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草原 那花海
因为疫情,牛年的春节又一次没能回过年。百无聊赖地一边看着春晚,一边回复着新春“牛年大吉”祝福的信息。时间就这样从有些倦意的眼眸前,从指缝间悄然而逝。
突然耳畔传来一阵熟悉动听的旋律,顿时睡意全无。 “……心上人我在可可托海等你, 他们说你嫁到了伊犁,
是不是因为那里有美丽的那拉提, 还是那里的杏花,
才能酿出你要的甜蜜......”
《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这首歌,我之前在网络上听过,没想到它会亮相央视2021牛年春晚,这是一个多情的可可托海和美丽的那拉提的故事,唱尽了养蜂女与牧羊人的痴情绝恋。
音乐有地域特点,也有民族特色,但好的音乐总是跨越地域和民族,直抵人心,为人们所传唱并流行。除夕夜王琪《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登上央视春晚,元素的流行音乐再次亮相全国,一时间惊艳无数听众。
牧羊人逐水草而牧,养蜂女逐鲜花而居,而世俗的眼光足以遏制爱情的生长,这一场相遇相爱注定以别离告终。然而可可托海与那拉提虽然远隔两千多里,却挡不住彼此的思念,也无法抹去曾经的美好回忆。
回忆里的暖,回忆里的甜,让身在那拉提的养蜂女心中的愧疚更加深切,她恨自己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不能义无反顾地与牧羊人一起驰骋天边草原、广漠戈壁。她的自责与无奈,她的思念与叹
息,又化作一首令人心痛的歌。于是,便有了《那拉提的养蜂女》,作为对《可可托海牧羊人》的深情回应。悠悠的歌声中,伊犁那拉提草原和杏花沟的绝世美景又一次展现在我的眼前:
那拉提草原
那拉提草原,在伊犁新源县境内,三面环山,可谓是“三面青山列翠屏,腰围玉带河纵横”,是一个令人来过便会沉迷其间的地方,是一个由草原、森林、河谷、山体组成的自然风景区。草是那拉提的灵魂,河是那拉提的血脉,山是那拉提的脊梁,树是那拉提的臂膀,花是那拉提的衣衫。当你置身于它的怀抱,一眼可望尽春光冰雪,一日可走进春夏秋冬。所谓“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就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那拉提的春天和夏季一起到来,青草和山花,白云和牛羊,河流和毡房,还有远方巍峨的雪山,给人一种无所言喻的美。“人间四月芳菲尽”,而那拉提草原的四月,积雪还未完全消融,山坡上,那春的使者——傲雪绽放的野百合已文雅地举起小喇叭唤醒了沉睡的山谷,在冰雪的映衬下,她们开的很是娇嫩。略细略窄的花瓣簇拥成一团,从花蕊处透出浅浅的白,淡淡的黄,风吹过的时候,一片片花瓣轻轻舞蹈,就像在和着风演奏一首迎宾曲。
那拉提草原最美的时候大约在5、6月份,那拉提的花,是春与夏的临界点。当野百合吹响开放的号角,在接下来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郁金香、野蔷薇、金莲花竞相盛放,在那拉提一平方米的草地上,先后会有10余种野生花卉开放,有些地方绵延数十公里,犹如大地铺上了花毡子。这些花积攒了两个季节的能量,它们的开放就不单单是开放了,那一朵朵花蕾铆足了劲、憋红了脸,喊一声开吧,就一起亮开了嗓子,灿烂娇艳瞬间芬芳了满山遍野。
这个时节,当你走进那拉提,就如同走进了一个广阔的梦境。百万亩的草甸,像无边的绿毯慢慢铺开,一簇簇、一片片的野花,点缀其间,争相怒放。春的盎然美的陶醉。张开双臂抬头仰望天空,拥抱一望无际繁花织锦的莽莽草原,夹杂着泥土和芳草的清新空气迎面扑来。羊儿、马儿、牛儿悠闲地吃着鲜嫩的青草,白的、
黄的、紫的,雪山、草地、牛羊、牧人,形成一幅色彩绮丽的画卷。
当那满山的绿扑面而来时,你可以明显地嗅到一种绿油油水汪汪的芳草气息。绿色的山坡仿佛就在你伸手可及的地方,山脊上的松杉是黑绿色的,山坡是碧绿色的,满山的绿色层层叠叠,墨绿的松树屹立在山脊,翠绿的小草铺满大地。白云围绕着山腰,各种野花恰到好处的点缀在草地上,路边的小河里流水潺潺,远处的羊群像天上的星星,撒落在银河里,骏马三五成群的集聚在一起悠闲地吃着草,翠绿绵亘的草原上,山花烂漫的山坡上,到处都点缀造型别致、独具风格的牧民住宅──哈萨克毡房,这一切都相得益彰,相映成趣,仿佛置身于天然的立体画卷,令人心旷神怡。
