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迁移理论及其在体育教学的应用探讨

迁移理论及其在体育教学的应用探讨

来源:测品娱乐
迁移理论及其在体育教学的应用探讨 吕玉环 迁移理论及其在体育教学的应用探讨 吕玉环(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包头014035)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从理论上阐述了迁 移理论的认知心里学原理,概括了促进技能的各种有效 条件,提出了体育教学与实践中教师应采取的手段和 措施。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迁移理论体育教学 1 迁移的认知心理学研究 1.1迁移的传统理论 1.1.1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盛行于两百年前西方,源于德国心理学 家沃尔夫(Woif)所提出的官能心理学,它是最早对迁 移理论进行系统阐述的一种理论,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 基础,认为“心”具有相互分离的官能,它是由意志、记 忆、思维和推理等官能组成,心的各种官能就同肌肉一 样通过练习而增强力量,能发展提高。就教育就是通过 一定的训练发展人的官能,使各官能之间进行自动的迁 移。对学生而言,重要的不是学习内容而是所学知识的 难度与训练价值,即形式。 形式训练说重视能力的培养和学习的迁移,强调对 于有效的记忆方法、工作和学习的习惯以及一般的有效 工作技术加以特殊训练,这些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但 是,“心智”的各种官能是否可以分别训练使之提高,从 而自动地迁移到一切活动中去?但该学说缺乏足够的 科学依据,因而引起了一些学者和专家的怀疑、反对。 早期的以及近现代的心理实验研究都对这一学说提出 了质疑与挑战。 1.1.2相同要素的迁移理论 共同要素说产生于本世纪,最初是由桑代克和武德 奥斯提出的,他们认为,若两种要素情景含有共同的要 素,不管学习者是否观察到这种要素的共同性,总有迁 移现象发生,反之,有迁移现象发生必须有共同的要素 存在,两者不仅关系密切,而且大致成比例。学习上因 有共同成分,可产生积极性的迁移作用,但学习的情况 ・82. 并不都是如此。在学习的经验中,常有两种可能的干 扰:一为前摄抑制,即原先的学习,对于后来的学习起干 扰作用;另一种为后摄抑制,即后学的材料对于先前的 学习的干扰作用。而且两种材料相似成分越多,则干扰 的影响越强。 1.1.3“概括”理论 “概括”,即经验类化,该理论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 的经验进行了概括,那么从一个情景到另一个情景的迁 移是可以完成的。这种理论倾向于把两种情景的共同 要素的重要性减到最低,而强调经验概括的重要性。经 验类化理论与相同要素说的区别在于,桑代克的理论把 注意力集中在先期和后期的学习活动所共有的那些因 素上,而贾德则认为在先期学习A(水下1.2英寸处的 投掷练习)中所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够迁移到后期的 学习B(水下4英寸处的投掷练习),是因为在学习A时 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运用于 学习A和学习B之中。 这一理论倾向于把两个情境之间的相同要素的重 要性减少到最低限度,即共同要素并不能自动导致迁 移,经验的概括才是重要的。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 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强调原理的理 解,这一点比相同要素说有所进步。但概括化的经验仅 是影响迁移成功与否的条件之一,并不是迁移的全部。 1.1.4“关系转换”理论 关系理论是格式塔心里学派的主张,认为迁移是由 于学习者突然领悟两种学习之间所存在的关系的结果, 通过顿悟来实现的,顿悟关系才是获得迁移的真正 手段。 1.2现代认知结构的迁移观 此观点是奥苏贝尔提出的,他对迁移的解释与传统 的迁移理论具有根本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2.1从认知结构的观点考察迁移,如果说顺向 迁移仍然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的话,那么认 知结构的迁移观认为,先前的学习不是最近一组刺 《内蒙古体育科技》(季刊) 2013年(第26卷)第4期(总第101期) 改进与提高。 2.6各运动技能之间的相互迁移 由于各运动项目的特点、运用意识、身体条件等方 面存在共同相关或排斥、即迁移或干扰。如田径项目好 激——反映的连结,而应包括过去的经验。它是积累获 得的,按一定层次组织的,适合于当前学习任务的知识 体系。 1.2.2传统的迁移模式着重查明学习课题A对课 题B的影响。认知结构的迁移观侧重考察认知结构变 量如清晰性、稳定性、可辨别性等对新的学习与保持的 影响。这样在学习中可通过改变和提高学生的认知结 的学生,在学习其他项目时,就会出现运动迁移,也就会 更快掌握。还有三大球(足、排、蓝)其中一项有专长的 学生,学习另外两项就较为快速;有舞蹈专长的学生学 构,从而间接地影响新的学习。 1.2.3只要有学习和解决问题,并且原有认知影 响新的认知功能的地方,就存在着迁移,这就是迁移的 普遍性。 2迁移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分类 2.1纵向迁移 动作技能中的纵向迁移,是指同一项技术各种动作 之间的技能迁移。如篮球的的原地投篮与原地跳起投 篮之间的迁移;自抛自接球投篮与接同伴传球投蓝之间 的迁移。各项运动技能学习时的各种分解动作和辅助 练习就是利用迁移来学习新的动作。 2.2横向迁移 所谓横向迁移是指不同类技术之间的迁移。如:会 打篮球的人学习打排球比较快;100米成绩好的人跳远 成绩也会比较好;体操教学中单杆屈身上与双杠的屈身 上也存在着横向迁移。 2.3间接迁移 指A动作的掌握通过某种媒介对B动作的学习产 生迁移效应。 2.4多点、多向迁移 以篮球的传球为例,在使用时技术一般是“多向一 点”的形式,传球可以朝不同的方向,而传球的目标只有 一个。在进攻跑位时则可以“多点一向”,即一个空位出 来之后几个点都可以跑动。 2.5技术、战术之间的迁移 如果把战术比作系统的话那么技术就是系统中的 组成元素。系统要产生最高效率,那就只有元素之间达 到最佳组合,即技术只有通过战术的合理组合,才能提 高运用实效,并能促进技术的提高,这是技术与战术的 辩证关系。在教学训练中,我们要合理利用他们之间的 迁移效应,在技术教学中要把战术意识和个人的战术运 用有机融合进去,而在战术教学训练中,使技能不断地 起体操、武术、健美操就显得轻松些。因此,教师在教学 中要善于分析各运动项目的内在联系,找出可以进行迁 移的要素,排除干扰因素,提高教学效果。 3促进运动技能迁移的条件 3.1运动技能间的共同要素 根据桑代克的相关理论,两种学习之间要产生迁 移,关键在于发现他们之间的一致性或者相似性。