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期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语⽂期末考试越来越近,可以适当做⼀些语⽂试题,熟悉考试规则和懂得⼀些考试技巧。以下是⼩编给你推荐的⾼⼀下学期语⽂期末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下学期语⽂期末考试试题
⼀、本⼤题4⼩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没有错误的⼀项是 ( ) A.穹顶(qiónɡ) 偌⼤(nuò) 彻⾻(chè) 坠落(zhuì) B.重听(zhònɡ) 窗槛(jiàn) 晦⽓(huì) 愤懑(mèn) C.磨蹭(cenɡ) 寒颤(chàn) 攒够(zǎn) 殷切(yīn) D.朕兆(zhèn) ⽆辜(ɡū) 倘若(tǎnɡ) 差池(chā) 2.下⾯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不恰当的⼀项是 ( )
A.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那穹顶似的棕⾊肚⼦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 B.尽管是清晨,清新空⽓中却已透着些许暖意,究竟是三⽉底了嘛。 C.他那许多条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可奈何地舞动着。
D.他的⼯作⽅式也真奇怪,总是那样居⾼临下坐在桌⼦上⾯对职员发号施令,再加上他的⽿朵⼜偏偏重听,⼤家不得不⾛到他跟前去。
3.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 )
A.据说,⾦庸的《笑傲江湖》在被⼀些东南亚的国家连载时,那些国家的议会进⾏竞选,议员争辩时直接就说你这个⼈是岳不群,或者是左冷禅。
B.世界经济步⼊全球化时代,每年以亿吨为单位的各种⾷物在世界上流动,⾷品供应链中的任⼀环节只要出现漏洞,都可能演变成⼀场灾难。
C.我市已建成的1 554千⽶绿道,境遇冷热不均,有的绿道杂草丛⽣,⼏乎被湮灭,有的还长了厚厚⼀层青苔,或者被机动车占道。如何提升绿道管理,避免公共资源浪费,成为城市管理新课题。
D.判断⼀个作家的作品有没有⼤众影响⼒,有没有持久的⽣命⼒,⼀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看他所创造的⼈物、语⾔进⼊到⼈们的⽇常⽣活。
4.把下⾯五句话按顺序填⼊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段话,最恰当的是 ( ) 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鲁迅先⽣在《拿来主义》⼀⽂中的本意是我们不但要从“西⽅”拿来,。虽然现在拿来的已不是鸦⽚、炮和⾹粉,换了⼀些诸如西医、西学之类的新东西,但是他们总是错误地认为国外的⼀切东西都⽐国内的好。
①他们把鲁迅先⽣的本意理解为单纯地批评“全盘西化” ②还要从“传统”拿来,是两个⽅⾯的含义
③现在很多⼈也讲“拿来主义”,只不过总是从“西⽅”拿来 ④然⽽很多⼈对此的理解却有失偏颇 ⑤⽽忽视甚⾄忘记了还应该从“传统”中拿来 A.②④①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①④⑤③ D.①②④⑤③ ⼆、本⼤题6⼩题,共18分。
5.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项是 ( ) A.数罟不⼊洿池 数:屡次 B.王道之始也 始:开端 C.⾮我也,兵也 兵:⼠兵
D.⽆乃尔是过与 过:过失
6.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的⼀项是 ( ) A.假⾈楫者,⾮能⽔也 B.七⼗者⾐帛⾷⾁ C.积⽔成渊,蛟龙⽣焉 D.上⾷埃⼟,下饮黄泉
7.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项是 ( ) A.合从缔交,相举为⼀ 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守藩篱 C.锄耰棘矜 D.赢粮⽽景从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项是 ( ) A.寡⼈将加⼤诛于⼦ B.⾂愚不能复治东阿 C.⾂请改道易⾏ D.仓库少内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法都相同的⼀组是 ( ) A.①外连衡⽽⽃诸侯/②履⾄尊⽽制六合
