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九年级(下)语文教学目标

九年级(下)语文教学目标

来源:测品娱乐


九年级(下)语文教学目标

本册总目标:

语法

1.学会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

2.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3.学习、掌握语段修改知识,准确、精当、生动地修改语段。

语言运用

1.学习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

2.学习了解和运用对联知识。

现代文阅读

1.加强诵读,注重对朗读、默读、略读、浏览和精读等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品中的形象和情感,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1

3.学会赏析作品语言和艺术表现手法。区分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进一步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评价能力。尊重独特体验,鼓励个性化学习

文言文阅读

1.进一步加强文言文的诵读,能正确、熟练地处理浅易文言文节奏的停顿、语气的把握、感情的表达,继续背诵积累相关的优秀篇章,培养较强的文言语感.

2. 能凭借自身的积累、工具书及必要的注释,正确理解句、段的意思,把握文章的基

本内容。

3. 继续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能辨析常用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能正确翻译

文言语句。

4.初步感受诸子百家经典篇章优美的语言风格;进一步学习对文中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感情倾向等作出历史、辨证、客观的分析与评价.

写作

1.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训练。

2

2.“作文如何求新”专题阅读与训练(内容求新、结构求新、表达求新)

3.“如何开好头”专题阅读与训练。

4.对优秀范文与考场这作文的点评与修改。

附:

九下作文训练的几个内容:

(1)我的初中生活。 (2)其他专题训练.

口语交际

1.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2.能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3.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4.课堂内外讨论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中心、条理、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5.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3

6.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综合性学习

1.做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沟通,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识。

2.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精神,锻炼写作、口语交际能力。

3.激发学生探究文学世界情趣,培养学生将听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4.通过艺术素养审美情趣的提高来提升语文素养;又通过语文素养的提升来更好地领悟艺术和表达对艺术的体验与感悟.

5.培养学生运用资料来阐释自己观点的能力。

6.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概括资料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课外阅读

(推荐书目)

1.《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 (英)斯威夫特

4

2.《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英)夏洛蒂·勃朗特著

3.《老人与海》:硬汉精神的光辉 (美)海明威

4.《哈姆雷特》:复仇者的悲剧(英)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背诵前三课。

2.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具体感人的艺术形象和凝练、含蓄的诗歌语言.

3.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深厚感情。

4.学会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

5.结合本单元的诗歌学习,要求学生认识到语言表达要准确,并能了解怎样才能做到语言准确,从而使学生能准确地表达语言

6、加强诵读,注重对朗读、默读、略读、浏览和精读等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7.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7、做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沟通,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识。

5

1.诗两首

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着两首诗歌.

2. 请查阅资料,了解艾青和余光中,理解《我爱这土地》中凝练、深沉的诗歌语言。

3. 理解《乡愁》这首诗歌巧妙的艺术构思和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4. 能感悟到诗歌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并能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

2.我用残损的手掌

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歌.要注意朗读的轻重和节奏.

2. 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理解诗歌中一些具体可感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通过比较的方法,体会诗歌运用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并能背诵。

2. 理解诗歌借助形象化的具体可感的意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3. 学习凝练生动的诗歌语言,并能试着仿写.

6

4. 感受诗歌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4.外国诗两首

1.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3.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4.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1. 了解小说体裁的基本特点及课文作者。

2. 了解并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 了解塑造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

4. 把握好小说的主题,能从中获得教益和启示。

5. 要使学生认识到语言连贯顺畅是表达的基本要求之一,了解怎样才能做到语言连贯,并要求学生在口头和书面表达时要做到语言连贯。

7

6.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7.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品中的形象和情感,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训练

9.能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10、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精神,锻炼写作、口语交际能力.

5.孔乙己

1.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精巧含蓄的布局。

2.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3.通过对全文内容的把握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4.理解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6.蒲柳人家(节选)

1。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及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

8

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2.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3.找一找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并能揣摩运用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4.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7.变色龙

1.了解契诃夫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3、揣摩体会对话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4、学生欣赏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8.热爱生命 (节选)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脉络,明白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9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 了解散文的一些基本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优美生动的散文语言,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

3.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思索。

4. 使学生认识到语言是否得体直接影响语言表达,并能了解怎样才能做到语言得体,要求学生能用得体的语言与别人进行交流.

5.学习、掌握语段修改知识,准确、精当、生动地修改语段。

6.学会赏析作品语言和艺术表现手法。区分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作文如何求新”专题阅读与训练(内容求新、结构求新、表达求新)

8.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9.激发学生探究文学世界情趣,培养学生将听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9.谈生命

10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3.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0. 那 树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2.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艺术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3.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培养语感。

4.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11.地下森林断想

1.了解地下森林的地理位置、形成历史等知识。

2.作者在文中插入了不少景物描写,让学生感受文章中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3.品味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从几个方面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通过作者对地下森林的形成历史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地下森林顽强的生命力,领悟到顽强忍

11

耐的可贵,领悟到坚守信念,坚守未来光明的重要.

