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1ui A .Sei.2008,36(1):270—271 责任编辑庆珞责任校对马君叶 内蒙古西部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探讨 丁馨怡 ,况明生 ,杨51弟2 (1.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2两安外围语大学旅游学院人文地珲研究昕,陕西西安710128) 摘要通过对内蒙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得出生态建设和城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并提出内蒙古西 鄙生态环境建设和城镇化的对策和建议,强调生态伦理人类生存的道德。 关键词 内蒙古西部;城镇化;生态环境建设 中图分类号xl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l(20o8)叭一00270一(】2 Discussion ontheRelationship betweenUrbanization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EnvironmentConstructioninWesternlmlerMongolia DING Xin.yi et al (College of Geo ̄Taphical s( ̄ie1]ces,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lf1e dialectieal relationship belweetl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ur[ ̄-mizafion was concluded fl ̄,ugh studying the problenrs in ecological envi- ronment construction and urlmnization in weslen]region of hmer Mongolia.The eOUlllenlleastues and suggesl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ecological environ— menL construction and u_rbanization in western hmer Mongolia,which emphasized flae ecological efi ̄ics a】1(1 moraliU of human surviva1. Key words Western hmer Mongolia;Urbalization;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urction 1 内蒙古西部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量与年蒸发量 距拉大。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给该区的经 1.1生态环境问题 济社会带来极大危害,严重影响该区的可持续发展。 1.1.1土地荒漠化问题相当突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网 1.2城镇发展问题 素,土地荒漠化问题相当突出,表现在土地沙漠化、水土流 1.2.1规模小且布局散。内蒙古城镇化是以推进为主 失、草场退化、土壤盐渍化、植被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 体,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密切相关。也可以说,国家经济发 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日渐枯竭,湖泊面积日益缩小等。内 展战略是内蒙古城市化的推进器。钢铁基地包头,能源基地 蒙古西部区有不同程度的土地荒漠化现象,最严重的要数鄂 岛海市,沿边开放城市二连浩特,基本上是由国家大型工业 尔多斯市,起初库布旗沙漠和毛乌素沙漠原为该市南北两条 项目或地区工业项目带动而发展起来的。因而城市多居于 沙带,现已通过乌审昭、霍洛报庆、胜利四十里梁阿斯楞图白 铁路、公路沿线,交通不便地区甚少。有些自然形成的集镇, 音布拉格等6个乡镇连成一片 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已侵入 也因交通不便或生态环境恶化而迁徙萎缩。从数量分布上 黄土高原,库布旗沙漠已陧入黄河南岸平原,把黄灌区分为8 看,已形成东多西少、山东至西逐次递减的格局。除工矿区 个小灌区,农田受到严重的威胁: 和传统商贸集散地镇规模在万人以上外,其余大多数人I=I仅 1.1.2水资源严重匮乏。内蒙古西部地区属于我国 旱半 在5 030~8 000人左有。 干旱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西部地区处于农牧交错生 1.2.2基础设施薄弱。到目前为止,该区有’0多个贫困县, 态脆弱带,面临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破坏及退化问题。该[x二雨 其中包含国贫县和区贫县。有400多个乡不通公路,100多 量变化率很大,水资源条件先天不足.加之山地植被减少与 个行政村不通电,600多个乡不通电话,100多个行政村不通 水土流失形成恶性循环,破坏了水源涌养功能,加剧了缺水 邮,有340万人、43 299万头(只)牲畜未解决饮水问题。高 状况。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干旱出现率高达 级、次高级道路只占17.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3.6个百分 80%,其中重旱达40%。