而在 实际的学习中,知识之间的共同要素往往潜藏于内部, 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这 种能力,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练习认识事 物之间同一性或相似性的机会,并使学生逐渐形成寻找 事物之间共同之处的习惯。现代认知理论主张有意义 的学习,这种学习和机械的学习不同,他强调理解对于 知识的保持和应用的作用。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有关 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同化论的核心 也是解决理解的问题,通过对知识之间上下位关系的认 识,学生在认知结构的适当地方找到其位置,从而达到 理解。同化论这种观点可以用来帮助我们引导学生加 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水平,这有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 迁移。 3.2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 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是影响知识迁移的重要因素 之一。正是由于这一点,在教育实际中人们十分强调基 本原理、基本概念的学习,这些原理、概念抽象程度高、 适用范围广泛,迁移效果明显,学生掌握之后可以用来 解决大量的类似或者同类问题。 3.3定势作用 定势也称心向,它是指先于一项活动而指向活动对 象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于知识迁移的影响即 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定势作用与人们解决 问题的思路一致时,会对问题解决产生促进作用,反之 会产生干扰。因此,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我们要充分 ・83・ 《内蒙古体育科技》(季刊) 2013年(第26卷)第4期(总第101期) 利用积极的定势作用,克服消极的定势,从而提高知识 的迁移效果。 3.4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 认知结构是由人们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 的一般方式或者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结构。他的清晰性 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新知识的学习效果。现代认知心 里学家们大都持同化论的观点,因此,他们十分重视原 有知识经验或认知结构在学习中的作用。 4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运动技能的迁移 4.1现代认知心里学家认为,知识的应用和知识 的迁移属于同一性质的问题,或者说,人们正是通过知 识的运用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学生在学习新的运动技 能时,已经或多或少掌握了一些运动技能和相关的理论 知识,因此为了促进运动技能的正迁移要求教师要能合 理利用学生已经有的知识和运动技能解决新的运动技 能学习中遇到的同类的或者类似的问题,启发学生运用 已有的知识,加深对新的技术原理的理解,运用所掌握 的有关技能准确诱导所学动作的方法和要领,以促进技 能的掌握,如果教师能够顺利地解决问题,那么实质上 就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4.2教学进度的安排,要在教学大纲的统一指导 下,遵循技能迁移的规律,合理组织好教学进度,调整好 各年级的教学内容。 4.3在安排教材时,要把能够产生正迁移的教材 安排在相近的时间里,而安排能够产生负迁移的教材, 要尽可能拉大间隔时间。如100米、跳远和跳高可以安 排在同一阶段内教学;而背越式跳高和俯卧式跳高教学 安排时间要尽量拉大一点。 4.4加强技术教学的顺序化,采用必要的诱导性 辅助练习和专门性练习。如在体操教学中要先教学习 支撑摆动,紧接着学习支撑前摆下;篮球教学中要先学 习原地运球,再学习行间运球;辅助性练习和专门性练 习与完整技术动作要具有很大的类似性,才能促进正迁 移,这些练习和完整技术问具有共同成分越多,产生迁 移的程度也就越大。 ・84・ 5小结 迁移普遍存在于运动技能的学习中,它具有两面 性,即正迁移和负迁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了解 学生的具体情况,而且还要把把握与遵循技术、技能的 迁移规律,以合理安排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适当引导,利用技能迁移的总体效应,促进正迁移,防止 负迁移,使体育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王武.浅析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内 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 [2]冯爱绒.侯选莉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学应用[J]. 中国西部科技,2008,7,(25). [3]耿源.崔炯论体育心理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 作用及其应用[期刊论文].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 (8). [4]赵华.心理健康应列入培训计划增加”心理收 入”:员工心理”调节器”[J].安全生产与监督,2009, (3). [5]鹿泉成人培训学员学习心理调查与探究[J].高 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3). [6]连振华.LIAN Zheng—hua迁移在数学分析学习 中的应用[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25,(5). [7]曹艳.企业和个体的培训心里需求分析[J].人 才资源开发,2008,(8). [8]沈小红.Shen Xiaohong心理教育在体育运动教 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22). [9]张路.白朝晖.ZHANG Lu.BAI Zhao—hui学习 的迁移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运用[J].山西财经大学 学报(高等教育版),2001,(4). [10]牛艳芬.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运用 [J].管理学家,2011,(2). (收稿日期:20l3—10_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