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汇编
阅读«答谢中书书»全文,那么朗朗爽口,美文丽句信口开河,顿时吐气如兰。〝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归结之句又回首返顾,使得全文前后照应,上下贯串。就是最后冗长的议论,也是言简意赅,切中文义。小编明天为大家带来«答谢中书书»知识点,一同来看看吧!
【人物引见】
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全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旭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
山川风景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赏的啊。高耸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颜色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流失的时分,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旭日快要落山的时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真实是人世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可以欣赏这种奇丽风景了。
【重点注释】
1、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俱:都 2、晓雾将歇 歇:流失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欲:将要。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争着腾跃
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5、五色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
【重点句子翻译】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两岸的石壁颜色斑斓,交相辉映。
2、旭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旭日快要落山的时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可以欣赏这种奇丽风景了。
【常考点】
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答: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本文表达了作者陶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自得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答:书即书信,是一种运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4、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意图?
答:〝康乐〞指谢灵运。说明可以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说明可以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6、文中描画了哪些景物?请用一个短语来概括短文内容。
答: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短文是:欲界之仙都
7、〝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山水相映 之美。
8、〝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颜色配合 之美。
9、〝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 晨昏变化之美。
【全体掌握】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冤家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慨叹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庸俗情怀的人才干够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接上去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详细描画了秀美的山川风景。〝高峰入云,清流
见底〞,竭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平地流水三重景物,境界清爽。〝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托,出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候,在清爽恼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旭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行将流失的薄雾,传入耳际;旭日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经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最后,文章又以慨叹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真实是人世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可以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可以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自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经过上下、远近、动态的变化,视觉、听觉的平面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阴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