内蒙古西北地区,在作物牛长时期 点由于受到财力、经济发展潜力和的影响,基础设施 雨量的变化尤其惊人.湿润之年可达100 inin以上,远超过历 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配套性不强,因而无论对乡村企业、人 年平均雨量.少雨之年则滴雨未有。雨量的不可靠对农业牧 口,还是城镇内人口都缺乏吸引力,影响其资源的优化配置, 业生产的影响很大,因此改善陔区的缺水状况对当地农牧业 难于拉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 生产意义极为重大。 1.2.3城镇经济总体实力落后。全区以农牧业为主体经济 1.1.3森林水资源减少,乍态陷入恶性循环 由于滥砍滥 的旗县占60%以上,至今尚未脱贫的旗县里有25个财政入 伐滥牧、毁林开荒造成森林植被严重破坏,该区出现r一系 不敷出或收不抵支:旗县工业基础薄弱,结构单一,能源型、 列生态危机:一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气候变化,使降水量减 重上业型、同有型基础工业比重大,设备陈旧,生产方式粗 少而强度增加.干旱频率增大,沙漠化效应加强。二是森林 放,生产效益欠佳。农牧业发展水平差,很难从根本上提高 涵养能力臧弱,主要河流径流量减少,山泉干涸: 是水土 抗灾能力,兴Ⅸ富民将难以实现。故要想使内蒙古经济从总 流失面积扩大并逐年增加,主要分布于林区及周同地区。四 体上有所开发和发展,必须使农牧业与工业、农村牧区和城 是生物多样性降低,野生动物栖息环境恶化,数量和种类减 镇化协凋发展,即应该把农村牧区和城市共同置于工业化和 少,牲畜疾病传染率增jJ口。山区不可避免出现洪水灾害,流 城市化框架之中,尽快使农村牧区走上城镇化之路,逐步形 沙埋压农UI,强沙尘暴造成人畜伤亡.地下水位降低,年降水 成一批作为要素聚集中心的城市群和城市带。 2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 作者简介丁馨怡(1982一),女,内蒙古乌兰察布人,硕士研究生,研究 方向: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 *通讯作者 2.1城镇化是减轻西部生态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环境超 收稿日期2(307 07 03 载是影响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效果的主要原因。我国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6卷l期 丁馨怡等 内蒙古西部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探讨 27】 口众多,密度较大。也不可能通过移民来减少生态失调区域 的人口?因此,减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发展非农 产业进而城镇化就成了“减压”的核心。主要是通过发展非 污染严重。即便治理也投资巨大,企业难以承受,极不经济。 在规划引导中,根据情况适时的调整区划,撤并基本无集体 收入的空壳村和困难村,使资源得以重新配置,起到节约土 地资源,减少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促进城镇化的社会效 农产业,引导农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从而减轻其对土 地资源和农业经济的依赖性,最终达到减轻以土地为核心的 地表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有效的 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应首先对人类自身的活动方式进行调 整,配合对自然环境因素的改造措施,就可以防止“边治理、 边破坏”和“前面治理、后面破坏”的现象发生,取得事半功倍 之效果j再者调整人类活动方式远比改造自然环境容易,只 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灵活运用利益机制,就能达到经济、 有效地治理生态环境之目的。 2.2生态环境建设为西部城镇化提供了契机 西部地区的 城镇发展必须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首先要对城市的产业 结构及生产工艺按生态原则进行调整、改造。其次要大力推 进城市内的绿地系统建设,加强城市郊区的生态农业建设, 形成城乡复合生态系统。城镇生态环境还包括城镇社区的 生活废弃物的就地无害化处理,并将它资源化、能源化,再开 发、再利用。西部地区城市用地与耕地、水资源之问的矛盾 突出,迫使我们必须走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因此西部的城镇化必须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 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相适应;决不能步西 方发达国家对资源环境破坏的后尘,避免发达国家走过的先 污染后治理、先蔓延后整治的弯路,必须走城市与生态、城市 与农村、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路子,走可持续发 展的路子,这就是内蒙古西部特有的城镇化道路。 3内蒙古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生态移民所谓生态移民,就是从改善和保护生态环 境、发展经济出发,把原来位于环境脆弱地区高度分散的人 口,通过移民的方式集中起来,形成新的村镇,在生态脆弱地 区达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西部地区环境 恶劣,许多地方属于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域.但由于历史k 的种种原因,仍旧保留了下来?