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术中压疮形成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方法的研究

术中压疮形成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方法的研究

来源:测品娱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术中压疮形成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方法的研究

作者:王立凤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8期

压疮是机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1],大多数人认为压疮多发生在体质虚弱、长期卧床的患者中。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受神经支配的皮肤能忍受5h或更长时间的缺血,在69.75mmHg压力下,组织持续受压2h以上就能产生不可逆损害[2]。手术中患者较长时间处于同一种体位,局部组织长时间处于受压状态,而得不到改善和解除,从最初的压红慢慢发展为水泡、甚至出现溃疡、坏死。因此,术前认真评估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并及时的采取防范措施,是预防压疮发生的有力保障[3]。手术中压疮的发生不仅与手术体位、手术时间、患者全身的营养状况、年龄等因素有关还与麻醉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患者一旦发生压疮,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及大的痛苦,延长术后康复的时间,引起术后并发症,还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工作量。因此了解压疮的形成因素、评估压疮发生的可能、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成为手术室护士的工作重点,受到手术室护士的高度重视。 1压疮形成的相关因素 1.1外源性因素

1.1.1压力 压力是指支持平面对受压部位的力,对局部组织的压力主要由重力引起。以往认为压疮只发生于长期卧床者,但现在已经证实,只要施加足够压力并有足够长的时间,任何部位都可发生溃疡。在皮肤受到持续压力达9.33kPa(70mmHg)2h,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改变,而且皮肤若长期持续受到较低的压力,所产生的伤害要大于高压在短时间所造成的伤害[4]。患者局部组织压力主要取决于患者的体重、手术体位及受力皮肤接触面积等。

1.1.2摩擦力 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可去除外层保护性角化皮肤,增加皮肤对压疮的敏感性。所以要搬移处在高危险产生压疮的患者应该将之抬起来或者使用转移板或转移床等工具以减少摩擦产生。

1.1.3剪切力 剪切力是与组织表面平行的外力。由于剪力可以使血管发生扭曲,甚至完全关闭,从而影响局部组织血供而引起组织坏死。由于表皮的牵拉,皮下组织和比较深层的血管也会受到牵扯,使得此处血液循环减少,造成肌肉层、皮下组织、和表皮的缺血反应。 1.1.4潮湿 手术中患者的血液、体液、大量冲洗液造成受压部位的皮肤潮湿度增加,造成皮肤浸渍、pH值改变和保护性油脂丧失,降低了皮肤的保护作用,有利于细菌繁殖,同时皮肤潮湿使身体粘贴于床单上,增加了剪切力[6],使得上皮组织更容易受到损伤,而引起压疮的产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1.5温度 体温每升高1℃,组织代谢的氧需要量增加10%,当组织持续受压引起组织缺血、缺氧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时,温度升高引起的高代谢需要将增加压疮的易发性[7]。因此不合理使用热水袋、冰袋等也将影响局部代谢或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血供而起到有害的作用。 1.2内源性因素

1.2.1年龄 老年人手术发生压疮的危险性增加,老年人软组织弹性降低,感觉功能衰退,保护性反射迟钝,皮肤松弛、干燥,皮下组织萎缩变薄,极易出现压疮。

1.2.2体重 压疮所承受的压力是自身体重、患者的体重与压疮的受压程度成正比,当患者体重大导致压力增加,易发生压疮,而当患者极度消瘦或体弱时,皮下无脂肪组织保护,皮肤着力点小相对压强变大也易发生压疮。

1.2.3疾病因素 糖尿病、心血管病、贫血、瘫痪、恶性肿瘤、发热等。如:贫血、恶性肿瘤等造成的营养不良可造成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组织官器应激代谢的调节能力减弱,增加了压疮发生的危险。再比如:糖尿病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比非糖尿病者大约高出3倍,这是因为在组织受压期间,皮肤和肌肉的氧气不足引起缺血性损伤,从而导致可逆性或不可逆性细胞和微血管损伤,可能是增加压疮发病率的重要原因[8]。 1.2.4心理因素

