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作者:刘金成
来源:《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6年第01期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人们对小学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作为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其地位也随之上升。故而,学校教育进行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直接关系着素质教育的成败,其现实意义十分重大。笔者主要从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意义、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的确立、采取的教育方法与策略等方面加以阐述说明。
关键词:传统文化;理念;意义;方法与策略
小学基础教育作为国家素质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其肩负着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历史责任。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成分,国学文化为传统教育理念提供了生成与发展的基本背景,决定着教育理念的本质特点和主要内容。教育理念则为后者嬗变、传递与积淀及其东方特质的逐步形成,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与中国哲学、伦理学、文学、宗教等各层面联系紧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此,在传统的道德教育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创新传统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与修养。这是基础教育阶段中道德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同时,在小学教学中提出传统文化教育理念是提高各科课程综合素养的需要。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物质文明地不断提升,生存状态地不断改善,大量西方文化的涌入,对传统文化教育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使优秀的传统精神在时下国人的意识中渐行渐远。值得庆幸的是,伴着我国由到地方对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重视,人们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与理解程度都在不断深入。作为教师,传播中华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
首先,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传统文化中,强调对人的终极关怀。在社会中生活,不如意事常,健全的人格与人生态度影响深远。故而,在小学教育中传统国学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其次,在小学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大幅度提高我国公民综合素质。社会行为规范与秩序的延续,在依靠依法治国的基础上,还要构建和谐的道德体系标准。我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主张仁义,崇尚孝道,遵守礼仪,诚信守诺。让小学生亲近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可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免受到外界不良的影响。最后,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先天下”责任担当。小学生经常接触华夏的历史与文化,定能树立起民族自信心与荣誉感,在面对纷繁的各种文化冲击时,坚持中华民族精神品格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传统文化教育方法与策略
1.加强语言熟读背诵
熟读、背诵作为一种传统记忆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小学教育过程中的基本方法。只要掌握朗读中轻重、停顿和急缓等技巧运用,便使得阅读朗诵的过程自然衔接。如此便在学习古诗文等传统文化的同时,精华的心灵,提升精神品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引导学生多读文化书籍时,培育其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大量阅读唐诗宋词名篇名章,学习积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做好学生“开蒙教育”,使学生懂传统文化,遵守传统美德。中国古典文化是先贤智慧的结晶,可以陶冶学生情操,能够启迪人的智慧。在丰富人精神世界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2.将传统文化注入校园文化之中
校园文化作为学生生活与精神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体现着环境育人的深刻内涵。可以围绕儒家入世利民,道家清静无为、轻灵自然等为主题思想,制作宣传版画,展现中国风浓郁的画展、摆台,打造成为内容丰富的传统文化展示平台。同时,还以建设经典文化长廊,展现全校师生的民俗作品,如书法、绘画、剪纸、诗词等作品。向全社会展现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国家教育事业的硕果。建设充满内涵丰富的传统校园文化,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陶冶人的性情,培育好学生的人文精神。
3.汉字是打开古文化宝库的钥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汉字是中华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是国学教育的基础。汉字发展的历史就是文化发展的历史。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甲骨文、小篆、隶书、宋体,再由繁体字演化到简体。在汉字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等先进手段,生动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生汉字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文字的形体与字义间的内在联系去学习认识汉字,这样才能激发学习兴趣。日常多联系毛笔字,描写古代大书法家的传世作品,加强书写规范,提升品鉴力,从而为未来学习工作写好字打下坚实基础。在学习地汉字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感受到汉字的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顾建德,喻志杰.对当前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几点看法[J].基础教育研究.2009
[2]杨细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国学教育[J].民营科技.2010(15)
[3]付大平,杨春容.小学教育阶段开展国学教育的创新策略浅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