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实践与评价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实践与评价

来源:测品娱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二o O六年第二期 67 中圈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684(2006)02—0067—03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的 实践与评价 杜 伟 (四Jwl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四)ll成都610068) 摘耍:我国传统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农村土地产权制 度创新的实践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现行土地集体所有、家庭平均承包经营的弊病。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集体土地股 份化实践的基础上。对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股份合作制进行了缋效评价。提出了完善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土地;股份制合作制;实践;评价 THE PRACTICE AND APPRAISAL OF THE STOCK COOPERATION SYS- TEM OF CHINESE VILLAGE COLLECTIVE LAND DU Wei (Instltute of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 610068,China) Abstract:Cinese traditional property right system of village collective land has many reality contradictions which are solved with dififculty.As one kind of practice patterns of the innovation of the ownership system of village land system,stock cooperation system of village collective land can overcome the defects of both the ownership system of village collevtive land and the contracted—responsibility on household basis in a certain degree.On the basis of an- alyzing the practice of the stock cooperation system of Chinese village collective land,this article appraises the achivement of the stock cooperation system of village collective land,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of perfecting the CO- operation system of village collective land. Key words:village;land;stock cooperation system;practice;appraisal 我国是一个二元结构矛盾很突出的农业大国,城市化程 鼓励农地产权制度的不断创新。相对单一的农地集体所有 度低,农业人口向非农转移的难度大、所需时间长,在相当长 的制度安排。我国客观上存在的区域经济差异和土地经营比 的时间里,农村集体土地都担负着农民的收入保障功能、失 较优势差异,促使了农地使用制度多种形态的出现,产生了 业保障功能和社会稳定功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作为农村 不同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如均田承包、两田制、土地规模经 土地制度的基础与核心,其创新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农业资源 营、土地承包权固化、土地股份合作制、“四荒”地使用权流转 配置效率的优化程度。在“三农”背景下,要统筹城乡经济社 等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形式。在各地的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实 会发展,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践中,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典型的诱致性制度 必须不断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创新。改革开放以来, 变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现行的土地集体所有、家庭平 一方面强调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土地的长期稳定,一方面 均承包经营的弊病,具有明显的社会效应。 收稿日期:2005一l2—2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度青年基金项目“三农背景下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股份化问题研究” (05JC790107);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资金资助项目“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股份化问题研究”。 作者筒介:杜 伟(1973一),男,四川雅安人。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产业经济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8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的 实践与评价一杜伟 、传统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与农村土地股份 愿意耕种土地又不愿意放弃土地的忧虑,促进农村集体土地 合作制的实践 使用权流转和集中,满足那些想获得土地进行规模经营的农 民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南海市从1992年开始试点,其做 新中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经历了土地改革形 成的“耕者有其田”阶段、公社化运动推进的集体所有制阶 法是:一是在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作价形式,对土地和集体 段、以农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为突破口而形成的家庭承包 所有的固定资产净值评估作价;二是按照每个劳动力的贡 经营制度阶段。