B.①吴起……赵奢之朋制其兵/②⾏军⽤兵之道,⾮及向时之⼠也 C.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②因河为池 D.①斩⽊为兵,揭竿为旗/②然后践华为城
10.下列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项是 ( ) A.冰,⽔为之,⽽寒于⽔ B.师不必贤于弟⼦ C.惑之不解 D.学于余 三、本⼤题5⼩题,共15分。 阅读下⾯的⽂⾔⽂,回答11—15题。
(苏秦)说秦王书⼗上,⽽说不⾏。⿊貂之裘敝,黄⾦百⽄尽。资⽤乏绝,去秦⽽归。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黧⿊,状有愧⾊。归⾄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母不与⾔。乃夜发书,陈箧数⼗,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流⾄⾜,⽈:“安有说⼈主不能出其⾦⽟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下。抵掌⽽谈,赵王⼤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车百乘,锦绣千纯,⽩璧百双,黄⾦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粮,未烦⼀失,未战⼀⼠,未绝⼀弦,未折⼀⽮,诸候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任⽽天下服,⼀⼈⽤⽽天下从。故⽈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苏)秦之隆,黄⾦万镒为⽤,转毂连骑,炫煌于道,⼭东之国,从风⽽服,使赵⼤重。将说楚王,路过洛阳,⽗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妻侧⽬⽽视,侧⽿⽽听;嫂蛇⾏匍匐,四拜⾃跪⽽谢。苏秦⽈:“嫂,何前倨⽽后卑也。”
11.对⽂段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 A.妻不下纴:指妻⼦不从织机上下来迎接。 B.式于廊庙之内:式,⽤;廊庙,指朝廷。 C.未战⼀⼠:没有让⼀个⼠兵去打仗。 D.使赵⼤重:使赵国的国⼒强⼤起来。
12.下列句⼦加点词语的意义跟现代汉语相同的⼀项是 ( ) A.形容枯稿 B.简练以为揣摩 C.⼭东之国 D.嫂蛇⾏匍匐
1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法相同的⼀组是 ( ) A.引锥⾃刺其股 B.抵掌⽽谈,赵王⼤说 其可怪也欤 ⼩学⽽⼤遗
C.当秦之隆,黄⾦万镒为⽤ D. 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虽我之死,有⼦存焉 ⾂诚恐见欺于王⽽负赵
14.下列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苏秦合纵成功的⼀组是 ( ) ①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 ②赵王⼤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 ③苏秦相于赵⽽关不通 ④式于政,不式于勇
⑤转毂过骑,炫煌于道 ⑥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15.下列对原⽂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 A.苏秦耗尽资⽤,游说秦王没有成功,狼狈还家,受到家⼈蔑视 B.苏秦不怕失败,发奋读书,刻若钻研,充满⾃信,终于成功。 C.苏秦游说赵王,受到重⽤,⼀时间合纵策略遍⾏于天下诸各侯国。 D.苏秦⾐锦还乡,家⼈⼤事欢迎,他嫂⼦前倨后恭最让⼈觉得好笑。 四、本⼤题4⼩题,共12分。
16.根据教材中《宝⽟挨打》⼀课的内容,不属于宝⽟挨打的原因的是(3分) A.⾦钏⼉含羞赌⽓⾃尽。 B.王夫⼈数落教训挑拨。 C.忠顺亲王府索要琪官。 D.贾环使坏搬弄是⾮。
