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法治是什么

法治是什么

来源:测品娱乐
·146·2019年06月(上)法制博览法治论坛

法治是什么

杨英子

陕西西北大学,

西安710063

“法治”“法治国”摘要:法治是法律史上的概念,近代世界法治的两大渊源:英国和德国对世界的法律思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治

随着世界思想和制度的发展正逐渐成为各国人民共同追求的政治准则和法律要求,而目前中国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也要求依法治国,当代中国要求建设法治国家的愿望逐渐明朗。那么,法治到底是什么?研究这一论题,或许对把握当今中国的法治道路起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法治;法治国;依法治国中图分类号:D92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16-0146-02作者简介:杨英子(1995-),女,汉族,河南新乡人,西北大学法律硕士教育学院,法律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法治是一个经典概述,最先能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当中,西方的法治将罗马法和诺曼法的历史文本作为原本。罗马人和诺曼人的之于法治方面的造诣不光是注入到中世纪欧洲教会法和世俗法的当中,并且被用来继续发展相关法治方面的思想。在人民看来,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需要由法律和正义来界定。法治思想如今成为当今社会普遍接受的基本原则,盛行在社会中的法治观念总结来说大致有三点:第一,法律至上;第二,权力分立和制衡;第三,法律被认为是普遍、公正和客观的。然而不同的社会背景对法治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西方的两

——英国“法治”。接下来我大巨头—和德国“法治国”

们将要详细阐述两者。

“法治”一、英国

“ruleoflaw”,英国中的法治应该被认为是其一直

追求的基本的目标是:国家的权力和保护公民的自由。虽然英国是王权社会,但法治始终在努力地为

可以说其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大宪章》人民争取自由,

的颁布,虽然《大宪章》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贵族的自

对于下层民众来说作用不大,但这也是法治的一大由,进步,可谓是奠定了英国法治的基础。

后来,英国开始寻求保障司法渠道自由的具体方法。随之而来的主要制度有:衡平法的产生、判例制度

以及律师学院制度的建立。我们都知道,的初步确立、

英国是典型的不成文法国家,以判例法为主,判例法分

之前盛行的普通法在发展的过程为普通法和衡平法,

中逐渐暴露出不足,也就要求着法官在日常判案的过

在司法审判中,适用衡平法、程中适用衡平法。因此,

遵循先例成为了法官判案的主要原则,判例制度由此初步确立。职业律师的存在,对于维护公民合法权利

在法治发展的道路中也是重要的一环,是不可缺少的,

英国在13世纪时就开始了所谓的律师学院制度,由于

使得法治思想迅猛发展。律师的存在,

而自由法治的形成大致发生于17世纪的英国,在个人自由成为了讨论重点,其中的代表人物是洛这里,克,他认为近代自由主义的主要内容也就是保护个人自由和的权力。只有通过法律才能真正保障个人的自由,的统治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进行,通过明确的法律来的公权力。他还要求对立法权人民有权来更换立法机关。建立相应的违宪审查制度,

作为英国法治思想史上第一位对法治理论做出系

戴雪的法律主治的思想被世人所知。统总结的学者,

戴雪认为法治是英国政治专有的一大特点,然而,在社

与戴雪法治相左的情况不断发生,虽会发展的过程中,

然戴雪反对行,但是依法行政的思想却实际上在

混淆英国社会中施行。戴雪在对法治的研究过程中,

了与自由裁量,因此,他的思想被后人批判。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法学家关注的是法治的形式化特征,而较少地考虑其实质性特征。所谓

人民要按照规则行事。的形式法治论是指需要有规则,

因此,莱兹提出了法治的八形式原则,莱兹的法治是指

应当经法律授权。的所有行为都应当有法律根据,

“法治”因此,英国的主要体现在自由法治。自由其主要目的还是在于权衡保障个始终是其主导精神,

人自由和权力的关系上。通过形式法治,即

即实质法治的要求。形式上的来实现公民自由,

“法治国”二、德国

,德国的法治国是“Rechtsstaat”一些德国学者认

为法治国一词便是为德国创造的,在其它国家语言中找不到相对应的词语。可以说,由于各国历史发展的

很难在其他国家语言中找差异以及政治文化的不同,

到完美的对应词是现实存在的情况。而德语中的法治

就是要揭示公民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国概念,

法治国学说的第一次使用便是在德国学者普拉西

中,他在康德杜斯在18世纪末期出版的《国家学说》

的影响下,意识到国家的根本目的是旨在保障公民的

康德的思想或是最大限度的自由。我们都知道,

他将法分为自然的和实证的,前者由先验纯是两分的,

粹理性原则为依据,后者则是由立法者的意识规定的,他主要是要强调法所应遵循的自由原则和法所具有的协调人们自由的功能。基于此,他认为社会中的每一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每一位公民都个人都是自由的,,“自由”、“平等”、“”是的。因此三种不可分

离的法律的属性才被赋予给社会中的成员。

魏克尔是完整的使用法治国概念的第一人,他认法治国是国家发展的最高层次,在法治国中,存在为,

着一种实证的法律,首先,该法律对所有的公民都适

(下转第148页)

