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君子不器”
——读《论语》有感
杨勇根
“君子不器”出自《论语·为政》,细品之,颇有意味。
“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不妨从“君子”说起。
君子,非凡夫俗子,在古代中是具有理想人格的人,他们担负着治邦之重任,对内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外交有节、从容应对,不辱君命。
为政的君子,他是领导者,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
我们着重说一下“器”。
《易经·系辞》上这样解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是无形的道体,形而下是万物各自的象、用。一个人若被形象与用途束缚其中,就不能领悟、回归到无形的道体。道是无形的,器是有形的。器,即物也,所有有形的物质都可以称之为器,不单指器皿;而道,是所有器物所存在、运动、发展的总规律,是无形的。道器不离,无形的规律的道,恰好就存在于有形的器物之中。
器者,形也。君子心怀天下,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有形即有度,有度必满盈。
整体来看,君子不器意思就是,作为君子,不能囿于一技之长,要从万象纷呈的世界里边,去感悟、去领悟众人所不能把握的道,有信仰,追求天道与本心合二为一,从而拥有驾驭各种复杂事件的能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不变应万变。一旦明道,致良知,则可以持经达变,抱一应万,待人接物事事可为!君子不器,在器中悟道,在器中运用!
结合当今形势,君子不器,是告诉世人,不以其职业素质谋求一个社会职位为目的,而是不论其在什么行业、什么工作岗位,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都要干一岗,爱一岗,敬业,以修身为起点,要从最近、从内心完善做起。
当今社会,没有人在一个岗位干到退休的,岗位在变,职责也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职业道德。比如在日常接待工作中,送客不妨晚10秒钟再关门,送客不妨将客人送到项目部大门外直至看不见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