17.下列有关《宝⽟挨打》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贾政毕竟是宝⽟的⽗亲,有道是“虎毒不⾷⼦”,⽗⼦之间的⾎脉关系是永远也⽆法割断的,所以在打宝⽟的过程中,他先是满⾯泪痕,继之泪如⾬下,听到王夫⼈哭唤贾珠之名,更是“泪珠似滚⽠⼀般滚下来”。
B.贾政流泪伤⼼,细究其因,不难理解。宝⽟是“光宗耀祖”的惟⼀希望,却偏偏⾏为偏邪性情乖张,因⽽使得贾政对宝⽟这个不肖⼦不仅感到愤怒,⽽且感到后继⽆⼈、家道衰败的悲伤绝望。
C.王夫⼈对宝⽟恨铁不成钢,在她看来宝⽟是个不肖的“孽障”。但⼉⼦对她⽽⾔,除了亲⾻⾁这层关系外,还有保住地位的意义,是她在嫡庶之争上取得胜利的关键,宝⽟就是她的命根,她要拼死保护宝⽟。
D.贾母是贾府⾥地位最⾼的⼈,她对宝⽟⼗分溺爱。宝⽟的叛逆⾏为在贾母的庇护下,得到了不⼩的伸展。这次宝⽟挨打,也是贾母通过与贾政的⽃争才最终将风波平息,宝⽟挨打这⼀情节也表现出贾母与贾政的阶级冲突。
18.下列有关《阿Q正传》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我们先前——⽐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之类的名⾔,表现出阿Q对现实的穷困感到⽆奈,只好⽤虚⽆缥缈的阔⽓来安慰⾃⼰同时压倒别⼈,取得精神上的胜利的⼼态。
B.阿Q⼀⽅⾯以进过城市⽽“更⾃负”,另⼀⽅⾯⼜“鄙薄城⾥⼈”,这⼜表现出他的盲⽬趋时和盲⽬的⾃尊⾃⼤、狭隘保守这样的⼼态。
C.⼩说中阿Q“⼗分得意地笑”,店⾥⼈“九分得意地笑”。这⾥的“九分”描写的是阿Q对⾃⼰能亲⾃动⼿动脚调戏⼩尼姑⽽取得精神上的胜利的⼼态。
D.“我总算被⼉⼦打了”这个想法表现了阿Q实际上失败了,但⼜不愿⾯对失败,⽽找些借⼝来安慰⾃⼰从⽽取得精神上的胜利这⼀⼼态。
19.下列有关《拿来主义》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章开门见⼭,⾸先提出“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接着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严重后果。“送去主义”的表现有送古董送古画新画和送梅兰芳。
B.作者⼀针见⾎地指出“送去主义”的实质是崇洋媚外,接着⼜形象地揭⽰了“送去主义”的两⼤危害:⼀是导致经济衰败,⼆是导致主权丧失。
C.⽂中说“我们要运⽤脑⼦,放出眼光,⾃⼰来拿!”其中的“运⽤脑髓”即要善于思考,“放出眼光”即要善于鉴别,“⾃⼰来拿”即要争取主动。
D.鲁迅先⽣⽤“孱头”“昏蛋”“废物”三个形象,尖锐⽽⽣动地批判了对待⽂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这三种错误态度是:①不敢接受;②全盘否定;③全盘吸收。
五、本⼤题2⼩题,共18分。
20.将下⾯⼀段未断句的⽂⾔⽂翻译成现代汉语。(答题时不需要断句,只需要直接翻译。翻译后的现代汉语必须规范地使⽤标点符号。)(10分)
景公问于晏⼦⽈为政何患晏⼦对⽈患善恶之不分公⽈何以察之对⽈审择左右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善恶分孔⼦⽈此⾔也信矣善进则不善⽆由⼊矣不善进则善⽆由⼊矣
2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求!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贫⽽患不安。 (《季⽒将伐颛臾》) (2) ,⽆失其时, 。 (《寡⼈之于国》)
(3)故⽊受绳则直, , ,则知明⽽⾏⽆过矣。 (《劝学》) (4) ,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师说》) 六、本⼤题3⼩题,共15分。 阅读下⾯这篇⼩说,完成22~24题。 美丽的谎⾔
这天,母亲出门买菜,琳在家⾥看电视,电视上正好播出骗⼦的被揭穿的新闻。“⼜是骗⼦!这社会是怎么了!”她愤愤不平。“道⾼⼀尺,魔⾼⼀丈”,现在的骗术层出不穷,听得多了,琳也多长了个⼼眼。
⼗分钟后,母亲两⼿空空地回来,⾛进屋拿了钱,⼜匆匆忙忙地要出去。琳觉得奇怪,便问母亲发⽣了什么事。母亲告诉她:“我去菜市场的路上,被⼀个⼥孩拦住了,问我借⼀百块钱。”
借钱?⼀听到陌⽣⼈问母亲借钱,琳就警惕起来,忙问:“那你把钱给她了?”“是呀,⼩姑娘挺可怜的。”母亲说,那个⼥孩被⼈从家⾥骗出来,差点进了传销组织,幸好及时逃脱,可是⾝⽆分⽂回不了家。听了母亲的话,琳想,像这样弱智的,明眼⼈⼀看就明⽩了,没想到母亲居然会上当!