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具有充分利用农地和劳 献、劳动年限和原来承包地的质量,把土地和固定资产折股 动力资源、减少劳动组织与监督及土地收益分配中的交易费 量化给农民,实行农民股权“生不增,死不减”制度;三是建立 用等功能,但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弊端:(1) 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四是把土地重新拿来招标发包, 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给基层和其他势力侵占农民财产权 利留有了一定空间。所有权主体不明确导致农村土地收益被 侵占,农地基础设施建设无法保证,耕地大量流失,大大降低 了农村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2)在监督成本高昂的情况下, 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以权谋私、侵占村民利益的现 象无法避免,特别是使用权的不稳定刺激了农地生产者的短 期行为,掠夺经营破坏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土地生 产力;(3)按人口与土地质量好坏不断均分的农村土地产权 制度。导致地块破碎,经营空间分散;(4)缺乏农村土地使用 权流转机制,导致抛荒与粗放经营,造成农村土地资源的浪 费型低效配置;(5)随着经济发展进程中非耕地农地资源价 值的提高,与非耕地生产相适应的农地制度安排相对滞后, 导致争夺这类农地权利的纠纷不断形成,影响了资源配置效 率…;传统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是:大量耕地流失,国家粮食安全受到威胁,失地农民不断增 加,特殊贫困阶层不断扩大,加剧了城乡差别和差距,影 响社会安定,同时,土地流转中的行政强制和暗箱操作,也在 一定程度上滋生了贪污 。 我国传统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存在许多难以解决 的与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要求相矛盾的现实问题,而土地 私有化又与我国现实国情不相吻合,现实选择的可能性在于 对传统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寻找农村 土地集体所有制新的实现形式,让农民个人作为集体的一个 组成部分真正实现其土地权益。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广东珠江三 角洲,作为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一种模式而在部分 农村地区出现的,尔后在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发达地区及辽、 湘、豫、川等地区有所扩展。 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的代表模式是南海模式。广 东南海市地处珠江三角洲,由于人多地少,传统的均田承包 方式表现出比其他区域相对更多的制度矛盾。南海市非农 产业相当发达,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了非农 产业,但由于土地的保障功能,农民即使有相对稳定的非农 就业机会和非农经营收入,也不愿放弃土地使用权。一方 面,农村土地无人耕种,但农民又不愿意放弃承包权;另一方 面,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元地或少地,加剧了人地矛盾。这 在客观上要求进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解决一部分人不 促使原来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五是进行按股分红。 到1995年,南海市已建立土地股份合作制组织1574个,占 全市经济社总数的96%;对3.6万公顷土地及一批固定资产 进行评价折股,折股总金额达130亿元,配置给76.6万个社 员。1996年,全市各村分红金额4亿元,人均578元;南海市 占农民总数的不到5%的8000多农民,经营着南海市16%的 耕地 。 南海市的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实践,很快在珠江三 角洲的其他地区产生制度扩张效应,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顺 德市和中山市。顺德市的主要做法包括撤队建区、作价入 股、按股分红、投标经营、自负盈亏,该市与南海市的最大区 别是耕地不计入股本,而是按人I=l计算股权。中山市则是将 原来农民实物占有耕地的行为变为拥有资产的价值形态,改 过去的平均分包为竞投租赁,改过去的农民直接经营土地为 土地作价入股、委托经营、按股分红。在此之后,北京顺义、 山东寿光等地也开始了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探 索与实践…。 二、对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的评价与建议 从各地的实践来看,一般意义上的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 作制,是将土地折股分配给农民个体拥有,农村社区实行土 地的统一规划和统一开发利用,其实质是将股份合作制引入 到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之中,改造原来的集体经济组 织,实行劳动、资金与土地资源有机结合,形成容纳多种所有 制、聚集和融通各种生产要素的机制,以扩大生产规模。 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具有以下明显的社会效应: (1)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制,是在集体土地所有权和经营使用 权分离的基础上,将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占有权、支配权、受益 权、处置权进一步分开,土地的支配权和处置权仍然属于集 体,但土地的占有权和受益权则通过股份分红,一部分归集 体所有,一部分归社员所有,由此改变了原来完全不承认农 民个人对集体土地产权占有权益、集体土地产权不能流动的 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立起一种集体土地权益由集体和农民 共享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能够更好地打破社区集体经济产 权制度的封闭性和凝固性,有利于区内集体土地的统一规 划、调整、使用和管理,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要素市场,提高 农村资源的利用效益。(2)农村土地使用权人股,农民不与 具体的地块相联系,而是将人人有份的土地折算为土地股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00六年第二期 69 权,这实质上等于强化和确认了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 步发挥,使“用手表决”与“用脚表决”的机制无法实现,高效 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内涵并没有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实 的土地市场也不可能真正建立。