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教案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过程与方法:。 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
1、 积累文言字词。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班班通设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介绍作者,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什么作品?(《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语调,划出不能理解的词句。( 播放朗读音频)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中找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词句。 3、全班齐读课文后,学生翻译课文大意。 三、精读课文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多媒体显示问题)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明确:“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
1
特色教案
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是什么?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 五柳先生有三大志趣(兴趣爱好)? 读书(“好读书”) 饮酒(“性嗜酒”)
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
4. 赞语中的哪句话和传文中的“不慕荣利”相照应? “不汲汲于富贵”
5. 学者钱钟书说此文“ ‘不’字为一篇眼目”,全文哪些句子或短语中用到了“不”字?它们有什么作用?
明确:语句见课文
作者言“不”,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四、总结全文:
传记是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所以与 此相关的内容都要写清楚,写详细。如本文就写了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名、思想、性格、爱好、生活情况。除此之外还应有生卒年代、主要经历和事迹等。写传记要紧的是要真实。
五、课堂练习:(用文中句子){多媒体显示}
1、“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2、“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赞语中哪句话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仿写自我。要求:仿照本文写法,用极少的语言介绍自我。 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2
特色教案
陶渊明
五 性格——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柳 好读书,不求甚解
先 志趣——性饮酒 ,期在必醉 生 常著文章自娱 生活环境——环堵萧然、晏如也
}
志趣高雅 旷达自任 安贫乐道
教学反思:文言文的朗读是很重要的,渎通、读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让学生听读、自由读、放声朗读,适时点评,在读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掌握了文章的语言特点是句式整齐的否定句,有的同学便通晓了文意。这样,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就能轻车熟路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