1.2.4.1应激 研究发现,急性应激使机体应对压力的敏感性增高,压疮发生率增高,急性应激引起体内代谢紊乱,应对反应强烈且处在严重的消耗紊乱状态下,具备发生压疮的物质基础[9]。

1.2.4.2情绪低落 由于对疾病的恐惧,对手术治疗的不了解或是因意外损伤导致终身残疾,使患者身心倍受痛苦,产生悲观无望心理。而些心理可以抑制免疫系统功能使免疫力下降而延迟创口愈合。

1.3手术相关因素 在临床手术中存在一些非人为控制的因素致使手术患者成为院内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正确认识术中压疮的形成因素,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是预防和治疗压疮的必备条件。

1.3.1手术体位 由于手术需要手术过程中患者需保持一种被动体位,这样就使局部皮肤受压得不到缓解而增加压疮危险,合理放置体位,放置手术体位时要符合人体力学原理,松紧适宜,同时充分暴露术野,避免由于放置体位不当引起急性压疮[10]。比如:90°正侧卧位着力点是耳部、肩峰、肘部、髋部、膝关节内外侧、内外踝,这些部位均为骨隆突处,肌肉脂肪较薄,长时间受压已引起皮肤压疮[11],我们使用适合于各个受压部位的体位垫即降低压疮发生的可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3.2手术时间 压疮的发生与手术时间的长短有密切关系,手术时间>2.5h是压疮危险指数,手术时间>4h,每延长30min会使压疮发生增加33%[12]。手术时间较长并且手术体位为侧卧位和俯卧位的患者,是压疮好发的高危人群。

1.3.3麻醉因素 由于物对神经的阻滞作用,使受阻部位及以下的组织中血管扩张、血流变慢、受压部位失去正常的血液循环,使皮肤组织缺氧加重,无氧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除[13],身体全部或部分知觉已消失,肌肉失去了自主调节能力,摆置手术体位后负重点和支点发生变化,增加了剪切力和摩擦力由此引起皮肤、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损伤,极易形成压疮。

1.3.4心理因素 手术患者多数心理紧张,处于应激状态,使代谢紊乱内环境失衡也是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 2术中压疮危险性评估

2.1预防是避免压疮发生的主要手段, 压疮的预防是术中护理工作的难点. 目前,国内外对压疮发生危险因素的评估有4种较为成熟和实用的量表,即Braden评分表、Norton评分表、Waterlow危险因素评估表、Anderson危险指标记分法,它们主要用于评估住院卧床患者、老年人,缺乏对手术患者术中危险因素的专用量化评分工具。 Waterlow量表中虽然涉及手术时间、大手术(腰以下创伤、脊柱创伤)两个手术要素,但评估内容显得笼统,对手术患者压疮风险评估预测性不强[11]。Norton量表该量表是由一项针对老年患者的研究发展而来。Barden评估量表是1987年以来美国健康保健研究机构(AHCPR)推荐使用的一种预测压疮危险的工具。包括患者的知觉感觉、移动、活动能力和影响皮肤耐受力的因素(皮肤潮湿、营养状况、摩擦和剪切力)共6个因素来进行评估。

2.2目前较为公认的观点是采用阳性预报率较高的评估工具去预测压疮发生的危险,并合理分配护理资源,提高预防护理的有效性,评估工具只能用于预测压疮发成的危险程度,并不能说明压疮的严重程度。各种评估工具各自有其优缺点,在选择时应综合考虑量表的信用度、效度及适用人群。

3预防术中压疮形成的方法

3.1术前访视 术前进行访视,对患者进行安慰和鼓励,做好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手术部位、手术体位、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手术方法、营养状态、心理状态、是否输血等,尽可能找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