可母亲继续说:“我把钱给她时,她还问我要地址,说回家后就把钱寄还给我。我说不⽤,只给她留了个电话号码,让她到家后给我打个电话报平安。”母亲讲得诚恳,眉眼间流露出欣喜,看得出她是相信那⼥孩的,⽽且还为⾃⼰做了好事⽽⾼兴。琳看着母亲,也就不愿在这时揭穿⼥孩的。
这之后,母亲总不时念叨着那个⼥孩。第⼆天晚上九点多,母亲正准备休息,电话铃突然响了,琳去接电话。⼀个⼥孩的声⾳从电话⾥传来:“喂,您好,请问您是李婆婆吗?”琳还没来得及回答,本准备休息的母亲匆匆从卧室出来,边⾛边说:“这肯定是我的电话!”然后拿过电话按响免提键,听了⼀会,兴奋地说:“孩⼦,你到家啦?”“到啦,早上就到了,后来⼀直在忙,现在才打电话给您。婆婆,真是谢谢您了,⿇烦您说⼀下您的地址吧,我好把钱寄给您!”母亲笑道:“不⽤还,不⽤还。你到家就好!”然后,她⼜叮嘱了⼥孩⼏句,让⼥孩以后要提⾼警惕,不要再轻信他⼈。
挂了电话,母亲满脸疑惑地问琳:“刚才这个电话是那个⼥孩打来的,昨天晚上的那个是怎么回事?”琳被母亲这么⼀问,懵了。她没有想到,母亲遇到的那个⼥孩果真不是骗⼦。对于母亲的询问,她只得坦⽩⾃⼰不愿母亲发现⾃⼰被骗⽽⼼寒,于是昨晚让同学假扮⼥孩打了电话。
母亲听后,叹了⼀⼝⽓,说:“你把事情想得过于复杂了,总有⼀些⼈不是骗⼦,他们是真的需要帮助才会来找你的。”母亲顿了顿,⼜补充道,“我相信,好⼈是有好报的。”琳⼼⾥明⽩,就算母亲遇到的真是个骗⼦,她也不会因此就不再相信他⼈。
⾃从⼥孩打来电话后,琳⼼⾥就踏实了不少。第三天吃完晚饭,家⾥的电话铃⼜响了。琳接起电话,⼀个清脆的⼥孩声⾳从电话⾥传来:“喂,您好,请问您是李婆婆吗?”
怎么⼜是⼀个⼥孩?怎么⼜是找母亲的?琳赶紧叫母亲接电话。母亲匆匆跑上前,拿起话筒:“我是李婆婆,你是哪位啊?”对⽅说:“李婆婆,我是⼩桃,就是那天您给了⼀百块钱的那个⼥孩……”母亲先是⼀愣,然后满脸兴奋,激动得声⾳都有点变调:“⼩桃!真是你啊!你到家啦?”“到家了,我坐了两天的⽕车,⼜转了⼏趟车才刚到家。⼀回家,我就想着给您电话呢。对了,婆婆,您把地址跟我说⼀下吧,我说好要把钱寄还给您的!”⼥孩的声⾳充满感激之情。母亲笑道:“不⽤还,不⽤还。你到家就好!”母亲流露出喜悦之情,这让⾝边的琳看得⽬瞪⼝呆。
挂了电话后,还没等母亲开⼝,琳就迫不及待地问道:“刚才这个电话才是那个⼥孩打来的吧,可是昨晚的那个电话是怎么回事?”母亲冲琳⼀笑,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昨晚那个电话是我托隔壁⼩刘打的。前天打来的那个电话,我⼀听就知道不是⼩桃打来的,我便猜出肯定是你让⼈打的。⽬的很明显,是为了让我安⼼。”
原来,母亲早就听出前晚那个电话是假的。为了让⼥⼉安⼼,母亲如法炮制,也找⼈假扮⼥孩,打来电话。琳万万没有想到,母亲会⽤同样的办法编⼀个谎⾔来骗她!
