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级教学团队评审指标及内涵
评价 要素 评价 项目 评 选 内 容 评分等级(Ki) 分值 (Mi) A B C D (分) 1.0 0.8 0.6 0.4 备注 ①团队凝聚力强,有良好的合作机制和团队精神,勇于创新,积极向上; 1-1 ②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教学研究与改革方向; 团队 ③工作有新思路、新措施,设计合理、实施有效; ④双师团队建设及青年教师培养方面成效显著。 ①团队知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 1-2 ②团队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30%以上; 专任 ③团队中具有行业企业经历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说明:行业、企业经历是指在与本专业相教师 关的行业企业技术岗位工作两年以上]; ④团队中获职业资格证书或教师系列以外职称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 6 1. 团队 组成 6 (20分) 1-3 兼职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30%以兼职 上;[说明:兼职教师课时工作量(包括其它教学工作量)每学年120学时折算1名教师]。 教师 ①有2-3名骨干教师,并在团队中发挥中坚和骨干作用;[说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骨干教1-4 师:获院级(含)以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院级(含)以上精品课主要负责人;主编过面向骨干 高职教育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参加过省级(含)以上教改项目,如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示范教师 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重点专业主要负责人、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主要负责人] ①是本专业的专家(高级职称),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②具有行业企业技术服务或研发经历,在本行业企业中有较大的影响力; ③能够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 2. 2-1 ④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群)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团队 来自 (群)建设的领先水平; 带头人 学校 ⑤被评为院级以上名师或院级以上中青年骨干教师; (20分) ⑥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群)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成效显著。 4 4 15 评价 要素 评价 项目 评 选 内 容 评分等级(Ki) 分值 (Mi) A B C D (分) 1.0 0.8 0.6 0.4 备注 ①是与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的专家(高级职称),具有较高的技术与管理能力,在本行业企业中2-2 有较大的影响力; 来自②能够整合与利用行业企业资源,服务专业建设; 行业③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参与专业(群)建设,保持专业(群)建设的领先水企业 平; ④有较著的技术研发、管理成果。 ①职业基础课要针对高职特点,注重与后期专业课内容衔接,适应高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要3-1求; 课程②职业技术课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基于工作过程与任务的课程设设计计理念; 与 ③以工作任务组织课程内容; 教学 ④以典型产品和服务为载体,在真实工作情境中实施教学。 3-25 10 ①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取得成效; 教学②能够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恰当地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方法与实践;开展体验性学习,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教、学、做相结合,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3. 与 ③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网络教学资源初具规模,并在教学和学生自人才培养工作 手段 主学习中发挥积极的、实际的作用。 (30分) 3-3①重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体系建设; ②主持编写的国家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国家级规划教材不少于1部;教材使用效果好,获得教材过优秀教材等相关奖励; 与 ③积极开展教学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训实习项目、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教学资源教学的建设及数字化工作; 资源 ④立体化教材建设取得成效。 3-4 教学效果 ①整体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学生评价高,无教学事故; ②学生获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到90%。 6 8 6 评价 要素 评价 项目 4-1 评 选 内 容 评分等级(Ki) 分值 (Mi) A B C D (分) 1.0 0.8 0.6 0.4 备注 ①有院级以上重点建设专业或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②有院级以上精品课; 教学 ③有院级以上教学名师; 研究 ④近三年来承担的院级(含)以上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不少于1项; 与 ⑤近三年来公开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不少于5篇;有校本教材及公开出版的教材或专著; 改革 ⑥获院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或优质课奖,教改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取得成效。 ①承担院级(含)以上科技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不少于2项;获院级(含)以上科技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励不少于1项; 技术 ②承担行业、企业横向技术研发课题或获得具有产业价值的技术专利不少于1项; 研发 ③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教学成果取得成效;有院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或院级以上科技成果。 4-2 10 6 4. 团队建设成果 ①能够根据社会、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等的需要,积极承担非学历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任务; (30分) 4-3 ②团队有强烈地责任感,为落后地区教育发展做出贡献;能够利用基地等教学资源,为中等职社会 业教育培养师资; 服务 ③面向行业企业需要主动承担与专业相关的技术服务与咨询项目,并取得实际效果;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假期或双休日)为行业企业和社区提供服务、咨询每人每年累计不少于40学时。 ①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 ②大多数毕业生在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工作,起薪较高,且较稳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人才 综合评价好; 培养 ③团队注重开展校企合作,在行业企业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能够得到社会效果 的认同; 4-4 团队特 团队 团队组成与结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教学的设计与组织、实践教学的设计与组色及政 特色 织、教材与数字化资源建设、教学研究与教改项目、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特色。 策支持 团队所在部门支持团队建设的可行,措施有力。 (100分) 支持 6 8 50 30 评价 要素 评价 项目 评 选 内 容 评分等级(Ki) 分值 (Mi) A B C D (分) 1.0 0.8 0.6 0.4 备注 团队特 今后 色及政 的示 策支持 范性 团队在校内外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规划与成效。 20 (100分) 预测
评分说明:
(一)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评审指标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支持及示范性两部分,采用百分制,其中综合评审占90%,特色、支持及辐射共享占10%。
(二)总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Mi是各评价项目的分值。 (三)M≥90,评审结果等级为A; M≥80,评审结果等级为B;M≥60,评审结果等级为C;M≤60,评审结果等级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