物 心脏毒性 死亡报告 撤市 非索非那定 特非那定代谢产物 新型抗组胺药 具有药理作用 开展ADR监测的重要意义 老药新用
米诺地尔: 降压药—毛发生长—改做生发剂
沙度利胺: 抗麻风—抑制细胞增殖—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酮康唑: 抗真菌—增加血睾酮水平—治疗晚期前列腺癌 西地那非: 抗心绞痛—勃起亢进—治疗勃起功能紊乱(ED)
他汀类: 调血脂—刺激骨的形成—治疗骨质疏 松性骨折
开展ADR监测的重要意义 是公众安全用药的需要
是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需要
保护大众
保护患者
维护声誉
保护自己 提高质量
医院ADR监测的开展
医院开展ADR监测的优势 医院常常是发现不良反应的第一个地点。
医务人员常常是ADR的直接接触者。
医务人员是ADR患者的主要救治者。
药品不良反应的深入研究离不开医院
医院ADR监测的开展 报 告 的 原 则
可疑即报
您认为可疑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请尽快报告!
报 告 程 序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ADR监测中心 省ADR监测中心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市ADR监测中心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市卫计局 县ADR监测中心 医疗机构 报 告 时 限 性 死亡病例 及时报告 严重的或新的 15日之内 一般的 每季度向省、市(自治区) 如何规范填写ADR报告 (一)纸质报表填写
(二)在线网络填报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格 报告表将报告分为:
报告基本信息 、 患者基本情况、 怀疑用药 、 并用药品 不良反应/事件详细信息、
报告信息 、附件信息和再评价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格 如何规范填写ADR报告表 常见的不规范疾病名称不规范名称上感慢支肠胃炎肺心病房早风心病心梗ICD-10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胃肠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房性早搏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肌梗塞不规范名称肾衰泌尿系统感染乙肝椎间盘突出右输尿管结石慢性肾炎大腿静脉曲张ICD-10肾功能衰竭泌尿道感染慢性乙型肝炎椎间盘脱出输尿管结石慢性肾小球肾炎大隐静脉曲张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格 不良反应/事件过程描述
4个时间:
患者用药时间
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
采取措施干预不良反应的时间; 不良反应终结的时间。 3个项目:
第一次不良反应出现时的相关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
不良反应动态变化的相关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 发生不良反应后采取的干预措施结果。 2个尽可能:
不良反应/事件的表现填写时要尽可能明确、具体; 与可疑不良反应/事件有关的辅助检查结果要尽可能明确填写。
关 联 性 评 价 主要遵循以下五条原则
用药与不良反应/事件的出现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 除了先因后果这个先决条件外,原因与结果的间隔时间也应符合已知的规律
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
停药或减量后,反应是否消失或减轻?
再次使用可疑药品是否再次出现同样反应/事件? 反应/事件是否可用并用药的作用、患者病情的进展、其他治疗的影响来解释?
关 联 性 评 价
1 肯定 很可能 可能 可能无关 + + + - 2 + + - - 3 + + ± ± 4 + ? ? ? 5 - - ± ± 待评价:需要补充材料才能评价 无法评价:评价的必需资料无法获得 +表示肯定; -表示否定; ±表示难以肯定或否定; ?表示不明
谢谢 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