·148·2019年06月(上)法制博览法治论坛

员获取法律知识,应注意以下两点:其一,院校应开设系统且完整的法治教育课程。就目前教学实际而

在院校内除法学专业类学员会持续、系统地学言,

习法律知识外,其余学员仅能在大一学期开设的《军

课程中学习法律知识。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然而,法治思维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过程,持续且系统的

军校学员应自法律知识输出总是十分必要的。其二,

觉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学员

主动将法治思应自觉认识到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维的培养作为个人使命来完成。

(二)亲历法律实践,增强对法治的情感认同培养军校学员的法治思维,不能机械地要求学员“搬运”、“堆积”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法律“活”起来;换言之,就是教育者应当为军校学员提供多元化的

让学员亲自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涉法问实践条件,

题,只有当法律知识、法律规范、法治观念植入学员的

贴近学员的学习生活,才能真正的让学员感受到内心,

法治的意义,实现从法律认知到法治认同的转变,进而领悟到自觉养成法治思维的重要性。

(三)培塑守法习惯,树立对法治权威的信仰法治的权威,来源于全民对法律至上地位的认可、得力于全民对法律的遵守。因此,要领会法治的神圣

守法是关键。军校学员法治思维的培养,应从守法感,

做起,在日常生活、训练、学习中养成守法习惯,守住法

从心底里认可法治的权威地位。律的底线,四、结语

必然是法治国家;一支现代化军一个现代化国家,

队,必然是法治。要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军方式

势必离不开对法治思维的培养。军校学的根本转变,

员是今后现代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法治思维的

即符合依法治国大局的外在要求,也符合依法治养成,

军事业的内在需要。因此,从获取法律知识到增强法

再到崇尚法治权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法治思治认同,

维培养路径,引导军校学员养成法治思维,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且长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行政学院学报,胡建淼.法治思维的定性及基本内容[J]2015(5).[2]A].报告辅导读本,袁曙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人民出版社.[3].湖南社会科学,姜明安.再论法治、法治思维与法律手段[J]2012(07).[4]J].常州大学学高国梁.法治思维的承载主体与实现路径分析[

2015(9).报(社会科学版),

[5]文献研究室.*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文献出版社,2015(1).

(上接第146页)

用,具有普遍的效力;其次,该法律是公民外在的自由

该法具有实在的强制力。他认为,法行为准则;第三,

既可以公民权律是界定国家与公民关系的手段,

利的滥用,又可以制约国家权力。

魏玛时期中的《魏玛》的出台,赋与了公民许

尽管魏玛并没有确定对形式上多的自由与权利,

但是,社合法的法律从内容上进行合宪性审查的制度,

目的会与民主原则却是魏玛最突出的两大因素,

是想保证国家的权力能够真正地反映民众的意志。魏玛不仅赋予了公民的社会基本权利,还创立了经

即通过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干预与调济社会化原则,

以满足社会最大的利益。但是,由于法治国没有成整,

民众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基本价值为全体公众的信仰,

魏玛所出台的有关于法治国的支柱先后崩塌,观,

魏玛法治国走向失败。

卡尔·施米特认为,法治国最重要的就是法律的还有三权分立、立法权优先、司法和行政的统治,

论断的共同的思想法律控制。这些是形式意义上的,

共同的目的是维护市民阶级的自由。基础是自由主义,

这与国家社会主义的法治国的主张背道而驰。国家社

将民族、大众、人民置于会主义的法治国的观点在于,

民族正义是至高无上的,是国家社会主义正个人之上,

义的第一原则。

从本质上讲,法治国是指一个尊重个人自由、具有平缓保护和明确的国家权力的共同体,越来越多的人

要想再建实质法治国,最倡议民主和法治国是统一的,

若要实现公正,应当思考民主和社会原终目标是公正,

民主的和社会的法治国原则也则。在德国统一之后,

继续被作为根本的立国方略。

三、当代中国的法治

而依法治国是指法治在中国就表现在依法治国,

按照体现人民的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来管理国

要求国家的政治工作、经济运行、社会各方面的活家,

动统统依据法律来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健全法治中国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治就是通过法律的规范来依、

公权力从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与个人自由的维护,通过法治的开展,使得社会主义法治化国

依法治国是民主法治的必然要求,家的到来成为可能,

也是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在*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引导下,法治中国的前途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渊源、.中国社会科学,夏勇.法治是什么—规诫与价值[N]1990(4).[2]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亚里士多德.政治学[[3]M].北京:郑永流.法治四章:英德渊源、国际标准和中国问题[

2002.中国大学出版社,

[4][.北京:三联书英]哈耶克,著,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M]

1960.店,[5][.北京:商务印英]洛克,著,叶启芳,瞿菊农,译.论[M]

1983.书馆,[6][.北京:中国法制出版英]戴雪,著,雷宾南,译.英宪精义[M]

2001.社,[7][M].北京:商务德]康德,著,沈叔平,译.法的形而上学原理[

1797.印书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