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临床价值研究

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临床价值研究

来源:测品娱乐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74General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9 年1月 第6卷/第1期Vol.6, No.1 Jan. 2019

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临床价值研究

杜 岚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蒙医医院,内蒙古 阿拉善 750306)【摘要】目的 研究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0月接受的牙列缺损患者中,抽取56名,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牙列缺损;口腔种植修复;常规修复

【中图分类号】R7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1.74.01

牙列缺损是口腔科中常见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龋病、牙周病、外伤、肿瘤和先天畸形所致,口腔修复是利用人工修复体合理地设计制作各种修复体,对患者牙周疾病、颌面部组织缺损等进行治疗使患者的口腔功能和形态得到修复和改善。为了提高临床中牙列缺损治疗效果,本研究对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治疗效果进行了对照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4 统计学方法将两组治疗效果纳入SPSS21.0统计与分析,采用x2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治疗,对照组治疗效果分别为:痊愈11例、有效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3.04%(16/28例);观察组治疗效果分别为:痊愈20例、有效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28/28例);由此可见,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63.04%,x2=27.613,P=0.000;组间比较结果P<0.0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0月接受的牙列缺损患者中,抽取92名,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28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27~岁,平均年龄(45.5±18.5)岁。观察组中,男13例,女15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46.0±19.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法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牙缺损程度,将适当的修复材料置入进行修复。观察组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法进行治疗:(1)术前引导患者对口腔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对牙齿缺损部位实施局麻;(2)在手术板辅助下,根据患者牙槽嵴实际情况采用环形手术刀对患者植入修复区域骨面、粘骨膜性选择“L或H”形切口,将粘骨膜剥离暴露出牙槽骨;(3)在牙槽嵴顶点处行球钻,钻转速设置为450 r/min,将骨皮质钻穿同时使用流动水进行冷却冲洗,按照既定的植入方向使用专业的植入医疗器械将微型种植体植入既定位置,确认植入体位置满意后将自攻型螺钉使用匀速拧入颌骨内,缝合软组织,术毕。术后均采用抗生素行抗感染治疗。嘱咐患者7d内保持口腔清洁,并于7 d后回院拆线以及对愈合情况进行复查。

1.3 疗效评价一个月后复查,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患者牙列缺损完全恢复、咀嚼功能正常,种植体无松动外观形态、轮廓如常为痊愈;患者牙列缺损基本恢复,但咀嚼时存在轻微刺痛等症状为有效;患者牙列缺损未修复、种植体松动或脱落,咀嚼功能未恢复为无效。计算公式:(有效+痊愈)÷n×100%=总有效率。

3 讨 论

外貌已经为现代工作、生活中人们重点关注部分,牙齿的美观对人类的外貌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对牙齿的美观度也越来越重视。牙列缺损是由于患者部分牙齿缺失而导致口腔中恒牙排列出现不完整的情况,不仅对患者外貌、牙齿美观造成影响,还会对患者说话发音、咀嚼功能等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口腔种植修复是将种植体置入骨组织内进行基础支撑,并对上部牙修复体固定对牙列缺损进行修复的一种方式,种植修复后能够达到与天然牙结构、美观度以及功能相似的修复效果,已经成为牙列缺损患者修复的首选修复方式,为患者口腔器官及全身的健康提供保障,是用符合生理的方法制作义齿、各种修复体及矫治器的专门技术。高亚超[2]在研究中对牙列缺损患者采用口腔种植修复后,有效提高了临床疗效和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本研究中应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后,患者固位能力、外观形态、咀嚼功能等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姜长伟.牙列缺损应用口腔种植牙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

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23(5):103-104.[2] 高亚超.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固定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

中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5):65-67.

本文编辑:吴 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