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课程设计要求:
将课程设计三个题目中的每个题目都写出模型的基本假设、符号说明、模型的建立、模型的求解程序、运行结果及结果的解释共五部分。
课程设计题目
1.某厂生产三种产品I,II,III。每种产品要经过A,B两道工序加工。设该厂有两种规格的设备能完成A工序,它们以A1,A2表示;有三种规格的设备能完成B工序,它们以产品I可在A,B任何一种规格设备上加工。产品II可在任何规格的A设备B1,B2,B3表示。上加工,但完成
A工序时,只能在B设备上加工;产品III只能在A与B122设备上加工。
已知在各种机床设备的单件工时,原材料费,产品销售价格,各种设备有效台时以及满负荷
操作时机床设备的费用如下表,要求安排最优的生产计划,使该厂利润最大。
设备 产 品 I 5 7 6 4 7 0.25 1.25 0.35 2.00 0.50 2.80 4000 200 II 10 9 8 11 12 III 设备有效台时 满负荷时的 设备费用(元) 300 321 250 783 A1 A2 6000 10000 4000 7000 B1 B2 B3 原料费(元/件) 单 价(元/件) 2. 对下面是实际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用数学软件包Matlab对模型在M=1万,a(t)t2t,a=5万,=10天时进行求解。
根据经验当一种新商品投入市场后,随着人们对它的拥有量的增加,其销售量s(t)的增长与已购买者和潜在消费者成正比。广告宣传可给销量添加一个增长速度,它与广告费a(t)成正比,但广告只能影响这种商品在市场上尚未饱和的部分(设饱和量为M)。建立一个销售s(t)的模型。若广告宣传只进行有限时间,
且广告费为常数a,问s(t)如何变化?
3.某人记录了21天每天使用空调器的时间和使用烘干器的次数,并监视电表以计算出每天的耗电量,数据见下表,试研究耗电量(KWH)与空调器使用的小时数(AC)和烘干器使用次数(DRYER)之间的关系,建立并检验回归模型,诊断是否有异常点。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KWH 35 63 66 17 94 79 93 66 94 82 78 AC 1.5 4.5 5.0 2.0 8.5 6.0 13.5 8.0 12.5 7.5 6.5 DRYER 1 2 2 0 3 3 1 1 1 2 3 序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kWH 65 77 75 62 85 43 57 33 65 33 AC 8.0 7.5 8.0 7.5 12.0 6.0 2.5 5.0 7.5 6.0 DRYER 1 2 2 1 1 0 3 0 1 0 实验课题目(不用上交)
在某山区测得一些地点的高程如下表。平面区域为 1200<=x<=4000,1200<=y<=3600)
试作出该山区的地貌图图,并对几种插值方法进行比较。
X 1200 1600 2000 2400 2800 3200 Y 1200 1130 1250 1280 1230 1040 900 1600 1320 1450 1420 1400 1300 700 2000 1390 1500 1500 1400 900 1100 2400 1500 1200 1100 1350 1450 1200 2800 1500 1200 1100 1550 1600 1550 3200 1500 1550 1600 1550 1600 1600 3600 1480 1500 1550 1510 1430 1300
3600 500 900 1060 1150 1380 1600 1200 4000 700 850 950 1010 1070 1550 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