12. 人 生

1.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勃兰克斯及其创作成就。

2.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3.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4.写一段比喻性文字,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5.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1. 了解有关戏剧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特点。

2. 了解戏剧主要是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的,人物的性格是在戏剧矛盾冲突中得以展现的。

3. 在阅读戏剧作品中见识人生百态,品尝生活百味。

4.学习生动、得体地表达语言。表达语言要根据表达者的身份、听或读的对象、语言的环境来选

12

用词语,组织句子,做到言辞合适、贴切,还要具体、形象,让人获得真切的感受。

5.进一步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评价能力。尊重独特体验,鼓励个性化学习

6.“如何开好头”专题阅读与训练。

7.课堂内外讨论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中心、条理、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8.通过艺术素养审美情趣的提高来提升语文素养;又通过语文素养的提升来更好地领悟艺术和表达对艺术的体验与感悟。

13.威尼斯商人(节选)

1.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有关创作情况以及有关戏剧的基本知识.

2. 了解本剧的故事情节,指导学生扮演角色朗读课文。

3. 能通过对情节的了解和分析人物的语言来了解主要人物(安东尼奥、鲍西娅、夏洛克)的性格特征。

4. 感受正义必胜、必亡的生活真谛。

14.变脸(节选)

13

1.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2.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3.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4.了解我国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15. 枣 儿

1.了解剧情,了解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2.了解现代戏剧艺术中常用的象征手法。

3.熟悉剧情,领悟剧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4.揣摩情节、语言,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

5.了解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存状况,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16.音乐之声

14

1. 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

2. 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3. 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

4. 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第五单元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背诵《〈孟子〉两章》和《鱼我所欲也》,会默写文中关键性语句和揭示中心的句子。

2. 能逐字逐句解释课文,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重要句子和句式比较特殊的句子。

3. 把握各篇文章的思想观点,了解它们各自的论述方式和语言风格。

4. 学习这些先秦散文,有助于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5. 进一步加强文言文的诵读,能正确、熟练地处理浅易文言文节奏的停顿、语气的把握、感情的表达,继续背诵积累相关的优秀篇章,培养较强的文言语感。

6. 能凭借自身的积累、工具书及必要的注释,正确理解句、段的意思,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15

7. 初步感受诸子百家经典篇章优美的语言风格;进一步学习对文中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感情倾向等作出历史、辨证、客观的分析与评价。

8.对优秀范文与考场这作文的点评与修改。

9.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10.培养学生运用资料来阐释自己观点的能力.

17. 公 输

1. 熟读课文,掌握一些实词;为 固 仁 然 胡 见 虽然 距 寇等。

2. 了解一些句式;(1)倒装句:“宋何罪之有?”(2)比较句: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3. 了解墨子运用请君入瓮的方法进行说理的巧妙艺术。

18.《孟子》两章

1. 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了解孟子和《孟子》。

2. 朗读并背诵课文,会默写.

3. 掌握下列文言词语:池 兵 委 是 域 固 之至 畔 苦 劳 饿 空乏 拂 过

16

作 喻 入 出

4. 了解孟子巧妙说理的方法,体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人生真谛。

19.鱼我所欲也

1. 朗读并背诵课文,会默写文中的名句。

2. 了解文中的通假字,会解释。

3. 能逐字逐句翻译课文。

4. 感受孟子“舍生取义”的博大情怀。

20.《庄子》故事两则

1. 了解庄子和《庄子》.

2. 熟读课文,能逐字逐句翻译课文。

3. 感受庄子机敏、幽默、诙谐的语言艺术。

第六单元教学目标

17

1. 熟读课文,背诵21、22、24三课。

2. 能梳理并区分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 了解先秦时期人们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

4. 继续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能辨析常用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能正确翻译文言语句。

5. 习对文中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感情倾向等作出历史、辨证、客观的分析与评价。

6.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7.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概括资料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21.曹刿论战

1. 熟读课文,并能背诵。

2. 掌握一些实词:师 间 鄙 牺牲 信 加 孚 福 狱 虽 属 鼓 再

3. 能识别和翻译省略句和判断句。

4. 通过对语言和动作的分析了解曹刿和鲁庄公的性格,学习本文选材和剪材的巧妙。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18

1. 背诵课文。

2. 掌握下列词语:修 服 及 美 私 刺 闻 间 期年 左右

3. 感受课文运用生活事例进行说理的巧妙.

4. 能分析邹忌和齐王这两个人物。

23.愚公移山

1. 熟读课文,能逐字逐句翻译课文.

2. 了解文言文古今通假的现象,了解疑问句、倒装句。

3. 了解课文留给我们的现实意义和课文对比艺术的运用。

24.《诗经》两首

1. 了解《诗经》这部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2. 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使学生感受到叠词叠章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3. 感受诗歌中所包含的美好情怀。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