在今天看来,就地解决生存 问题的成本已经远远高于迁移成本,目前,可将生态脆弱区 的生态超载人口迁到生态人I-I承载能力高的城镇郊区从事 非农产业,这样既保护了生态不受人为的进一步破坏。而且 还刘西部城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2迁村并点 内蒙古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广人稀,自 然村, 布其间而居民人数很少,这种自然村落格局式的人 口,不仅阻碍了城市文明的传播,而且使僻以自然f、f落为基 础的传统社会结构难以打破。村庄的分散布局造成了投资 的分散化,大大降低了乡镇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 达不到一定的规模效益,不便于商品、信息、技术的流通,阻 碍了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分散的村应布局增大了 农民在就业上向非农产业、地域上向城镇转移的难度,造成 了日前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局面,不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 高. 而且这种“漫天星”式的散布方式,使得村 将i弓染范围 南点扩大到面.并有连成片的趋势,不利于环境污染的集中 处理。村庄内的乡镇企业一般资源利用效率低.设备、工艺、 技术和管理较落后,企业环境意识淡漠、治污能力 ,对环境 果,逐步减少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人为干扰因素。 3.3大力发展小城镇 内蒙古西部地区人口较分散,交通 不便,使得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受到了,因此, 必须选择若干小城镇进行合理布局,从而扩大城市的辐射范 围,以辅助中心城市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西部单位耕地面积 上所能容纳的农村人口远逊于东部地区,存在着一支较之东 部更需及时剥离和转移的剩余劳动力大军。西部小城镇在 解决这一问题的作用十分明显:①创造新的非农就业机会 为二、三产业的聚集地能够促进城乡要素的流动,加快资产 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生成新的就业空问,促进农 转非。②有利于农业的规模经营。而农业规模经营的前提 是小城镇能让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城,让尽可能少的农民在土 地上搞农业,使农业土地集中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从而 促进土地的规模经营。③提供田园式生活环境。随着生活 水平提高,农民以最初的寻找就业谋生将变为以寻找好环境 和新生活方式为目的。这时候,小城镇相对于过于膨胀的 大城市而言,有着更好的田园式的生活环境,从而成为吸纳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现实而又理想的家园。 3.g生态伦理,人类生存的道德观生态环境被破坏,主要 是源于价值取向上的错位和失控、道德伦理上的缺位和范 失、藐视人与自然道德关系、致使道德约束力无法施 。因 此,在构建生态伦理道德观的过程中,首要是培育公众的自 然价值观、自然权利观和自然道德观。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 是一种生命互相维系的关系,人必须重新认识自然的价值及 其意义,以整个自然生态环境的需要为自然界的价值及效用 判别依据,将伦理学中的“德性”理念扩展到整个自然界,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延伸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扩大人类 的责任范围承担自然的责任和义务。 4结语 内蒙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治理应结合城镇化的契机, 将重点放在通过对人类自身活动方式进行调整而减轻其对 生态环境的压力上,而通过城镇化又可以吸纳超载的人口, 为西部城镇发展缓解聚集经济水平低,辐射带动不足的矛 盾,可以视为一种“双效城镇化”。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 比较复杂,对非农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生态环境较 大.要求发展和建设必须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不能超越区域 生态环境容量的,以免产生新的生态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佚名.加}央城镇化进程的时机条件已经成熟[N].经济日报,20(D-07. (o4). [2]张毅 积极稳妥推进 箱发展[N].经济日报,2O02—07一O5(O2). [4]姜爱林.城镇化发展与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研究[J]济南市社会主义学 院学报,2oo ̄(2):37—42. [5] ̄ljb't伟.非农化和城镇化是推动西部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措施lJ] 中 国 撑报,∞O3.19(2):150—153. [6]刘学敏.西北地区生态移民的效果与问题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2004 (2):47—52. [7]孙金铸.内蒙古地理文集[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1303:319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