琳望向窗外,⽉⾊如⽔,微风拂过,⼀切都那么宁静。 她安⼼地笑了。
(选⾃《快乐青春,经典阅读》2014年第5期,有删改) 22.请结合⽂本,简要概括母亲形象的特点。(4分)
23.⼩说的结尾写到琳“安⼼地笑了”,请结合⽂本分析她笑的原因。(5分) 24.这篇⼩说在情节设置上有哪些巧妙之处?请结合⽂本简要分析。(6分) 七、写作(60分)
25.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章。(60分)
语⽂学习关系到⼀个⼈的终⾝发展,社会整体的语⽂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和⽂化⾃信,对于我们中学⽣来说,语⽂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量阅读、社会⽣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语⽂学习的体会出发,⽐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度,确定⽴意,明确⽂体,⾃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信息。
⾼⼀下学期语⽂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选D。2.选B。3.选B。4.选A。5.选B。6.选C。7.选B。8.选B。9.选D。10.选C。11.D 12.D13.C14.B15.C
四、本⼤题4⼩题,共12分。 16. 【B.】17.【D.】18.【C.】
20.景公问于晏⼦⽈:“为政何患?”晏⼦对⽈:“患善恶之不分。”公⽈:“何以察之?”对⽈:“审择左右。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善恶分。”
孔⼦闻之⽈:“此⾔也信矣!善进,则不善⽆由⼊矣;不善进,则善⽆由⼊矣。” 21.(1)君⼦疾夫舍⽈欲之⽽必为之辞 不患寡⽽患不均 (2)鸡豚狗彘之畜 七⼗者可以⾷⾁矣 (3)⾦就砺则利 君⼦博学⽽⽇参省乎⼰ (4)位卑则⾜羞 官盛则近谀
22.①乐于助⼈,有爱⼼:母亲看到⼥孩被骗,想回家却⽆路费,马上回家拿钱帮助她。②善良淳朴:在别⼈急需帮助的时候选择相信⽽不怀疑,相信好⼈有好报。
③善解⼈意,体贴⼥⼉:接到“假冒”电
话,明⽩⼥⼉的宽慰她的⼼思⽽不戳穿,为了⼥⼉安⼼也让别⼈打来电话。
23.①因为琳明⽩和理解了母亲的苦⼼,为母亲对⾃⼰的爱和体贴⽽笑。②因为在母亲⾝上看到社会上有热⼼的助⼈者,为社会有爱⼼⽽笑。③因为最终证明母亲没有被骗,不再对社会风⽓丧失信⼼,为社会有诚信⽽笑。
24.①巧设线索。以母⼥为对⽅着想的“谎⾔”为线索,使⼩说结构清晰紧凑。②情节安排相似中有突转,层层推进。三次电话,后⼀次的电话总会揭穿前⼀次的“谎⾔”,三次电话内容相似,层层推进,出⼈意料。③巧设伏笔。如第⼆次电话母亲只听到铃声就断定是⾃⼰的电话,还故意按响免提键,为下⽂这个电话是母亲安排打来让琳安⼼埋下伏笔。④巧⽤对⽐。如故事的开头写琳对现实社会不满,到结尾安⼼地笑,形成鲜明对⽐,体现了社会有诚信爱⼼的主题。⼜如刚开始对助⼈⼀事,母亲选择相信,琳则怀疑警惕,⼆⼈不同态度形成鲜明对⽐。
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