3.2手术患者皮肤情况与病房护士仔细交接,详细记录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的皮肤情况,对存在问题的皮肤要进行详细的描写,术中的防护措施、术中观察的具体情况都应仔细描述,术后皮肤有压红或其他异常情况的要和病房护士仔细说明,避免继续受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3将护理经验、护理理论知识及手术医生的要求相结合,以保障患者的安全舒适为原则,制订出规范舒适的手术体位摆置方案及压疮预防措施,根据手术要求选择合适的体位垫,术中摆置体位要正确舒适,尽可能使肢体处于功能位。分散身体各部位的压力,有效地递减了压力强度,减弱剪切力及摩擦力的伤害作用,起到保护骨突部位的作用,充分达到了预防压疮的目的。

3.4摆放手术体位前先判断患者身体哪些部位为术中的受压部位,将患者的骨隆突处、骨关节处及受压处的皮肤擦拭润滑剂或使用减压贴,减少与手术床,体位垫产生的摩擦力。摆置体位过程中应避免拖、拉、拽等动作,摆放时动作轻巧柔和,协调一致,避免对固定点和着力点的压迫,既要保持所摆放体位的牢固性,还要保持体位的舒适性,既不妨碍患者呼吸和血液回流,更要注意避免对神经及组织的压迫和牵拉,充分暴露手术术野,利于术者操作。 3.5手术中巡回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血液循环情况,在发现体位不当时及时纠正,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在病情允许和手术医师同意的情况下,对术中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3.6手术中除手术需要的降温应尽量注意保暖,防止患者体温过低引起血液循环减慢,皮肤抵抗力下降而导致压疮的发生,因此手术过程中需要输血时,应先将血液自然复温,接近室温后再输入,术野应使用温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3.7手术床上的床单要保持平整、干燥、床单干净无细小异物,减少与皮肤摩擦力以达到防压疮的目的。 4结论

从多学科的研究进展分析压疮形成的因素,从多层面、多角度的全面认识压疮,才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压疮的发生。在术中出现压疮的护理问题上,先找出手术中压疮方生的原因:如休克、贫血、心衰或机械通气、物的作用等,均可能改变血流,从而降低皮肤的抵抗力,使皮肤变干易裂,同时体温的变化也是发生压疮的重要因素,床单上的浸渍和与皮肤产生的摩擦使发生压疮的可能性增加。以上各种因素相互关联、互相影响,构成了手术中压疮发生的内在因素。摆放手术体位所产生的压力、摩擦力、剪切力以及潮湿等构成了手术中压疮形成的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相互作用造成了术中压疮的发生,且内在因素的作用使机体丧失了活动这种防御机制,是术中压疮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各种因素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用合适的体位垫,缓解身体局部所承受的压力、剪切力、摩擦力,保持受压部位皮肤的干燥,利用评估量表仔细评估压疮发生的风险,分析术中体位的重点受压部分,经常巡视,加强责任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术中压疮的发生率降至最低。让患者平安度过手术期,减少术中压疮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是我们手术室护士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董桂福,李建华.术中压疮预防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7):496-498. [2]胡小琴,张金莲.手术中诱发压疮的原因及预防方[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1):92-93.

[3]赵艳丽,赵玉梅.术中压疮常见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临床医学,2012,11:4354-4355.

[4]陈俊华.预防压疮的护理进展[J].吉林医学,2011,32(8):1558-1560. [5]陈碧贤,陈雪红.压疮的预防护理[J].北方药学,2010,7(5):41-43.

[6]鲁为凤,李福宣.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全科护理,2012,10(9):2436-2437. [7]石梅春,李莉.手术中压疮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J].健康大视野,2009,7(11):283转317.

[8]刘迎春.手术中压疮的影响因素及防护进展[J].当代护士,2013,1(中):6-7. [9]胡军,王秀锋.压疮分期与危险因素的研究及预防进展[J].上海护 理,2011,11(2):69-72.

[10]马小玲.手术室急性压疮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4):105-106.

[11]朱海棠,赵亚红.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体位性损伤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406-1407.

[12]劳进娟,钟桂枝.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急性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6):103-105.

[13]丁晋予,张飞彩.Norton压疮评估量表在预防压疮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3):87-88.编辑/申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