而在现实实践中,有些地方 质,削弱的只是均田承包的制度缺陷,打破了集体收益按人 推行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操之过急,在条件不成熟的村 均分的旧机制,形成了按股分配的新机制。(3)实行土地股 强行推行,由于不配套,部门问缺乏衔接,不少试点地区 份合作制,社员拥有的土地股权是一种货币化的股权,而不 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较大困难。 是占有土地的实物形态,社员对土地实物的观念将会逐渐淡 针对上述问题,在实施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时必须 化,有利于将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转移到非农产业,同时 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本原则不 有利于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形成适度的土地规模经营。 变的基础上,在承认农民对土地的原有产权的基础上,实行 促进土地潜力发挥和农业规模经营。(4)农民拥有土地股权 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Is]。要将农民原有土地产权合理 以后,可以凭股参加集体收益分配,并得到法律上的永久承 折股,并在合理折股的基础上明确界定每个社员对土地享有 认和保护,这使得社员与集体在物质利益的联系上更加密切 的权益,承认和保护土地股份权,正确处理股份合作制经济 了,有利于使社员关心集体生产经营,积极参与集体管理监 组织与原有承包户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要明确集体土地 督,形成一种能够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调节、自我约束 所有权主体,明确和强化集体经济组织对土地的所有权及其 的机制,克服集体生产经营和分配上的短期行为,加强农村 支配权和处置权,以保证对土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二是要 基层组织的廉政建设,有效制止目前农村存在的干部多吃多 完善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的运行基础。要对农地所有 占、以权谋私、挥霍、贪污挪用等不正之风 。 权主体范围进行科学界定,根据一定规则对集体成员的边界 与任何制度创新一样,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 予以确认,进一步明确土地产权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保留集 安排并非没有缺陷。事实上,推行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 体在一定时期后对土地分配调整及其他处分权;同时,要承 必须具备一定先决条件,比如:人均非农产业收入达到一定 认农地所有者的排他占有权,进一步完善农地的收益权能和 比例,农民在将土地使用权交集体规模经营后,仍有足够收 处分权能,使农地能够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自主进入土地 入满足其基本需求;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非农产业就 产权交易市场,以实现土地所有权在各集体经济组织之间、 业机会多,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畅通,不会出现农民失业等 集体经济组织和国家之间的双向流动。三是要确保农村集 问题。同时,推行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必须坚持农民自 体土地股份合作制规范运作。要完善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 愿原则、充分评估农村土地价值原则、照顾农民就业原则等, 作制的规章制度,确保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规范运作。 否则会引发一系列社会不稳定问题。另外,在现有农村集体 要注意调整股权结构,在维持集体股和基本股的基础上。增 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安排下,社员与土地的产权关系是残 设流动股,既可继承又可内部转让,促使股权流动,促进土地 缺的,社员拥有的股权在很大程度上仅是一种单纯的福利分 股权市场初步发育。要推进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同 配权,福利成分甚重,难免会出现专门的“食利阶层”,很多长 股同权,同股同利,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要建立健全“三 期脱离农村土地的农民仍然保留着农民身份,导致耕作成本 会”,集体行政组织要按股份合作制的程序参与管理,实行一 提高,增加了农业规模经营的难度;同时,社员拥有的股权只 人一票制,股东要依照有关法规和股份合作制的章程,加强 是享有按股分红的收益权,而没有所有权,不准买卖、转让和 对董事会的民主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扬农民当家作主精神, 继承,这使股权天然地带有封闭性,了股权功能的进一 以堵塞各种漏洞。 参考文献: [1] 林卿.农地制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3. [2] 王天义.土地股份合作制是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选择[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5):30. [3] 王琢,许浜.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温思美,等.广东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翩研究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1999。(3). [4] 张红宇,刘玫.王晖.中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变迁[J].农业经济问题.2002.(2). [5]蒋励.股份合作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最优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1994,(12). [6]崔朝栋,李秀兰.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翩基础上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J].学习论坛,1998,(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