秋日的那拉提是沉静和优雅的,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那拉提草原在秋季展示着她最丰富的色彩。在蓝天雪山的映衬下,靓丽草原、多彩林区,每一处山沟,每一座山峦,都被彩色装扮着,千叶万树,色彩纷呈。
极目远眺,蓝天下一片金黄,夏日里那些争相斗艳的花儿,此时也艳尽藏,静静地加入到金黄的队列里。走进林子,桦树和胡杨树的叶子落在寂静的山谷里,踩上去沙沙作响,发黄的草与金黄的树叶互相映衬,构成了这个季节的主旋律。秋日的那拉提更多的是成熟。白云似蠕动的羊群,个个膘肥体壮,晃动着滚圆的屁股悠然与金色之中。奔跑的马儿,一个个毛色鲜亮,神采飞扬奔驰于草原上。吃足母乳的牛犊,或在地上打着滚儿,或三三两两相互追逐嬉戏……
那拉提草原的秋天,是大自然奉送的美丽,是那种浓得化不开的艳美。这时,牧民们已经将自家的草割完,储备起来准备过冬之用。这时,在夏牧场放牧达五个月的牧民开始转场,他们驮着希望,载着喜悦,赶着收获,一路风光,一路牧歌……
冬日的那拉提,一袭白纱遮住了春天嫩嫩的粉色。银色,成为草原的主色调,那拉提成了银色的世界。山,是银色的;草原,是银色的;河流,是银色的;天空,是银色的;就连松枝,都是银色的;甚至连你的哈气,也是银色的。这一片纯白世界,美得让人心颤,美得让人沉醉,物我两忘,像鸟一样轻盈、自由。
张望东方,天边那一抹红霞,像少女羞涩的脸颊,半遮半掩燃起红晕,不觉间,太阳喷薄而出,到处尽染红色的霞光,那拉提如同云蒸霞蔚的仙境,变得扑朔迷离,如梦似幻。阳光给蒙古包罩上金色的光环,那样敦实、温馨,让人心生向往……
杏花沟
杏花沟在伊犁新源县吐尔根乡,上万亩野杏花分布在西天山深部的山里。每到春天,在人们的翘首以盼,垫脚等待中,伴着春雨霏霏,一簇一簇,一树一树的杏花便在山谷间蔓延开来,既有大气磅礴的场面,又有袅袅婷婷的妩媚,把一个个山头都打扮得如诗如画。湛蓝的天空,飞泻的流云,盘旋的乌雕,如黛的青山,衬着这烂漫的杏花。
四月的吐尔根,杏花那铺天盖地的气势,带给我的的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的冲击,还有独特的风情,我们能做的,就是屏住呼吸,静心欣赏。
一路上山,花开成海,粉红缀枝,香风漫漫,灿若云霞,蜂蝶飞舞,掩映花间,牧人骑马,羊卧溪边,狗吠毡房前,牛羊嗅着花香,一边漫步一边吃草。置身其中,恍入仙境。
看那杏花,斜依春风,繁密的花朵儿似乎不嫌枝头拥挤,把自己的美艳尽情地释放。每一簇花团都仿佛是从深褐色的枝头喷涌而出,一朵朵簇拥着,挤压着,重叠着,如海,似潮,如梦,似幻。让人感觉到无限的欣喜,仿佛整个生机盎然的春天扑面而来。
放眼望去,那淡粉色的花海似天边飘落的云霞,光彩夺目,又似仙女舞动的纱裙,朦胧而璀璨。微风轻拂,那沁人心脾的清香,令人沉醉。走近去细看更是令人欢喜!那满枝跳跃着的娇艳,竞相垂满枝头。温柔的阳光洒下,枝桠的明暗之间,映照着杏花泛红的笑脸,笑得那么灿烂,笑得那么俏丽,红红、粉粉、白白,深深、浅浅,柔柔的花儿,交织成光彩夺目的一块锦缎。
这是一种无法描述的情怀,亦是一种无法停止的遐想,在生机盎然的四月,排山倒海地充斥着每个人的眼帘。
杏花沟的美丽在于她的壮观,不管是梁脊还是沟底,杏花树或者孤然傲立,或者抱团簇拥着,远看是震撼心灵的壮观。树影婆娑,似烟若云,硕大如盖。每一朵,每一簇,都别具风格,英姿焕发。新枝上繁密四布,老枝上高高下下疏密有度,间或一枝从粗壮的老枝上蹦出来,身躯或纤细优美,或婀娜丰硕,挑着一两朵精神抖擞的花儿,花瓣中间亭亭玉立的花蕊头顶着花粉,引来蜂蝶阵阵忙碌。还有懒得伸展腰肢的,直接在大树的躯干上绽放,清澈明静,娇俏迷人。
微风拂过,无数的花瓣翩然起舞,像是粉色的轻纱随风浮动,如梦似幻。轻轻接住一片飘舞的花瓣,柔嫩得像新生的婴儿,轻轻一嗅,有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此情此景,不由人不放下世俗繁杂,仼思绪在随花瓣飞舞⋯⋯
风吹落满地花瓣,却吹不走回忆。唱歌的人投入了自己,听歌的人听懂了自己。一首《那拉提的养蜂女》是对牧羊人这段深情的回应,一首《养蜂女的独白》是对牧羊人深深浅浅的思念,
世间并不是每件事都很,只要过程美丽,哪怕是昙花一现也将拥有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