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元青花用料

元青花用料

来源:测品娱乐


从元大名路(民间旧藏)至正型中小型青花瓷看杜锋博士考证青花用料的正确性。[/b][/color][/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4][color=#000000][/color][/size][/font]

[font=宋体][size=4][color=#000000][b] 发表在《收藏界》《元青花应走出误区》一文,介绍了以青岛科技大学杜锋博士所带领的团队,经过认真分析和详细考证,确定了元代青花瓷的多样性,及时、准确认定了青花瓷用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解决了长期以来人们把西亚苏麻漓青料和南亚苏渤尼青料混为一谈的传统观念和错误认识,为西亚和南亚两地进口青花钴料的来源地,予以澄清。这对于研究元青花瓷外去流向和活动提供了方便。[/b][/color][/size][/font]

[font=宋体][size=4][color=#000000][b]源自元大名路民间旧藏的至正型中小器青花瓷青花用料多达六种,占据元景德镇的三大窑口,其中进口料三种,国产料三种。[/b][/color][/size][/font]

[b][size=4][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00000]1、

[/color][/font][font=宋体][color=#000000](见:元青花携琴访友梅瓶)南亚苏渤尼青料,青花发色浓艳带紫,有凝聚铁锈斑有呈向外返升。[/color][/font][/size][/b]

[b][size=4][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00000]2、

[/color][/font][font=宋体][color=#000000](见:童戏莲纹罐)国产石子青料,青花发色浓艳泛紫,无凝聚铁锈斑。[/color][/font][/size][/b]

[color=#000000][b][size=4][font=Times New Roman]3、

[/font][font=宋体](见[/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青釉青花釉里红酱口剔花渣斗)国产浙青土料。[/font][/size][/b][/color]

[b][size=4][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00000]4、

[/color][/font][font=宋体][color=#000000](见:元青花缠枝狮纹八角玉壶春瓶)西亚苏麻漓青钴料,青花发色青中带紫,有凝聚铁锈斑,由里向外返升(非用含铁量高的钴料,而是后加进的。)胎质紧密、器型规整、为青白釉偏白,呈鸭蛋青色的薄胎瓷。[/color][/font][/size][/b]

[b][size=4][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00000]5、

[/color][/font][font=宋体][color=#000000](见:元青花缠枝菊纹双耳瓶)西亚钴兰料。俗称“宝石蓝”,青花发色纯正泛兰,有凝聚铁锈斑,由里向外返升。[/color][/font][/size][/b]

[b][size=4][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00000]6、

[/color][/font][font=宋体][color=#000000](见:元青花双凤碗)白釉青花瓷,采用国产回青料,青花发色青中带紫,无凝聚铁锈斑,仅以元大名路七件中小型元青花瓷来看,它就用了六种不同的青花钴料。基本包含了元代青花瓷的基本用料。占据了元景德镇三大主要窑口。在这里不包括混合料的使用。(混合料有进口料与国产料、国产料与国产料、进口料与进口料三种混合方式)所以在元青花的用料上,不是单靠窑温变化所解释的了的,

但是我们也不否认窑温在青花发色上起到了一定作用。温度的不同变化会引起不同的青花发色效果,但这只是一种条件并不是主要的原因,起根本作用的还在于用料的不同。[/color][/font][/size][/b]

[font=宋体][size=4][color=#000000][b]从大名路青花用料来看,它完全证实了杜锋博士对元青花用料考证的准确性。因此他的结论也是正确的。[/b][/color][/size][/font]

[font=宋体][size=4][color=#000000][b]也因为如此,人们应该彻底更新旧的思想观念,不要再把西亚料和南亚料混为一谈,还历史一个正确的定位。西亚料就是西亚料,南亚料就是南亚料,按照元青花顺序生产的过程,西亚料早于南亚料,南亚料的发现多为中后期才广泛使用的。[/b][/color][/size][/font]

[font=宋体][size=4][color=#000000][b]另外,再说一说“余贡”的瓷的问题,本人认为“余贡”瓷应该分为两类来对待,其一是把一些不符合元代文化要求的瓷器,并且具有官窑特征的瓷器,划归为“余贡”瓷的范围。(这是指具有汉文化特征,并且具有历史传承意义的器皿。其二,虽然符合元代文化特征的一些中小型薄胎,而且具备官窑特征的瓷也应该划归为“余贡”瓷的范畴。[/b][/color][/size][/font]

元青花瓷器总体分两种色调,一种呈灰蓝色,较浅淡,一种是深蓝色,较艳丽。传统概念中,呈色灰蓝者为国产料,呈蓝艳者为进口料。进口青料用于大型、中型或小型元青花上,国产钴料仅用于中、小型器。

(一)进口钴料 进口钴料,即苏麻离青,元代进口钴料的成分是低锰、高铁,含硫和砷,无铜和镍,和唐宋青花、明青花的青料成分都有区别,所绘青花纹饰呈色浓艳深沉,并带有紫褐色或黑褐色较光润的斑点,有的黑褐色斑点显现出“锡光”。“锡光”是

在黑褐色斑点中出现的一种自然光泽,并有凹凸感,是由于青花原料在高温烧制过程中与釉熔化时依窑内气氛而起的变化。现代仿制的元青花中也有“锡光”出现,但观察仿品的“锡光”仿佛是一块银灰色片贴敷于蓝黑色斑点之上,有的斑点较密集,给人僵硬之感。

另外,苏麻离青呈色有如下特征:

1、呈鲜丽的靛青色,略含程度.不同的紫色,有些呈非常幽雅的紫罗兰色。

2、有浓淡色阶,勾勒线条较深,填色青料较浅。青料积聚处有蓝黑色或蓝褐色斑点,釉面下凹并哑光。

3、青料都较细匀,线条边缘稍有晕化。有些呈色浓重,有放射状流散,见蓝黑色结晶或结晶线,应为青料颗粒较粗所致。明初永乐、宣德青花上也有类似现象。

(二)国产青料

元青花所使用国产青料,其成分为高锰、高铝的,与同时的进口料差别很大,所描绘的青花纹饰呈色蓝灰或蓝黑,见浓淡色阶,青料积聚处有蓝褐色或黄褐色斑点,黑褐色的斑点较少,如含锰过高时青花纹饰呈色为蓝中微微泛红,釉面下凹并哑光。 无论是国产料或进口料,整体画面青花纹饰色调受窑温影响存在深浅不一的变化,但用放大镜观察,给人一种清澈深沉之感。细看青花呈色,它是“活”的,在浓艳之处有鲜活的“流动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