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高校资助工作的探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高校资助工作的探究

来源:测品娱乐
2018年1月DOI:10.16681/j.cnki.wcqe.201801054教育管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高校资助工作的探究钟兴(广西科技大学,广西柳州,缘源缘园园远)摘要:文章主要阐述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盛行的当下,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从强化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采用经济资助和精神援助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提高高校资助工作团队工作水平;项目培育和绩效评价相结合,提升资助工作效能四个角度分析了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进行高校资助工作。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资助工作中图分类号:G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01(2018)01-0099-0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但由于各地市间的发展不均衡,差距的不断拉大,加之一部分家庭由于天灾或人为因素导致经济条件较差,使得高校中存在一批经济困难的学生。为了保证这部分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高校的资助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上解决了经济困难学生的求学问题[1]。因此,如何更好地完成高校的资助工作,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成了高校教育面临的新问题。一、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性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满足了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其次,可以实现高校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最后,促进了教育的公平正义。(一)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每一位学生都有通过教育来改变个人命运的强烈需求及受教育权,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较为贫困,经济条件较差,生活压力大,导致无法正常行使自己应有的权利,有一部分学生甚至不得不因此终止学业。这一部分学生急需得到经济上的资助,此时高校的资助对他们来说十分重要,因为这既可以满足他们的求学需求,还可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是他们成才之路上的重要助力[2]。(二)实现高校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也是实现伟大“”的不可或缺的力量,教育、培养人才是高校教育的初衷,也是高校教育的目的。高校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完整的、高尚的品格,培养出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除了课堂教学外,还需要在其他教育环节对学生加以引导,而高校资助工作正是其中重要一环。它既使培养人才成为可能,又使学生在被资助的过程中受到一系列教育。(三)促进教育的公平正义教育本身主张一视同仁,要求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使全体公民都能得到公平、平等的教育机会,实现教育的社会教化功能,而教育的这一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高校资助工作正是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帮助每一位学生完成学业,实现梦想,以达到育人的目标的行为。高校资助工作的目的就是使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资源公平[3]。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高校资助工作的必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也是全社会的价值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工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实践活动渗入社会的各方各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慢慢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资助工作是办学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共同价值追求,高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社会人才。高校资助工作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教育的公平正义。对家庭贫困、经济条件差的学生进行资助是高校教育理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高校资助工作者一方面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贫困学生的困难是暂时的,对他们进行资助是为了帮助其更好地发展;另一方面,对这一类学生进行资助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鼓励,是社会正能量的一种传递和体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良好体现。(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资助工作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路青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未来的价值导向。大学时期正是青年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高校教育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时期,至关重要。高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各个环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脑海中。高校资助工作是针对家庭贫困、经济条件差的这一学生群体特定的,所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敏感性。高校要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帮助困难学生,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被资助的过程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提高高校资助工作的实际效果。作者简介:钟兴(1979—),男,汉族,广西柳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广西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功能的实践与探索”(编号:2017ZZ008)。

2018年1月(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资助工作是解决资助工作新问题的现实需求中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新思想涌入校园,在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盛行的当下,还没有完全形成正确、积极的价值观的青年学生十分容易受到诱惑,尤其是一部分家庭贫困、经济条件差的大学生很容易为了金钱而走上错误的道路,这些问题都将给学生品格的健全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一定的阻力。所以,高校一定要注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作用和引导作用,高校资助工作者在资助工作中除了帮助这类学生克服物质方面的困难外,还要对他们的进行精神方面资助”,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高校资助工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全社会认可的今天,如何进一步地改善高校资助工作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转变资助工作思路,使高校资助工作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等,都是摆在高校面前的新挑战。(一)强化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传统的高校资助工作只是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让学生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其他问题均不在资助工作考虑的范畴之内。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盛行的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不但要实现经济援助,还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这类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进而帮助其树立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形成高尚的情怀和品格。首先,坚持诚信教育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使命担当,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相对缺失以及规则意识不强的现状,高校要积极承担教育责任,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第一,做好资助项目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学校要利用校园广播和各种展示版面,主动公开各类资助项目的标准和条件,一方面使困难学生体会到被关爱,另一方面让困难学生对照标准主动申请。第二,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校要鼓励学生主动与设奖单位或个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也可以定期组织资助单位和个人与学生见面,在交流沟通中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学会分享,懂得回报。第三,要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给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对于学生的失信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例如,取消该生一定时期内的评优、评先资格;对于行为恶劣者,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其行为;对信守承诺的学生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等,在奖罚间树立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其次,扶贫济困与励志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提高家庭困难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学校可以根据困难学生的个体化特征,设置相应的活动和工作,让受资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锻炼和成长。学校还可以为受资助学生设置一定时限的社会义工工时,促使学生积极融入社会,培养他们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意识。学校可以对表现突出的受资助学生进行宣传表扬,用其真实事迹感动周围学生,还可以开展“学习之星”“义工之星”一类的评比活动,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曾经受资助的成功校友回校交流,用他们的优秀事迹教育学生。(二)采用经济资助和精神援助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传统的高校资助工作模式一般只是进行经济方面的援助,它忽视了对学生精神方面的援助工作,造成资助工作不深入、不彻底,资助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新形势下的资助工作必须坚持经济资助与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解决学生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困难。在实际工作中,坚持经济资助为手段,精神援助为最终落脚点,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将资助工作做深入、做细致、做全面,实现向高校资助工作新模式的转换。(三)提高高校资助工作团队工作水平每所高校都配备了专门教师负责资助工作,但从以往工作来看,这些教师只是将资助工作作为单纯的救助事物进行管理,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资助工作内容越来越复杂,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负责资助工作的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4]。教师除了自己学习相关的财务、管理、教育和心理学知识外,学校还应组织相关的专业培训,或者组织相关单位进行交流和学习,不断丰富资助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提升资助工作的效果,将高校资助工作团队打造成为一支专家级队伍。(四)将项目培育和绩效评价相结合,提升资助工作效能学校要充分挖掘资源,争取更多的资助项目和资金,使学校的资助面更广,使更多的困难学生可以受到资助。学校要不断完善自身资助系统的建设,加强对资助学生的跟踪服务,及时反馈资助效果,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进一步提升资助工作成效。还要建立和完善对资助工作团队的绩效考核,完善指标体系,让考核结果能够实际反映学校的资助工作情况,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四、结语高校资助工作一方面,帮助学生渡过了难关,顺利完成了学业,实现了自我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了健全的人格,让学生懂得了社会责任,明白了自身的使命。高校资助工作完成了个人发展、育人成才和社会公平的目标,这也是学校资助工作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根本体现。参考文献[1]学生资向辉助工,曲:莎莎作为.挖掘例[J].育思人想内教育涵促研究进高校,2011(12):46-49.资助体系成熟化:以清华大学高校[2]陆辅成成导员,刘学凌刊.社会主,2014,6(5):5-7,18.

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提升[J].[3]探析金[J].昕思.社会主想理论义教育核心导价值刊,2011(3):88-91.体系融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养研究[4]唐亚[J].阳思,杨想超教育.社会主研究义,2014(6):46-50.

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